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

時間:2019-06-05 13:32:45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不知道沒關系,小編告訴你。

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是為瞭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我們過端午節都會賽龍舟、吃粽子、其實這些都是為瞭紀念屈原的愛國情懷,民間一直以這種方式去紀念他,一直流傳至今,這種習俗文化甚至已經成為瞭中國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瞭一部分,今天小編就跟大傢講講端午節的由來。

屈原他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這時的楚國君王為楚懷王,在戰國七雄的局勢中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實力大大增強,其它的大國也是不甘落後,紛紛變法圖強。楚國的國君楚懷王是非常信任屈原的,讓屈原主持國傢政令的起草,而屈原的政治路線是主張變法,主張與其它的強國一起防范和對抗秦國。在屈原的變法過程中楚國的國力也慢慢強大起來瞭,更受到楚懷王的賞識。隻要是變法就會觸及部分舊貴族的利益,他的重用受到別人的嫉妒,就這樣舊貴族紛紛反對屈原的變法。一些政客甚至在楚懷王面前誹謗屈原,就這樣屈原和楚懷王的關系慢慢疏遠瞭。

在當時除瞭秦國外,實力較強的兩個國傢是楚國和齊國。張宜給秦王獻策,說隻有破壞楚國和秦國的關系,他們六國聯盟的計劃就要落空,秦王覺得張宜說的很有道理,就讓他去做瞭。張宜帶著金銀珠寶到瞭楚國,馬上就收買瞭一些重臣,之後就去見瞭楚懷王,說你們楚國和齊國斷絕關系,秦國就會給你們楚國600裡土地,那些受賄賂的重臣們紛紛贊同,這樣既和大國秦朝交瞭朋友,又白白得瞭土地,可謂是一舉兩得。屈原得知後勸楚懷王不要這樣,最終還是跟齊國斷交。

會後秦國並沒有履行諾言,楚懷王咽不起這口惡氣,就獨自和秦國開戰,楚國勢力單薄沒有齊國的幫助是很難戰勝的,結果楚軍打敗,被秦國侵占瞭十多個城市。就這樣楚國一直受到秦國的欺負,在秦襄王上位期間,給楚王寫瞭封信說是想見他,一直糾結的他聽瞭兒子子蘭的話,不能得罪秦國,不然就沒有好日子過,去瞭之後就被請過關押起來瞭,一年後死在瞭秦國。國不可一日無君,頃襄王上位後,屈原是不主張抵抗秦國,以卵擊石隻會自取滅亡,需保存實力把自己的實力變得強大起來才最重要。頃襄王聽瞭奸臣的流言,這樣不抵抗是對楚國的不忠,就撤除瞭屈原的官職,流放到瞭南方。

屈原一直懷著報國的志向,這樣的結局讓他非常傷心,於是在汨羅江跳河自盡瞭。當地的一些漁夫發現後為紀念屈原,剛開始是往河裡投放五谷,發現都被一些魚蝦吃掉瞭,之後就把葉子把這些五谷包起來投入河中,之後一直演變成瞭端午節的由來,以吃粽子、鴨蛋、賽龍舟的形式去紀念這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歷史資料來源於《屈原》《離騷》《屈原傳》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