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宋仁宗是什麼樣的人?他到底有多仁慈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這位宋朝皇帝很仁慈,怕手下挨罰,忍著不敢要水喝,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在大清王朝的乾隆皇帝一生,他曾說過這一輩子隻佩服三個皇帝:一是康熙,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趙禎。相信大傢對於前兩位皇帝的事跡都或多或少的有瞭解,那今天小編就和大傢說說第三位皇帝宋仁宗趙禎。
宋仁宗在五歲的時候就被封為慶國公,在九歲的時候被立為太子,改名為趙禎,十三歲的時候就登上瞭皇位。宋仁宗在位期間,曾創立瞭大宋王朝的昌盛繁華的現象,在當時被稱為仁宗盛世,在宋仁宗的治理下,國力達到鼎盛的狀態。宋仁宗心胸寬廣,生活簡樸,能夠做到自律,也受到瞭後人的稱贊。
古代帝王一直主張“仁政”,但是,在宋仁宗之前的皇帝,沒有一個帝王能夠以“仁”來管理朝政。宋仁宗是大宋王朝的第四位皇帝,在能力方面,他不如宋太祖趙匡胤,在學問方面,他不如宋徽宗,但如果說哪位大宋王朝的皇帝名聲最好,那在十八位皇帝中非宋仁宗莫屬瞭。
宋仁宗對待身邊的也很寬容,有一次,宋仁宗在禦花園裡面散步,在走瞭一段時間後,身邊的隨從發現宋仁宗總是回頭不知道望什麼,但什麼也不說,身邊的人摸不著頭腦。等回到內殿,宋仁宗讓婢女趕緊給他倒水,自己很是口渴。
婢女很是奇怪,就問宋仁宗為什麼不從外面喝水?宋仁宗邊喝水邊說:“我回頭看瞭很多次,都沒有發現掌管茶水的小吏,我又怕自己這麼一問,那小吏肯定會受到懲罰,所以我就忍著回來喝水。”
還有一次吃飯的時候,宋仁宗突然吃到瞭一粒沙子,在吐出來的同時,還不忘記對身邊的婢女說,吃的時候小心點,如果吃到,可就是犯罪。對待下人的錯誤,他每次都能夠寬容對待。
宋仁宗不僅為人和善,而且還願意接受別人的進諫,都知道”忠言逆耳利於行“,但是真正能夠做得到的皇帝還是很少,畢竟沒有人願意總是被人說自己的缺點。
宋仁宗有一個寵妃張氏,也就是後來的溫成皇後,經常向宋仁宗為自己的伯父張堯佐謀前程,在皇後的幫助下,張堯佐在官場上風生水起,節節高升,一連升瞭好幾個職位。這讓朝中的大臣很是氣憤,但是沒有大臣敢站出來反駁。這時候,包拯就作為朝臣代表率先站瞭出來,直截瞭當的說明瞭心中所想,張堯佐沒有一點功勞,卻接二連三的升職,而且掌握國傢的朝政重要職務,包拯越說越起勁,越說越激動,口中唾沫的都噴到瞭宋仁宗的臉上,宋仁宗隻能委屈的一邊聽,一邊用袖子擦自己的臉。
宋仁宗為瞭不引起朝中大臣的激烈反應,就把張堯佐任命為一個有名無實的節度使的官職。但是包拯還是強烈的反對,又喋喋不休的說瞭起來,不僅自己說,還聯合瞭還幾名能說會道的官員一塊說,唾沫星子又都濺到瞭宋仁宗的臉上。這次宋仁宗連擦臉也懶得擦瞭,就直接在朝堂上對眾位大臣說,節度使隻是一個有名無實的空官,給他能出什麼亂子呢?其中一個大臣伶牙俐齒道,唐太祖和唐太宗都在登基前做過節度使,所以說不可以給張堯佐這樣的官職。
如果說宋仁宗是一位不聽進諫的皇帝,會有大臣敢和他理論嗎?
雖然這位大臣是混淆視聽,唐朝的節度使和宋朝的節度使完全不是一回事,但是宋仁宗一人難敵眾位大臣,還是接受瞭他們的建議。在朝堂上受瞭氣,到瞭後宮,就抱著一肚子氣埋怨溫成皇後,說她隻知道為自己的伯父謀前程,卻一點也不為自己著想。說完就讓身邊的人去打水洗臉。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就是再偉大的人身上也會有缺點,宋仁宗也是這樣。
在史書《涑水記聞》中記載,垂簾聽政的劉太後在去世後,宋仁宗就沒有瞭約束,手中掌握瞭大權,就開始有點放肆起來。在他喜歡的張美人病逝後,宋仁宗就開始獨寵尚美人和楊美人。
宋仁宗在位的時候對朝政管理的僅僅有條,百姓生活的也安居樂業,所以宋仁宗在當時是深得民心,在宋仁宗去世的時候,所有的百姓都很傷心,全民為他哀悼。
宋仁宗是大宋王朝歷代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