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皇太後、母後皇太後不一樣嗎?哪個位分更高?
聖母皇太後、母後皇太後不一樣嗎?哪個位分更高?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如果經常看古裝劇,特別是涉及到慈禧的,肯定對聖母皇太後和母後皇太後這兩個稱謂不陌生。這種冗長的稱號遠不如慈禧、慈安讀起來容易記住,但電視劇裡人還都得這麼叫。
清代的古裝歷史劇中,不乏聖母和母後皇太後,這種兩宮太後並尊的現象其實在明代以前很少出現的。

劇照來自《甄嬛傳》不過正史中並無這段記載
仔細查閱《清史稿後妃傳》,會發現正史資料中,在皇帝登基之後有記載的被尊為“聖母皇太後”和“母後皇太後”的隻有一條:
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尊為皇太後。是時,孝欽、孝貞兩宮並尊,詔旨稱“母後皇太後”、“聖母皇太後”以別之。
而在其他的記載中,都是僅僅尊為“皇太後”而已,即便當時確實有兩宮太後同時存在。
比如我們都知道,順治皇帝即位時,就有兩位皇太後,分別是生母莊妃和太宗皇後,但對於這兩位太後史書上記載都隻是同樣被尊為“皇太後”,沒有像慈禧和慈安這樣區別開來:
太宗孝端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莽古思女......世祖即位,尊為皇太後。
孝莊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寨桑女,孝端皇後侄也......世祖即位,尊為皇太後。
從這兩段記載中可看出,順治即位後,兩宮太後基本是並尊的狀態, 但是世祖實錄中還是有聖母和母後的區別。轉存中...
再如我們上圖提到的乾隆皇帝在即位後,對其母熹貴妃的尊號上,並非如電視劇中所演是“聖母皇太後”,而隻是“皇太後”,原文如下:
雍正中,封熹妃,進熹貴妃。高宗即位,以世宗遺命,尊為皇太後,居慈寧宮。
但這並不是說聖母皇太後就不是乾隆生母瞭,在其他地方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乾隆對其母親仍然稱呼為“聖母”,在乾隆三十七年禦制《詣暢春園恭問皇太後安,遂駐禦紅樓解夢園即事成詩》一詩的“暢春養志冀娛親,來往問安年例循”處有註:
每歲冬,朕自圓明園進宮。聖母以風景清勝,尚留園居,至節近萬壽進京。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聖母一般來說稱呼的是皇帝的生母,而母後則是先皇的正宮。
在古代,皇後與皇妃的差別是很大的,尊卑有序的程度遠遠超過今人的理解。
身為嫡母的皇後享受的待遇往往是極高的,例如東漢六位臨朝聽政的皇太後中,五位均非皇帝生母,隻是先帝皇後,反觀生母往往在世時連太後名號都沒有。
明代以前,隻要是皇後在皇帝死後沒有被廢掉,是必須尊為太後的,至於生母如果不是皇後而是皇妃,也依舊成不瞭太後,這也就是為什麼古代的女人擠破頭也要做皇後的原因。
雖說如此,但歷史上奇葩皇帝不少,因此特例也有不少。最有意思的便是,後唐莊宗尊生母曹氏為太後而嫡母劉氏隻冊為太妃,這件事被後人恥笑,甚至還被明朝人拿來對比他們的作為。
《萬歷野獲篇》卷3《聖母並尊》中記載:“唐宋入主為妃嬪所出者,禦極以後,尊後為太後,而進所生母為皇太妃,雖恩禮無異,而嫡庶尚分也。至後唐莊宗,以嫡母為太妃,而以生母為太後,冠履倒置,蓋胡虜不學使然,真貽笑千古。我朝(指明朝)列帝非後出者,比臨禦時多不並尊。惟景帝初登極,尊皇太後孫氏為上聖太後,生母賢妃吳氏為皇太後。憲宗初元,則孝莊與孝肅並以天下養,於是尊皇後錢氏為慈懿皇太後,貴妃周氏亦為皇太後,而無尊號,以稍別等威。……今上(明神宗)六月即位,……江陵(指張居正)奉上面諭,欲並尊兩宮,且於生母皇貴妃更加二字徽號。於是江陵與禮臣議兩宮並進為皇太後,而於嫡母陳加仁聖,生母李加慈聖,各二字徽號,而禮貌俱無少別矣。”

