楊師厚一生“忠心衛國”,戰死疆場後皇帝竟擺宴慶祝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那我們的主人公楊師厚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唐朝過後的五代十國,是相當混亂的時期,朝代更迭速度之快,讓人目不暇接。在這樣的環境中,兵權就顯得極為的重要,誰能掌握軍隊,誰就能掌握江山。
我們下面講的人物,就是一個掌握兵權,皇帝十分忌憚的人物,但是他一生都是在為自己的國傢而戰,從沒有反叛之心,在其戰死後,卻大擺“三天宴席”慶祝,這個悲情的人物就是——楊師厚。

楊師厚年輕的時候,意氣風發,從軍在李罕的軍隊中做事。楊師厚作戰勇猛非常,屢立戰功,但是李罕就是不欣賞他,一直都是一個小兵。李罕為瞭能否得到李克用的重用,就在自己的部隊中,成立瞭一敢死隊,其中楊師厚就被編制其中。
楊師厚一氣之下,逃出軍營,投奔瞭朱溫。這個時候唐昭宗派遣朱溫,去平叛國內的叛亂,由於楊師厚作戰勇猛,很快就得到瞭朱溫的重用。朱溫派遣楊師厚,於王師范決戰,大戰三場後,王師范大敗,投降瞭朱溫,隨後又平叛瞭趙匡凝,從此楊師厚得到朱溫的厚待。

朱溫建立皇權登基後,十分看重楊師厚,冊封他為大將軍,十分的信任他,分配給他很多的兵力。楊師厚也十分的爭氣,不僅對皇帝忠心耿耿,並且征討四方叛賊,穩固瞭朱溫的江山。
但是作為皇權,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統治地位被威脅,後期楊師厚的統帥的軍隊實在是太強大瞭,如果反叛的話,皇帝也一點辦法都沒有。慢慢的朱溫開始防備起來,經常懷疑他的忠心,害怕他的權力超越自己,影響自己的皇位。但是世事無常,還沒有確定楊師厚是否有謀反之心的時候,朱溫卻被自己的兒子朱友珪,給殺死瞭。
朱友珪當上皇帝後,楊師厚他不僅控制著全國的軍隊,還私底下建立一支精銳的私人部隊。這支私人部隊,在當時的戰場上,可以說無人能敵。這讓朱友珪非常的害怕,自己殺瞭老爹才得到的皇位,會被楊師厚給得去。當時的戰亂,隻要自己有部隊,就有能力奪取政權。
皇帝的心腹獻計,讓朱友珪設宴,找機會殺掉楊師厚。楊師厚的部下也勸阻他去參加,但是楊師厚就率領兩萬士兵,一起參加宴會。朱友珪一看這個架勢,暗害之心一下全無,還賞賜大量的財物,表彰其對國傢的功勞。

朱友珪在為期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昏君,弄的民不聊生,不得民心。不久他的皇位就被他的弟弟朱友貞,給搶走瞭。但是朱友貞也忌憚楊師厚的實力,對其百般討好。楊師厚做什麼都不過問,隔一段時間還給於豐厚的賞賜。
楊師厚一生都沒有謀反,一直都在為國傢而戰鬥,他死後,皇帝朱友貞終於放下瞭心中的大石頭,國內再也沒有威脅他的部隊,還設宴慶祝三天。然而少瞭楊師厚的鎮守邊關,不久國傢也走向瞭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