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之爭後 劉邦到底有沒有兌現他當初的承諾呢
鴻門宴的故事大傢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傢詳細解讀一下~
《鴻門宴》是高中語文教材中的篇章,也是中國人較為熟悉的一個歷史橋段。
鴻門宴上,沛公劉邦卑躬屈膝委曲求全,卻依舊被項羽的亞父范增算計,搞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么蛾子。劉邦之所以沒死在項莊的劍下,要感謝三個人。
第一個人是張良,如果沒有張良去找樊噲通風報信,就不會有樊噲的勇闖項羽營帳。
第二個人是樊噲,如果沒有樊噲勇闖項羽營帳,意外中斷項莊舞劍,劉邦怕還是逃不掉。
第三個人是項伯,如果沒有項伯與項莊共舞,並時時以身護劉邦,劉邦早就血濺鴻門筵席瞭。
為什麼項伯要以身護住劉邦呢?項伯是希望保住自己探訪劉邦軍營後的整治成果。

當項羽下達瞭攻伐劉邦軍隊的命令後,項伯夜訪劉邦軍營。項伯夜訪劉邦軍營的借口是不忍心張良成瞭刀下之鬼,但事實上,張良跟隨劉邦和韓王成多時,經歷瞭大大小小百餘場戰爭,依舊是毫發無損,怎麼就會死在這場對決中呢?項伯怕是太高估項羽軍隊的實力瞭吧?
事實上,項伯作為項羽軍中的高層之一,不可能不知道項羽軍隊正面臨的缺糧狀況,對於項羽軍隊的實力,也沒有那麼的自信。
項伯並不相信項羽的軍隊能迅速地滅瞭劉邦的軍隊。項伯是項傢軍中的元勛,而項傢軍曾和劉邦率領的沛縣子弟兵並肩作戰,項伯對於劉邦的軍隊和劉邦的統軍能力有一定瞭解,自項傢和劉邦彭城一別,劉邦奉懷王命西進,軍隊迅速地由萬餘人發展到近十萬人,並成功占領瞭關中之地,劉邦的軍事實力越來越強,這一點,老成是項伯看在眼裡,記在心中。
項伯擔心,一旦項傢軍和劉邦的沛縣子弟兵火並,最終的結局很可能兩敗俱傷,其他諸侯將趁此機會搞事情,所以,最好的路子,怕是握手言和,結成同盟,震懾其他諸侯。——畢竟,劉邦的軍事實力已是天下第二,第一和第二結成同盟,其他諸侯還敢造詞?

項伯夜訪劉邦軍營後,如願地見到瞭劉邦本人,劉邦本人也表示,自己無意於項羽將軍爭鋒,自己願意俯首稱臣,為表誠意,劉邦願意親臨鴻門,跟項羽敘舊,把酒言歡,解除芥蒂,同時,劉邦以私人的名義尊項伯為兄長並和項伯結成兒女親傢。
那麼,楚漢之爭後,勝利的劉邦是否兌現瞭自己當初結成兒女親傢的承諾呢?
很難說。
司馬遷並未在《項羽本紀》中清楚地說劉邦和項伯的兒女親傢是用怎樣的方式結成的,或許是劉邦把女兒嫁給項伯的兒子,或許是項伯把女兒嫁給劉邦的兒子,都有可能。
如果是劉邦把女兒嫁給項伯的兒子,那麼,這個諾言肯定沒兌現。原因很簡單,劉邦隻有一個親生女兒,這個女兒嫁給瞭趙王張耳的兒子張敖為妻,張敖在父親張耳過世後成為趙王,劉邦的女兒成為趙王王後。
如果是劉邦的兒子娶項伯的女兒為妻,則有可能兌現瞭。
因為劉邦有八個兒子,我們已知的,大兒子、二兒子、五兒子、六兒子的正妻都不是項伯的女兒,三兒子沒活到娶妻的年紀就死瞭,所以可以排除這幾個兒子的正妻是項伯的女兒。
剩下的隻有四兒子、七兒子和八兒子,四兒子的元後不詳,有人說可能是呂傢女,我以為也無法排除是項伯女兒;七兒子王後不詳,八兒子還為立後就死掉瞭。
所以,我以為,劉邦還是有可能兌現瞭自己承諾的。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呂太後本紀》、《史記·張耳陳馀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