《萬歷首輔張居正》中的李太後
由這段記載中可以看出,兩宮並尊這種事,在明朝算是一個發明創造瞭,避免瞭前朝對待皇帝生母的不公正,從明代上尊號的記載中可以看到,這種情況在明朝可不少見。
這裡面先解釋一個誤區,大傢以為皇帝即位後,先帝的皇後自然而然就成瞭太後,實則不然,還是要上尊號舉行典禮的,否則都不是太後。這些重大典禮都是有記載的,想知道明朝都有哪些太後並尊嗎?隻要翻看上尊號的記載就行瞭。
明代上尊號自宣宗尊其母張皇後為皇太後始,享受過上尊號榮譽的太後、皇太後至少有十位,分別是:仁宗的張皇後,她在宣宗即位後被尊為皇太後;宣宗的孫皇後,曾先後被英宗、代宗尊為皇太後;代宗的母親吳氏在其即位後被尊為太後;英宗的錢皇後被憲宗尊為皇太後,與她同時進封太後的還有憲宗的生母周氏;憲宗的王皇後也曾先後被孝宗和武宗尊為皇太後和太皇太後:世宗的祖母邵氏隨世宗入繼大統後被尊為皇太後,嘉靖七年(1528),又改稱太皇太後;孝宗的皇後張氏被武宗尊為皇太後,嘉靖三年(1524)又被世宗改稱皇伯母;神宗即位後將穆宗陳皇後與生母李皇貴妃並尊為皇太後。
從這份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明朝不乏兩宮並尊的情況,而這種情況的初始人則是明憲宗。
英宗的錢皇後在14歲時就被冊封瞭,但一生命運十分坎坷。正統十四年(1449年)英宗遭遇“土木之變”,被瓦剌俘虜,錢氏“傾中宮貲佐迎駕。夜哀泣籲天,倦即臥地,損一股。以哭泣復損一目。”(《明史》《英宗孝莊錢皇後傳》)瓦剌首領也先將英宗放還後,英宗被軟禁在南宮為太上皇,在經濟上也屢受限制,“錢後至作女紅賣,以供玉食”(《萬歷野獲編》卷3,《宮闡》)。
正是基於這段夫妻患難與共的經歷,英宗重新登極之後,太監蔣晃請立皇太子之母周貴妃為皇後,遭到瞭英宗的嚴厲斥責。考慮到錢氏仁厚、柔弱的秉性,英宗擔心自己去世後錢皇後會受周貴妃欺負,他下遺詔:“皇後錢氏名位素定,當盡孝養以終天年”(《明英宗實錄》),“錢皇後千秋萬歲後,與朕同葬。”(《明史》《英宗孝莊錢皇後傳》),要求皇太子朱見深和群臣務必保證錢皇後能夠安享晚年,去世後附葬裕陵。
憲宗即位後,果然如英宗所料,周貴妃授意太監夏時,“傳諭獨尊貴妃為皇太後”。大學士李賢、彭時力爭才得兩宮並封,錢氏被封為“慈懿皇太後”。
雖說兩宮並尊,但是錢太後沒有子嗣,周太後則憑借著子嗣處處欺負錢太後,當然地位上仍然是錢太後為尊,可因為受制於此,錢太後對於新皇帝的任何事情都不敢直接過問,惹得人們誤以為周太後要大過錢太後。

