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為何會突然走向滅亡?對別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商朝為何會突然走向滅亡?對別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湯伐桀,商革夏命之後,並沒有對夏後氏趕盡殺絕。商部落留下許多人在夏朝故都開始戰後重建,而商湯自己返回山東丘陵老傢。所以此時的商是以自己老傢為核心控制夏朝遺民的。
隨著局勢的需要,商朝的政治中心開始逐漸西遷。為瞭方便更好的統治各地,上建立起來一整套比夏完善的朝貢制度。另外商還以自己的嫡系部落氏族作為內服,以周邊方國最為外服進行內外服管理,並在其中安插瞭許多自己的部落族人成為封疆大吏進行制約。

商朝在不斷鞏固自己統治的同時,繼續對夏族殘部進行清剿。這些可憐的夏族遺民有的被趕到瞭陜西南部的渭河谷地,這個日後被稱作關中的地方。還有一些夏族人則逃難到瞭南方烏煙瘴氣的荊楚山地之中。這兩撥人就是後世赫赫有名的姬姓夏人(周王室)和羋姓夏人(楚國宗親)。
商朝傳承幾代之後,因為王位繼承制度的不合理造成九世之亂的長期內鬥。當時商朝傳位兄終弟及,所以傳到第二代的時候便出現瞭王室宗親皆有繼承權的恐怖局面。
九世之亂引發商朝王室衰微,宗親內部互不信任。到瞭盤庚遷殷之後,商朝才再一次穩定下來,然而周圍方國因為商朝內亂蠢蠢欲動。
盤庚之後第三代商王武丁在位之後,為瞭收攏天下人心開始推崇自己的先祖帝嚳,並將商王冠名為帝的傾向徹底固化。夏朝以後為尊的名號也在此時讓渡給最有威望的女性,也就是商王妃瞭。
武丁中興期間,帝武丁南征北戰,對西部大患鬼方進行瞭幾次有效打擊,最終迫使鬼方部眾或降服或北上遠遁。在此期間,武丁發現同在西方的屬國周的表現非常搶眼,周在配合商討伐鬼方和其他外族方國的過程中表現的非常勇武,這讓商朝對其另眼相看。
周就是當初被商湯驅逐到渭河谷地的夏族遺民。渭河谷地是當初炎帝族系東遷之前的發源地,再往西就是羌人祖地。周人在此地盤踞,不可避免的和附近強悍的羌人有頗多交集,民風彪悍,打起仗來也自然比別的外服方國勇猛的多。
西部不僅有鬼方、羌人,還有犬戎等其他外族和方國,因此後來商朝任命周的首領為西伯。西伯,即為統禦西方諸多部落的人,可見此時商朝對周的青睞程度瞭。
武丁大殺四方,將九世之亂造成的動亂因素全部驅逐出去,卻也因此樹敵太多。商本是華夏集團內部東夷族系的一支,其先祖‘鳥夷’更在東夷赫赫有名。憑借這層親戚關系,商和東夷原本關系密切。然而此時夷人內部以商為代表的一大部分人已經徹底華夏化,同華夏其他地區的羌人後裔沒有區別,而位於淮水的淮夷和丘陵東側的萊夷卻依然有著自己不一樣的文化傳承。
就在商朝為瞭解決淮夷、萊夷而不斷東征的歲月裡,西岐的周部落不斷發展壯大,商朝西部幾乎都被周的恩惠所感召,這遭到瞭商朝的忌憚。

周人先後征討西落鬼戎、燕京戎、餘無戎、始呼戎、翳徒戎,俘獲二十翟王,不斷向西和向東發展。周的力量強大瞭,商王和周的關系就變得微妙起來,這對曾經並肩討伐鬼方的盟友漸漸的走向反目,周的首領季歷在此時居然被商王文丁拘捕到都城殺掉瞭。
文丁誅殺季歷,但卻無法忽視周在西部的強大影響力。並且商朝此時仍需依靠周的力量對付犬戎,所以到瞭帝辛做商王的時候,季歷的兒子姬昌又做瞭西伯侯。
姬昌身為一位抱負遠大的首領,積極收攏人心,廣佈恩澤。同時姬昌繼續壯大自身軍事力量,這導致西岐再度遭到商的猜忌。當時西部的一位封疆大吏上報朝歌,說姬昌在西岐境內異動頻繁,恐有謀反之象。這導致姬昌被招到朝歌,險些步其父的後塵瞭,最終依靠優秀的演技瞞天過海,成果逃回西岐。

