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典韋根本沒有單挑勝利的戰績,為什麼在武將中能排名第三?

典韋根本沒有單挑勝利的戰績,為什麼在武將中能排名第三?

時間:2019-05-23 13:16:2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典韋並沒有單挑獲勝的戰績,為何能在三國武將中排第三?今天給大傢帶來瞭相關內容,和大傢一起分享。

喜愛三國歷史的網友,通常認為三國群英中武力值的排名是這樣的:一呂二馬三典韋,四關五許六張飛。對應的人物分別是呂佈、馬超、典韋、關羽、許禇、張飛。但是,6人中的典韋並沒有單挑傲人的戰績,為何能排第三?今天就來講講這個問題。

1、行俠仗義,符合古人對英豪的普遍定義

史書記載:劉氏和李永有仇,典韋曾替劉氏出頭。李永是縣令,防衛嚴密,典韋帶著雞和酒,偽裝一番,等到大門一開,就揣著匕首沖進去殺掉瞭李永。走出門來,從車上取出刀、戟而走。李永的住處臨近集市,路人紛紛圍觀。

李永的數百傢丁追著典韋走,都不敢靠近,跟行四五裡地,遇上典韋的同伴,這些人就回頭跑瞭。史書沒講李永的來歷和他與劉氏是什麼仇。但聯系上下文可知,李永作為官吏應該對劉氏有壓榨,而典韋屬於行俠仗義。

2、作戰勇敢,符合古人對猛將的普遍定義

典韋從軍後,因為牙門旗非常重,士兵無人能舉動,典韋卻單手舉瞭起來。後來被推薦給夏侯惇,因功升為司馬。史書的這段記載說明,典韋力大無窮,從小兵卒做起,是憑借戰功升職的。

曹操曾與呂佈在濮陽大戰,被呂佈的救兵夾擊,三面受敵,呂佈也親自沖鋒陷陣,兩軍從晨至午,戰鬥相持不下。曹操招募敢死隊,典韋中選,大傢穿上雙層鎧甲,不持盾牌,隻拿長矛撩戟。史書下面的記述非常生動,描繪瞭一個猛將的模樣:

呂佈軍的弓箭雨點般飛來,典韋對部下說:“沖到離我十步,告訴我。”部下說:“十步瞭!”典韋說:“五步告訴我。”部下驚恐,大呼:“來瞭!”典韋手握十幾支戟,大喊而起,碰上他的全都應聲倒地。最終,呂佈率軍敗退。

3、忠心護主,符合古人的忠孝觀

典韋此後成為都尉,跟隨在曹操身邊,他率兵數百,常圍繞曹操大帳巡邏。史書記述他的忠誠護主,做事謹慎,白天侍立在曹操身邊,晚上睡在大帳旁,一般不回自己的營帳休息。

典韋的酒量很大,是個“大胃王”,“好酒食,飲啖兼人,每賜食於前,大飲長歠,左右相屬,數人益乃供”,喜歡喝酒,飯量是常人的一倍,曹操賜他酒食,他縱情暢飲,數人輪番侍應才照顧得上。

典韋擅使大雙戟、長矛等,軍營贊他:“帳下壯士典韋,提一雙戟80斤。”通過上述描述,典韋忠心護主、豪邁坦蕩的形象躍然紙上。

4、為主獻身,符合古人的節烈觀

曹操征宛城,張繡投降。十多天後又謀反,偷襲曹操大營,曹操單騎而逃。隻有典韋在營門死戰,身邊有十多人。典韋用戟左沖右突,下屬死傷殆盡,典韋受傷十多處。短兵肉搏中,典韋雙臂挾住兩人將他們活活打死,其他人都不敢上前。

典韋再次沖擊,殺死數人後傷重,大罵而死。張繡軍上前割下他的頭,傳看後返回看他的軀體。典韋在絕境中明知是死,仍然絕不後退,這段記述是典韋為主獻身的最好註解。而死後對張繡軍的震懾,也讓人們記憶深刻。

《三國志》中對許褚、典韋有一個中肯的評價:“折沖左右,抑亦漢之樊噲也”,許褚、典韋跟隨曹操左沖右殺,沖鋒陷陣,威武的勇猛程度,差不多和漢朝的樊噲一樣。

因此,雖然典韋並沒有單挑的紀錄,但是因為他的上述戰績仍然被排在武力值的第三位上。當然,也有網友認為這個排名有點靠前,真正排第三的應該是關羽或者張飛,典韋和許褚都不具備進入前6名的資格……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