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清朝晚期的捐官者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他們晚年如何

清朝晚期的捐官者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他們晚年如何

時間:2019-05-21 13:19:3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清朝捐官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捐官,並非壞事。

雖說是拿錢買這官位,但乃源遠流長的傳統。據說秦始皇時候就開始瞭。到瞭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時期,連年對外用兵,國庫空虛,捐官大行其道。漢末曹操他老爸曹嵩,就是捐瞭一億錢,買瞭太尉。位子還沒坐穩呢,黃巾軍打來,他被引咎撤職,虧大發瞭。之後唐宋元明,都有所發展,到瞭清朝,終於集其大成——捐官與科舉,成為選拔官員的兩個途徑,捐官之人,可以昂首挺胸,堂堂正正,不再怕那些正途官員笑話瞭。

雍正朝名臣李衛,就是捐納出身,步步高升,受民愛戴。可見,很多捐納者,自己有才,傢裡有錢,缺的,隻是科舉時考試的技巧與運氣——但他們報效國傢的心,跟一路考上來的進士們,沒有區別啊!

李衛劇照

國傢得瞭錢,讀書人、商人甚至未被抓住的盜賊們,有瞭走正道做好人的機會,不是各得其所嗎?

李衛是運氣好的。他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捐為員外郎,沒過多久,就正式入朝為官瞭,更多的捐官者,尤其是清朝中末期的捐官者,可就沒這樣酸爽咯。

為何?

捐的人太多瞭呀。

據清朝人記載,1840年以降,經常打仗賠款,到得洪秀全他們起事,想搞定太平天國起義,朝廷財政已力不從心瞭。

咋辦?

大開捐官之門。

於是,有錢的馬上捐,沒錢的借著捐,既能一表愛我大清,愛我太後之心,又能得個官位,說不定過不瞭多久就可以實授,向李衛那樣,青史留名,豈不是好?

好,好個啥咯!

官位就那麼多,捐的人卻數都數不清,什麼時候能輪到你呀!

捐官收據

因此省城之內,滿滿當當,到處都是捐瞭紅頂子的人。有錢人傢的,倒無所謂,反正是玩;那些中等人傢的,借錢捐官的,在等待實授的過程中,坐吃山空,貧病交加,有些,甚至自殺而死。

要等多久?

清朝人記載,有的等瞭十幾年,有的等瞭二十年……

我真是佩服他們!

當然,也有熬不住,去辭官的——這是正規說法,實際上,他哪做過什麼官喲。

一日,兩江總督沈葆楨府上來瞭個人,說是要辭職。總督看著這個穿破衣破鞋滿面憔悴的漢子,問為何要辭啊?再等等就有啦……

此人答到,老婆孩子都快餓死啦,哪裡還等得起!

沈葆楨知道這是實情,送瞭他二十兩銀子,並派人到他傢裡一探究竟。

那哪是什麼傢呀!

茅屋

郊外的一個破草棚裡,一個女子,六個孩子,大的十來歲,小的三四歲,都是面黃肌瘦,連給客人打個招呼的力氣都沒有……

記載此事的人總結到,如果沒有捐官這回事,他也不會貪心想著做官,早就謀瞭其它職業,老婆孩子不至於連飯都吃不飽……

說起來,若把李衛放到清末,可能不是餓死也被拖死,不想死,那就自動出局。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