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古代商人的地位為什麼這麼低 他們為什麼沒有存在感呢
時間:2019-05-22 20:58:4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大傢好,這裡是小編,今天給大傢說說古代商人故事,歡迎關註哦。
一,經濟制度方面:
古代中國主要以農耕文化為主,那麼在經濟制度上的表現就是以小農經濟為主,這種經濟的特征就是自給自足,統治者隻需要定期按時的找百姓收取租稅(農業稅和土地稅)以及人頭稅,無論是歷史上的井田制,青苗法,一條鞭法等等土地所有權改良,本質上都是圍繞這一根本特征來進行調整的。
而其他重要的戰略物資,比如鹽鐵等,都是由統治者專賣。所以,古代商業市場經濟的發展沒什麼條件,其次,在統治者眼中,這些經濟活動並不能產生價值。所以,商人自然沒有存在感。

二,政治制度方面:
古代中國封建王朝在小農經濟的基礎上必然對應的政治制度就是封建專制和傢天下,我覺得皇帝的想法不復雜,隻要將農民和土地這兩方面的問題處理好,那麼統治就很穩定。而商人的經濟活動造成瞭人員流動和錢財貨幣流動,這些對於皇帝來說都是影響統治穩定的,所以當然,就要重農抑商瞭。

三,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
中國傳統文化認為民以食為天,而占主體地位的漢族群體的性格趨向於內斂保守,這兩方面的因素導致瞭老百姓自給自足,小富即安的心態,對於商業活動不那麼熱衷。

胡雪巖
當然商人的地位以及商品貨幣交換活動會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自發活躍,比如明朝中期之後,有以傢庭紡織為基礎,出售佈料和成品衣裳的活動,而各種茶樓,食品店等機構的繁榮也見證瞭這一點。
閱讀全文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