劇照來自《後宮》 錢太後、周太後與明憲宗
有瞭明憲宗這個先例,到後面的皇帝就開始紛紛效仿,按照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禮制,先帝的皇後必須要尊為太後,但也絕不能虧待瞭生母,雖然同為太後,但尊卑仍然保持原樣,隻是大多生母依仗皇帝兒子都不會把先帝的皇後太放在眼裡。
《明史》中記載“舊制,天子立,尊皇後為皇太後,若有生母稱太後者,則加徽號以別之。”也就是說,此時的生母並不是尊為聖母皇太後而是有自己的徽號,反而有時候也會對先帝皇後稱呼為“聖母”。例如在《明憲宗實錄》中,冊封吳皇後的詔書是這樣記載的:“茲奉聖母慈懿皇太後、皇太後命,選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吳俊女為皇後。”從詔書的先後順序也可以看出,實際上還是要把錢太後尊在前面的。
聖母皇太後真正指皇帝生母的,根據記載應該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清代皇帝的實錄中,但這並沒有在詔書中指出,而詔書中承認的“聖母皇太後”,也就隻有慈禧太後瞭。
清代對於皇太後的冊封也是沿襲明代的,而且對於“兩宮並尊”這個概念幾乎是貫徹到底,加之清代統治者十分崇尚以孝治國,這生母之恩比天大,所以歷代帝王對於生母的尊號從來是不吝嗇的。
新皇帝登基,對於生母和先帝皇後都會上尊號,另外,遇到朝廷大慶的日子,還要多給皇太後在尊稱上再加一些美好的詞匯,稱徽號,一般每次加兩字。死後用生前的徽號再加上幾個字成為這個人的謚號。後代的皇帝也可以再加上若幹字。
清代宮廷為太後上徽號的時候。一般都有比較隆重的儀式:如先期敕所、司備儀物、制冊、寶、遣官邸、告天地及太廟後殿、奉先殿、社稷。上徽號的前一天,先進奏書。這一天,皇帝親自到中和殿批閱陳放在那裡的上徽號的奏書。看過以後。先由大學士捧著奏書到太後的宮裡,而接下來是皇帝親自到太後面前獻奏書。
一般這個時候,宣讀官要讀奏書。讀完後,在鼓樂齊奏當中,皇帝要給太後行三跪九拜禮。正式上徽號的日子,皇帝先到太和殿檢查陳放在那裡的冊、寶,然後由文武二品以上的官員陪同著到太後住所,皇帝親自到太後面前獻冊和寶。而皇帝和大臣仍然在鼓樂聲中行三跪九拜禮,行完禮後退出來。接下來皇後再率領妃嬪、公主、福晉等到太後的住所行慶賀禮。
“慈禧”這個詞就是她的徽號,也是為瞭區分兩宮太後而加的。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十月,因為同治皇帝載淳大婚,慈禧又加上徽號“端佑”二字。第二年的二
月,因為載淳親政,慈禧的徽號又加上“康頤”二字。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一月十五日生病,寫下“朕於本月遇有天花之喜”,仰蒙兩太後“調護朕躬,無微不至,並荷慈懷,曲體俯充,將內外各衙門章奏,代為披覽裁定,朕心實深欣感。”因此決定給兩宮皇太後的徽號各再加上兩字。
可惜的是,二十天後,同治病死,所以這個儀式沒有進行下去。到瞭光緒二年(1 876年)七月,因為新的皇帝即位,所以兩個太後繼續垂簾聽政,連同上次給兩太後各上的徼號,一共四字。慈禧的號上又加瞭“昭豫莊誠”。光緒十五年(1889年)二月,因為光緒帝大婚並歸政,徽號上又加瞭“壽恭”二字。
到瞭這一年的三月,光緒親政,又加上“欽獻”二字。光緒二十年(1894年)八月,因為慈禧的六十大壽到瞭,所以又加上瞭“崇熙”二字。
光緒在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的時候病死,溥儀繼位。慈禧太後被尊為太皇太後。而誰也沒想到的是,溥儀繼位的第一天,慈禧就死瞭。所以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六日上尊謚,決定原徽號的十六字不動。而按照大清的慣例,前面加上“孝欽”、後面加上“配天興聖顯皇後”為謚號。所以這個時候慈禧的全稱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後”。

慈禧資料圖

慈禧太後的神牌
到慈禧去世的時候,清朝的各代皇後的謚號全稱大都為十九字,有的還要少幾個,如慈安太後隻有十七字,惟獨慈禧太後有二十五字。慈禧生前權力大過清朝的任何太後,而死後的謚號也以二十五個字獨居首位。
兩宮並尊雖說是對古代禮法制度一種變更,但生母的太後總會因為有所依仗而更強勢一些,反觀母後皇太後雖然地位要高一些,可是沒有兒子總會有所忌憚,常看電視劇的人也就難免傻傻分不清瞭。
說白瞭,這皇太後不管是聖母的還是母後的,都是要依靠男人的,結局都是困在宮中一生。而如今廣大女性如果想受人尊敬,還是要獨立自主,不要過分依賴男人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