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趙匡胤是怎麼當上皇帝的?關鍵他有五字秘訣?

趙匡胤是怎麼當上皇帝的?關鍵他有五字秘訣?

時間:2019-05-15 08:31:35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你們知道趙匡胤黃袍加身,從打工仔逆襲為老板,關鍵他有五字秘訣?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在中國皇帝不得不說是一個特殊的職業,不僅是人人憧憬,就連猴都想嘗嘗鮮,孫猴子打上靈霄殿的時候都是喊著皇帝輪流做的口號,口號誰都會喊,但是怎麼能當皇帝卻是一個困難的事情,中國的歷史告訴我們,當皇帝無非是兩種途徑,第一種你爸爸是皇帝,第二種當皇帝的爸爸。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風雲際會的五代時期裡,趙匡胤當上瞭皇帝並且終止瞭這個亂象,這個人沒有通過流血政變實現皇帝夢,沒有認個幹爹,而是一覺醒來就當上瞭皇帝,當瞭皇帝不要緊,一個屌絲當皇帝就匪夷所思瞭,這就是我們要分析的一個問題,他是用瞭那些方法呢?

首先一個字:學一、學,學習老領導

現代社會靠模仿秀出名是一種便利的方法,同樣老趙當皇帝也不例外,那麼老趙同志有是靠模仿誰出的名?

我們常說社會是個大課堂,趙匡胤是個什麼樣的人,那得看看五代亂世都教給他些什麼。作為後周太祖郭威貼身侍衛的趙匡胤跟著領導一路打拼,自然也會學領導的做事。

所以看看郭威的發傢史我們就能明白很多。簡單來說,郭威的領導漢隱帝不聽母親讓人下詔與郭威和好的勸告,領兵出征,結果被亂兵殺死,蘇逢吉也自盡瞭。郭威不費什麼力就進瞭開封。等一切穩定之後,讓手下將領發瞭假情報,說契丹要南下進犯瞭。然後就奉太後之命領兵出城,到瞭澶州,數千將士發生兵變,以黃旗加於其身,擁立他為帝。

趙匡胤他當年曾是 “ 黃旗加身” 一戲的配角!他又是個有心計的人, 肯定早 將 “ 黃” 劇編導演手法暗記在心 瞭。 後來, 他以軍功升為統領禁軍的殿前都點檢, 並任檢校太尉。 等到周世宗柴榮一死,,世子幼弱,趙匡胤的機會來瞭“ 黃旗加身2.0——黃袍加身” 便及時上演。通過這兩次事件可以看出郭威是黃旗加身,趙匡胤是黃袍加身,並且二人都是以外敵入侵的名義出去溜一圈,回來就當瞭皇帝。由此來看,老趙是在深入的學習瞭老郭的套路後並加以改進的。並且更加逼真,但是學會瞭套路離當皇帝還是有一定距離的,怎樣才能變紅呢?那就需要有人捧自己瞭。

所以老趙用瞭第二個字:傍二、傍,傍上張永德

現代社會提起這個字就會想到傍大款、傍富婆,但是雖然很毀三觀,但是這個“傍”字對於某些人來說可是一個好字。

趙匡胤傍上張永德,在“高平之戰”前,趙匡胤雖然與他早就相識,但並沒有什麼深交,在“高平之戰”中才結下瞭深厚的友誼,從此政治命運緊密聯系在瞭一起。張永德是郭威的女婿,從血統上而言,並不比周世宗柴榮差。“高平之戰”時,他擔任著殿前都指揮使的職務,指揮殿前司禁軍護衛皇帝周世宗。仗一打起來,不爭氣的侍衛親軍部隊一觸即潰,如果沒有趙匡胤和張永德合作拼死沖殺,那周世宗和他的後周王朝就有點懸瞭。經過這場惡戰,二人成瞭莫逆之交。除瞭皇帝周世宗,張永德成為趙匡胤最大的保護傘。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評價這次戰爭有這樣一句話“帝自此肇基皇業”,意思是趙匡胤之所以能當皇帝,正是這高平一戰奠定瞭基礎。不過“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僅憑著武藝高強、是個打仗的好手,領導喜歡那是不夠的,如果同事乃至的下屬,這都是不能成功的,沒有自己的武裝沒有自己的追隨者也不能成功。

那麼老趙又是通過什麼辦法來發展瞭自己的武裝力量和信徒呢?

這就是老趙的第三個字:籠三、籠,籠絡士卒心

上文中我們已經提到瞭,老趙的有一個基本的素質就是能忽悠一幫人和他共圖大業。在高平之戰後,為瞭建立一支作風過硬,能打勝仗,更重要的是能聽話的禁軍部隊,周世宗下令“招募天下豪傑,不以草澤為阻”,在全國的范圍內海選猛男。周世宗就讓趙匡胤親自挑選,將其中最有型、最彪悍的壯漢充實到殿前司的各個部隊,趙匡胤對這些新招收的型男們進行嚴格訓練,把他們一個個都訓練成大內高手。

這支隊伍就是陳橋兵變中黃袍加身的那群人,由此可以看出,趙匡胤走的是群眾路線,也正是這些下層軍官的支持,老趙登基後才沒生內亂,這就是智慧。“兵強馬壯”隻是當上統治者的一個必要條件,但遠遠不是充分條件,重要的是人心。

但是有瞭人心隻是有瞭基礎,可是怎麼找一個合適的理由來宣示自己當皇帝是天命所歸呢?

這就要說老趙的第四個秘籍瞭——造輿論四、造,多方造輿論

老趙要是生活在現代肯定熟知怎樣成為一名網紅,他在輿論造勢方面具有相當豐厚的經驗,那老趙有造瞭那些輿論呢?

