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靠什麼開創新輝煌?打破華夏兩百年噩夢
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能打破華夏兩百年噩夢,開創輝煌新時代?的故事大傢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傢詳細解讀一下~
唐末五代,群雄逐鹿,血戰連天。從中唐時期就出現的藩鎮割據,猶如一個夢魘,二百年間始終縈繞在華夏大地上。大小軍閥們都信奉“天子本無種,兵強馬壯者為之”。於是,但有兵馬者,或者稱王稱帝,或者割據一方。
從朱溫滅唐到趙匡胤陳橋兵變,短短五十餘年中原地區就出現瞭五朝十四位皇帝。隻是,這些王朝都是短命王朝,這些皇帝也都是短命皇帝,長則十餘年,短不過三五年,就被昔日的心腹大將推翻。
這個惡性循環一直到趙匡胤手中才被打破。
趙匡胤為何能終結華夏兩百年的噩夢,開創一個無比輝煌的新時代?
因為趙匡胤是世代貴族,底蘊深厚,如李淵、李世民一般?
非也!趙匡胤雖然也算是官宦子弟,其父也在軍中任職,可隻能算是中等人傢。他青年從軍,是從小兵做起,憑借一刀一槍自己掙來的天下。
因為趙匡胤權謀老道,“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騙過瞭天下人?
非也!五代帝王之中,比趙匡胤腹黑者有之,比趙匡胤心狠者有之,比趙匡胤冷血者有之,比趙匡胤貪婪者有之。可是,他們全都失敗瞭。
因為趙匡胤心地善良,杯酒釋兵權,給瞭手下大將許多好處?
非也!若是給大將們一些官帽和銀子就可以換來江山穩固,哪個皇帝會不幹?關鍵是許多時候銀子也給瞭,帽子也給瞭,手下武將依然不滿意,依然要造反。畢竟皇帝寶座帶來的利潤永遠是最大。
因為趙匡胤重文輕武,大力打壓武將?
非也!亂世正需重武,若輕易打壓武將,必然遭遇諸將反叛。趙匡胤是在穩定天下之後,方才偃武修文。
那麼,趙匡胤能夠成功逆襲的秘密,究竟在哪裡?
我們且看一個小故事。
話說趙匡胤當上皇帝之後,有一年冬天天氣比較冷,趙匡胤就吩咐宦官趕緊去采購幾個熏籠(用來裝炭盆的竹籠)。過瞭三五天,趙匡胤還沒見到熏籠,有點生氣,就把負責采購的宦官找來詢問。
那宦官很委屈,回稟道:“陛下,按照條例規定,宮中購買物品需要先給尚書省打申請報告,尚書省審核通過後將報告發到部裡,部裡審核後發放到局裡。局裡做好瞭預算,再提交部裡,部裡審核後再提交給宰相。如此層層審核,在宰相批準之後,才能撥款采購。如今才過去三五天,撥款申請都還沒下來呢。”
趙匡胤一聽大怒,罵道:“是誰制定這樣的規矩?”
那宦官低頭不語。左右的人說:“這種事情應當去問宰相。”
趙匡胤就把宰相趙普喚來。
趙匡胤和趙普關系極好,於是一開口就責備說:“想當初我沒當皇帝的時候,隨便花個一二十文錢就可以買到一個熏籠。如今貴為天子,想要一個熏籠,過去三五天瞭還沒見到。這是為什麼呢?”
趙匡胤的意思,是說趙普到底搞什麼鬼,要刁難、約束自己。
趙普一點不慌張,他回答說:“沒辦法,宮中規矩如此。”
趙匡胤說:“這是什麼狗屁規矩!”
趙普從容說:“這規矩非為陛下設立,而是為趙傢子孫設立。我深知陛下度日節儉,可若後代子孫貪於享樂、濫用錢物怎麼辦?有這麼一個層層審批的規矩在,後代子孫若不守規矩,就會有諫官勸阻。眼前看似很麻煩,可長遠來看,卻是大大有利!”
趙匡胤一聽,大喜說:“這規矩太好瞭!我幾天不用熏籠也沒啥關系!”
每個人都有這樣那樣的欲望,每個人也都渴望快意恩仇、肆意人生,可是,趙匡胤卻明白,個人的欲望必須服從國傢的長遠利益。當然,在趙匡胤看來,國傢的長遠利益,也就是他趙匡胤的最大利益。
史傢曾評價趙匡胤說:“規模廣大,謀深慮遠。”身為一個優秀的領導人,不但需要虛懷若谷、好學不倦、勤政愛民、嚴於律己、崇尚節儉、以身作則等等優良品德,更需要有長遠的眼光,十年、百年的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