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朱元璋去挖劉伯溫的墓,上面寫瞭什麼?

朱元璋去挖劉伯溫的墓,上面寫瞭什麼?

時間:2019-05-21 09:51:3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眾所周知,朱元璋之所以能在元末亂世中最終一統江山,除瞭他個人能力和魅力出眾外,還離不開手下良臣名將的鼎立支持,而其中劉伯溫是他成瞭帝王之業的最大功臣,立下瞭汗馬功勞。劉伯溫是個被稱之為神機妙算的人,他除瞭在軍事方面有非凡的才能,在文學方面及政治方面及風水方面也有突出的才能,並且為後人做出瞭傑出的貢獻。

而劉伯溫的《燒餅歌》相傳能預料上下五百年,更是被傳的神乎其神。相傳有一天,朱元璋正在吃燒餅,正巧劉伯溫求見,朱元璋頭腦一轉,於是將咬瞭一口的燒餅用碗罩住讓劉伯溫猜。

劉伯溫微微一笑說:“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依臣之見這是一個被皇上咬過的燒餅。”朱元璋一聽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於是朱元璋就拿著個燒餅問劉伯溫很多國傢發展和國運。為人謹慎的劉伯溫知道朱元璋性格多疑,支支吾吾,閃爍其詞。特別是當朱元璋問他的的子孫命運如何?劉伯溫隻說瞭4個字:子孫萬代。朱元璋不傻,自然知道劉伯溫這是阿諛奉承的之話。為瞭打消劉伯溫的顧慮,朱元璋特赦瞭一枚免死金牌給他。

劉伯溫終於放下顧慮,在紙上寫下來三首詩。這些詩是因為這個燒餅所作的,所以統稱為《燒餅詩》。詩中“精準”地預測瞭從明朝到清王朝長達半個世紀的歷史變遷。其中靖難之役、土木之變、英宗復辟、宦官之禍、宗楨自首、吳三桂出關、明朝滅亡這一系列重大事件都神奇的預測出來瞭。

而後人把朱元璋和劉伯溫兩人的一問一答流傳出瞭一系列的預言稱之為《燒餅歌》。

也正是因為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朱元璋對他十分器重,傳說,就連自己的皇陵事務也交給他處理。

朱元璋當皇帝後,一方面主動詢問劉伯溫,他子孫後代的情況,從而誕生瞭千古聞名的《燒餅歌》,另一方面他也積極為子孫後代做“實事”——尋找到“龍脈”作為皇陵,以期朱傢子孫興旦發達。

首先,朱元璋決定將父母的墳遷至“風水寶地”。要知道,朱元璋的老傢在滁州鳳陽,當年正值亂世,又逢百年難遇的天災,朱元璋的父母在瘟疫中不幸感染去世。因為傢裡世代為佃戶,一貧如洗,朱元璋連一塊給父母安葬之地都沒有。

沒辦法,朱元璋隻好低聲下四地向放牛的地主東傢裡去“借”,結果吝嗇的地主非但沒有答案朱元璋的請求,反而狠狠地奚落瞭他一通。

後來,好心的鄰居劉繼祖給瞭一塊田地。朱元璋於是得已草草安葬瞭父母。而這些事實都刻在朱元璋親自為父母陵墓寫的碑文上。

朱元璋現在成瞭皇帝瞭,自然想要另擇風水寶地來安葬父母,於是讓精通風水的劉伯溫去負責辦理這件事。

劉伯溫率人找到瞭朱元璋父母之墳後,仔細觀看瞭一番,突然大聲叫道:“聖上的父母這是安葬在瞭龍脈上,難怪聖上能夠光復中華!”

劉伯溫回到南京之後立刻向朱元璋進諫:其父母所葬之處正是真龍脈,不要再遷墳,可以在原來墳墓上封厚土,建一座陵墓,即可保大明王朝的統治安穩。

朱元璋聽後大喜,采納瞭劉伯溫的建議。就在父母陵墓的周邊建造瞭皇城、土城、磚城各三道,其內的宮殿和房屋加起來達到瞭上千間,附近的山上還有著石刻和雕塑等各類藝術品,從而打造出瞭舉世聞名的皇陵——明皇陵。

與此同時,朱元璋還把當年施舍給他地皮的恩人劉繼祖接到瞭南京,封其為義惠侯,並賞賜黃金萬兩。其爵位子孫世代相傳,直到明朝滅亡都依然存在。一件小小的善事,竟然帶來如此福報,令人感嘆善惡有報。

當然,朱元璋對功臣劉伯溫就沒那麼好瞭。相傳,劉伯溫死後,有小人鼓動朱元璋說劉伯溫是一個風水大師,他選擇安葬的地方肯定“大有來頭”,可以去看看其“風水”。於是朱元璋就帶人來到劉伯溫的墓地,四處觀望也沒有看出什麼“名堂”來,於是朱元璋索性命令士兵們挖開劉伯溫的墳墓,想看其墓中究竟埋瞭什麼寶貝,棺材打後,眾人驚呆瞭,但見棺材內的劉伯溫屍骨上放著一本打開的書——大明律。其中打開的一頁上面寫著“開棺見屍者死”6個耀眼的大字。

朱元璋見瞭既驚恐又羞赧,於是馬上命令士兵重新厚葬劉伯溫的屍體,而且下令以後任何人都不許再挖掘其墳墓,違令者受4字嚴懲:滿門抄斬。

然而,劉伯溫的“開棺見屍者死”6個如同詛咒一樣,最終還是應印在瞭朱傢子孫後代身上。公元1635五年,腐敗的明朝已到瞭搖搖欲墜的地步,張獻忠率領義軍一舉攻破瞭朱元璋的老傢——鳳陽,在洗劫明皇陵的財寶後,還用一把火燒瞭明皇陵,不但其絕美建築毀之一旦,而且龍脈也遭到“破壞”。最終,大明王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皇帝被闖王李自成逼的吊死於後皇的樹上,而隨後入關的清軍在多爾袞的帶領下,明朝至此徹底消滅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