【1】美化出身

利用當時的宗教進行造謠,通過狂僧、神仙、道學傢等等來宣傳他的出身。

在魏泰的《東軒筆錄》裡邊有這樣的一則謠言,“陳摶,字圖南,,有經世之才,生唐末,,厭五代之亂 入武當山,,學神仙導養之術,能辟谷,或一睡三年,後隱鈴華山。自晉、漢已後,每聞一朝革命,則崛感數日,人有問者瞪口不答。一日,方乘驢遊華陰,市人相語日:‘趙點檢作官傢’”。

趙匡胤利用百姓對宗教的信仰來鼓吹自己的出身,可以說是煞費苦心。這個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出都點檢趙匡撒“當天子”的謠言,不僅流傳在汁京的每一個角落,而且還散佈在肚西灼華陰、人跡罕到的山區。這也說明當時道學傢陳摶也參與瞭制造後周末年的那一場別有用心的政治謠言。但是這還沒有完,僅僅是語言上的造勢時間久瞭難免有人會不信,這個時候老趙又使出天降祥瑞這樣的老套路來欺騙人民群眾。

【2】制造祥瑞

袁娶《楓窗小犢》載::“藝祖受命元年秋,三佛齊來貢,時尚不知皇宋受禪也,貢物有通天犀,上有形如龍,龍形騰上而尾少白,左成宋形,其文即宋字也。”

老趙利在外邦進貢的物品上動瞭手腳,把“宋”字刻在腰帶上,為自己制造聲勢。趙匡胤通過這一系列的事件可以說賺足瞭吃瓜群眾的眼球,但是如果想當皇帝而且是竊取人傢的帝業,總得有一個說法,但是自己還不能被別人唾罵,這才是一個大問題,他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機會來進行兵變,所以第三個輿論就出來瞭。

【3】情報門

這個情報門就是制造所謂契丹入侵的謊言當時真的有入侵嗎?司馬光在他的《涑水記聞》卷一中記載得很具體,說“建隆元年正月辛醜朔,鎮、定奏契丹與北漢合檢,勢入寇”。

當時是否真的有契丹入侵呢,但是怪就怪在這樣的大事件在遼國的歷史裡卻是另一種說法。

《遼史·穆宗傳》中這樣記載“冬十二月戊寅,還上京,庚辰,王子敵烈、前宣徽使海思及蕭達幹等謀反,事覺鞫之。十年春正月,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廢周立,建國號宋”。

什麼意思呢,從這段話來看,當時遼國發生內亂,最後被耶律璟鎮壓瞭下去,也就是說契丹那個時候確實是沒閑著,隻不過人傢忙著處理自己的傢務事。

用張傢駒的《國史舊聞》的說法“其實所謂契丹入侵,僅僅是一個謊報,它不過是趙姓集團實現陰謀的一個步驟罷瞭,利用出兵機會,得以提早實現他的陰謀”,這個稀裡糊塗的情報門就是趙氏集團自導自演的情景劇,完全是為兵變制造氣氛。

這三次輿論造勢讓趙匡胤的知名度瞬間提高,他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這最後的一步棋應該怎麼走,老趙的第五個秘訣就派上用場瞭,那就是——裝,自己得裝的糊裡糊塗,這個皇帝才當的舒服。五、裝,裝醉裝糊塗

在《資治通鑒》中有這樣的記載。“太祖醉臥,初不省。甲辰黎明,四面叫呼而起,聲震原野。普與匡義入白太祖,諸將已擐甲執兵,直叩寢門曰:“諸將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首先他把事件的主角換瞭,換成瞭趙廣義和趙普還有他那幫兄弟,他把自己洗成一個喝醉酒的醉鬼。大傢試想,這麼大的事件發生,他作為主將竟然不知道,實在是牽強,這就是“無心喝醉酒,有心裝醉人”

接下來的記載便是黃袍加身,老趙又在這裡裝無知,“太祖驚起披衣,未及酬應,則相與扶出聽事,或以黃袍加太祖身,且羅拜庭下稱萬歲。太祖固拒之,眾不可,遂相與扶太祖上馬,擁逼南行。匡義立於馬前,請以剽劫為戒”。

明朝嶽蒙泉有一句詩說:“黃袍不是尋常物,誰信軍中偶得之”(《綠雪亭雜言》),如果說郭威當皇上是迫不得已,畢竟人傢披的是“黃旗”,那麼老趙這次兵變就說不過去瞭,他批的可是“黃袍”。那個年代黃色在尋常百姓傢是不可能存在的,就是官宦之傢也少有,所以這件衣服明顯就是提前做好的,而老趙卻一本正經的說“我什麼都不知道”,他真的是什麼都不知道嗎,這其實是老趙在裝傻。

這件事情雖然老趙裝傻讓人很不舒服,但是作為一個政治傢,如果每個人都瞭解你的心思,那麼這樣的人肯定不會長壽。一個普通人,在沒有甄別出你面前的人是好是壞時,也不要輕易坦露心思,即使面對多年的朋友,你也要仔細掂量,在利益面前背後捅你一刀子的不隻是敵人。

老趙通過這樣一步步的運作終於從一個打工仔變成瞭老板,趙匡胤兵變過程中的縝密決策和細致,創造瞭“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跡”。奇跡的背後則凝結著卓識與理性。

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那種殘酷政治鬥爭我們暫且不論,就他個人的成功之路來看,一個人要學會“謀事”,多思考自己缺少什麼。敢想,敢做,敢打,敢拼,永遠是一個成功者的秘訣,也永遠是一個屌絲逆襲的最好辦法。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