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劉禪被稱為扶不起的阿鬥 為什麼沒有人奪取皇位呢
三國中魏國最強大,三分天下他占有兩分,且占據的是當時最為富庶的北方大地,關中平原,華北平原都在魏國的掌控之中。
吳國占據江南地區,雖說富庶程度不及北方大地,但是他有長江天險阻隔,又最不愛發動戰爭,因此實際國力是強於蜀國的。
蜀國占據巴蜀二郡,荊州部分與漢中之地,當時巴蜀雖然得到開發,但是富庶不及北方大地。

蜀國領土面積約106萬平方公裡,人口約400餘萬,共歷二帝,國祚四十三年。
劉備當皇帝兩年時間,劉禪當皇帝四十一年,劉禪作為皇帝約有十二年時間是諸葛亮在主政,也就是說劉禪親政的時間約有三十年。
劉禪當瞭這麼長時間的皇帝,為什麼沒有人站出來篡位呢?原因在於劉備隻有阿鬥一個兒子,蜀漢的政權也牢牢掌控在荊州功勛集團手中。
蜀地本土人士也看出蜀國國運不長,不願意背負弒君之名再當亡國之君。

為瞭延長蜀漢國運,諸葛亮殫精竭慮興復漢室,他不顧年老力衰,親自領軍六次遠征魏國。
諸葛亮累死後,薑維又領軍先後十一次北伐魏國,這前後十七次伐魏嚴重損傷瞭蜀國的實力。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寫道: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諸葛亮又在《後出師表》中寫道:先帝深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
三分天下魏、蜀、吳,其中蜀國血統最純凈,是大漢皇室後裔,同時蜀漢的實力最弱小。
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再兵敗夷陵,諸葛亮六出祁山,一個弱小的國傢遭到兩次重創,然後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多次與人鬥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個國傢離滅亡不遠瞭。
當皇帝固然好,但是當亡國之君不如當普通大臣,這就是為什麼諸葛亮死後,蜀漢沒有人奪阿鬥的君位的原因所在。
蜀國君臣在“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之中選擇瞭北伐,精英喪盡之後,就選擇“坐而待亡”,所以鄧艾孤軍伐蜀入境,劉阿鬥就開城投降瞭。
反正遲早要當亡國之君,不如早降,混個封妻蔭子也是很好的;比如劉阿鬥降魏後受封安樂公,日子過得很安逸。

面臨亡國之時,很多皇帝都會傳給兒子,這樣免得當亡國之君,比如宋徽宗亡國之前,就將皇位傳給瞭兒子欽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