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臨終前夢到十餘人作祟索命,那些人是誰?
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魏明帝曹叡臨終前夢到十餘人作祟索命,最終被嚇死,他們都是誰?
魏明帝曹叡年僅24歲便登基為帝,任內抵禦吳蜀、平定鮮卑、剿滅遼東,頗有建樹。不僅如此,曹叡還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皇帝,詩文成就雖趕不上祖父曹操、父親曹丕和叔父曹植,但水平也是相當的高。然而這樣一位文治武功俱佳的有為之君,隻活瞭36歲便駕崩,比年僅四十便故去的父親曹丕,還少活瞭四年。
明帝24歲登基,隻活瞭36歲便駕崩
關於明帝曹叡的英年早逝有很多傳聞,其中有說法稱,曹叡在臨終前經常夢到十餘人作祟索命,最終因驚嚇而死。這說法被羅貫中采用,並寫入《三國演義》當中。而這些作祟索命之人,正是明帝的首任皇後毛氏,以及明帝身邊十餘位隨從。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毛皇後等人要向曹叡索命?
據正史記載,曹叡是一位非常好色的皇帝,在位時多次在民間選秀女,最終使得後宮人數多達數萬(“自貴人以下至尚保,及給掖庭灑掃,習伎歌者,各有千數。”見《三國》註引《魏略》)。在曹叡駕崩後,僅遺留下的才人,便至少有64位之多。曹叡一即位,便沉溺在美色之中不能自拔,而在眾多的內寵當中,最受曹叡寵愛的,無疑還是毛皇後與郭皇後。
虞夫人因怨恨被廢,終身不能再見明帝
曹叡在做平原王的時候,原配夫人本是虞氏,然而自從毛氏進入王宮後,因才貌俱佳深得曹叡寵幸,虞夫人便被冷落到一邊。曹叡與毛夫人入則同塌,出則同輦,恩愛的不得瞭,虞夫人心生怨恨之際難免吵鬧,更讓曹叡對她不滿。等到曹叡一即位,便將虞夫人廢還鄴宮,並約定永遠不再相見,隨即又立毛夫人為皇後。
可青年天子的心沒得長久性,即使毛皇後再美麗溫存、才貌雙全,但新鮮勁一過,難免會讓明帝產生索然無味乃至厭煩的心理。再加上毛皇後端莊嚴肅、為人正派,對明帝即位後沉溺美色、大事營造的舉動看不上眼,難免會進行嚴肅的規勸。明帝起初還能耐著性子聽一聽,但時間長瞭便膩煩得不得瞭,漸漸地便看著毛皇後礙眼,夫妻間的隔閡難免越來越深。
毛皇後起初深得寵幸,但最終卻失寵被殺
不久,曹叡便另尋新歡,將全部的寵愛投入到郭夫人身上,到毛皇後宮中去的次數卻是越來越少。毛皇後青春正盛,難耐空閨寂寞,一旦被明帝冷落起來,於幽怨之餘難免會大發牢騷,明帝獲悉後,心中更是憤怒不已。終於,因為一件小事,明帝對愛妻痛下殺手。
景初元年(237年)九月十五日,明帝賞遊後園,並召後宮才人以上嬪妃全部參加飲宴娛樂,卻唯獨沒有請毛皇後。郭夫人試探著詢問明帝,是否應該把皇後請來,明帝想瞭想,覺得毛皇後在場肯定又會規諫自己,到時候又會是一場尷尬,所以就沒有應允。同時,明帝還告訴隨從,不得將當天遊玩情況告知皇後。
毛皇後被殺後,郭氏被立為皇後
然而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當次日帝後相見時,毛皇後便面無表情地問明帝:“昨天宴遊北園,玩得開心嗎?”明帝一聽惱羞成怒,認為是左右侍從給毛皇後泄的密,一股腦將當天在場的十幾個隨從全部殺死。毛皇後見大事不妙,向明帝扣頭求生,但依舊被盛怒中的明帝下詔賜死。毛皇後遇害後,被安葬在愍陵,謚號為“悼”。因曹叡的謚號為“明”,所以後世多稱毛皇後為“明悼皇後”。
曹叡因耽於美色,最終被掏空瞭身體,兩年以後便翹瞭辮子,臨死前立郭夫人為皇後。對於明帝的早逝,當時便有種說法,稱他在夢中經常見到毛皇後和十幾個侍從作祟索命,最終驚嚇而死,羅貫中在創作《三國演義》時便采用此說。在演義第106回當中,羅貫中寫到:“卻說魏主在宮中,夜至三更,忽然一陣陰風,吹滅燈光,隻見毛皇後引數十個宮人哭至座前索命。睿因此得病。”
明帝臨終前,經常夢到毛皇後等人作祟
雖然明帝被毛皇後嚇死一說語近荒誕,但考慮到明帝生前的所作所為,實在是應該得到報應。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