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古代官員一般都是死在上任期間 他們退休之後怎麼生活的

古代官員一般都是死在上任期間 他們退休之後怎麼生活的

時間:2019-05-31 17:23:2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古代官員退休之後怎麼生活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中國古代的制度和現在的制度可謂是天壤之別,現在的人到瞭歲數之後,就可以退休。領退休金養老瞭,但是古代的官員是沒有退休金制度的,而養老的錢就需要這些人在任上的時候掙足夠多的錢,然後回到老傢之後,買一大塊地,做一個大地主,讓傢裡人經營這塊地產過日子,這種辦法也是那些古代官員最主要的養老方式。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在他們退休的時候,朝廷會給這些官員一部分退休的資助,或者是直接賜給這些官員一塊養老的土地。

除瞭上面的辦法,還有的官員可以在任上一直幹到去世,因為古代的退休年齡是70歲,所以有很多人就直接死在瞭任上,比如清朝的大臣劉統勛和劉墉父子兩個人都是高齡死在任上的,一個是75歲,另一個是85歲,而明朝的張居正因為還沒到退休年齡,隻有58歲就去世瞭,所以也是死在瞭任上,不存在什麼退休的情況。

除瞭這種命運好的,還有命運不好的,比如有些人是被罷官的,明朝的內閣首輔嚴嵩因為罷官回傢,沒有著落,一生乞討。基層的官員在任上的時候沒有能夠掙錢的機會,也置辦不下足夠的傢產,之後的日子也不好過,比如唐朝的著名詩人杜甫,之前是唐朝的工部員外郎,卸任之後,生活貧瘠,隻能依靠著友人接濟來過日子。

在明清的時候,還有一種制度,就是基層的官員如果退休之後,傢裡實在是太窮,日子過不下去瞭,就可以向朝廷申請,每個月朝廷會給二石米,直到官員去世。總的來說,一般的普通小官還是靠著自己的兒子,或置辦田產,或在任的時候多攢錢這幾種方式,而這幾種方式都是需要自力更生。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