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書是什麼樣的 古人的情話都是怎麼寫的
古代婚書是怎麼樣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在中國古代,成婚是一個人一輩子的大事,誰都沒有辦法拒絕。古人非常看重子嗣的繁衍,隻有生瞭下一代,才能對得起列祖列宗,才不會被別人在背後說閑話。古人成親有一套很繁瑣的步驟,在現在人看來,那就是麻煩。雖然麻煩,但是每一道步驟,都寄托瞭人們對這對新人最真切的祝福。

古人結婚一般要遵循六禮,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納采就是,男委托媒人去女方傢求親,女方傢答應議婚後,男方傢備禮前去求婚。問名,很好理解,就是男女雙方互通姓名,還有生辰八字。納吉就是男方將女子的名字、八字在祖廟進行占卜,如果這一切都沒有問題,那麼雙方就可以締結婚姻,寫下婚書,這男女之間就是未婚夫妻的關系瞭。

有瞭婚書,男方需要將聘禮送到女方傢中(納征),然後和女方商量婚期(請期),最後到瞭那一天,將女方迎娶回傢(親迎)。這邊是古代婚禮的一整套流程,但是各個朝代都有各自的習俗和習慣,也不會完全一樣,但是婚書這個東西,基本上締結瞭姻緣的兩傢人都會有的,而且不同朝代、不同時期,婚書上寫的文字也不一樣。

“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傢;卜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謹以白頭之約,書向鴻箋,好將紅葉之盟,載明鴛譜。此證。”這是中華民國三十六年的結婚祝詞,可能很多人都看過,最浪漫婉約的祝福,也是最真摯的祝福。很多人看到這段話的時候,都說隻看到這段話,就突然想要結婚嫁人瞭。

著名的大傢陶行知先生的婚書就沒有這麼婉約,反而是更加的直白。“天也歡喜,地也歡喜,人也歡喜,歡喜你遇見瞭我,我也遇見瞭你。當時你心裡有瞭一個我,我心裡有瞭一個你,從今後是朝朝暮暮在一起。地久天長,同心比翼,相敬相愛相扶持,偶然發脾氣,也要規勸勉勵。在工作中學習,在服務中努力,追求真理,抗戰到底。為瞭大我忘小己,直等到最後勝利。再生一兩個孩子,一半兒像我,一半兒像你。”

比起古代,現在人的生活節奏更快,兩個人結婚,就是兩份結婚證,和上面這兩份婚書誓詞比起來,就顯得非常冷冰冰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