姬昌雖然死裡逃生,他的一個兒子卻為瞭救他死在瞭朝歌。殺子之仇不共戴天,姬昌返回西岐之後立即宣佈起兵,先後攻破犬戎、密須、阮、共,並將商王在西部的封疆大吏崇侯虎的勢力鏟除。 密須在周的西邊,雖然受制西伯管控,但也絕非小國,具有一定的實力與擴張野心,所以攻打瞭周的兩個屬國阮、共。文王以吊民伐罪名義整軍誓師出征,一舉攻滅密須。此戰不僅讓周的威望和號召力得到瞭極大的提升,而且剪除瞭日後東進的後顧之憂。
周的這次起兵打到瞭靠近殷墟和朝歌的黎國,這次試探是想看一下商人的反應,如若商人沒有作為則可沿黎南下滅商。在此關口,商王帝辛出現在黎城簡約軍隊,以表示對周的示威,商周之間的沖突徹底爆發。
姬昌死後,姬發繼位,史稱周武王。姬發即位後第二年就發動大軍往東開拔到孟津觀兵,並要求天下諸侯會盟。一時間天下八百諸侯聚集,聲勢浩大,引起帝辛警覺。此時商朝的精銳主要在邊疆各地,兵力不夠。於是帝辛決定禦駕親征鼓舞士氣。就這樣兩支部隊隔著很遠的距離對峙著,然而帝辛的叔叔比幹卻勸說自己的侄兒退兵回到都城,理由是己方兵少,需要等待援軍到來之後再戰。商朝軍隊士氣因此受挫,帝辛一怒之下將比幹當眾斬殺。

就在比幹被殺差不多同時,孟津的姬發終於決定退兵。因為他發現雖然天下諸侯聚集孟津,可幾個勢力最大的部落竟然無一前來。這讓姬發覺得商朝氣數未盡。
九世之亂後,商朝王室宗親之間互不信任,爭權奪利。後來雖然盤庚遷殷鎮壓宗親叛亂,卻未能彌合統治階層內部的不滿。孟津觀兵後不到兩年,商朝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箕子被囚,微子退隱。西岐大軍再度東征而來。
姬發的這次奇襲打瞭商朝一個措手不及。同時進過瞭軍事改革的周軍采用瞭以戰車為主的新式戰法,無堅固城墻可守的商軍隻能出城迎戰。但商軍主力此時正在東夷地界,無暇西顧,於是商朝將從戰場抓來的夷人奴隸打發上瞭戰場。
此時的商夷早已沒瞭商初時的親戚溫情,成瞭你死我活的仇敵。被迫上瞭戰場的奴隸兵反戈一擊,臨場反叛。商軍拼命死戰,一時間戰場之上血流漂杵,後世史書謂之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使得天下局勢明朗,朝歌城中帝辛的庶母兄長微子啟手持祭器造訪武王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向武王說明自己遠離帝辛的情況。商朝有如此貳臣,卻依然無法讓姬發放心。他返回關中大本營之後,繼續指揮周軍討伐商人殘部,花瞭幾年時間才將商族反抗力量完全平息。
周王封微子在宋地,尋大禹後裔在杞地。以此展示尊崇夏君夷民的傳統。同時為瞭吸取商朝內服外服行政制度的不穩定,周朝廣泛分封天下,許多諸侯都非常小,難以對周朝形成威脅。另外姬發和周公旦吸取商朝王室成員羸弱,無力守護王權的現象,大量分封姬姓王室成員為諸侯。同時延續瞭商朝嫡長子繼承制度,同時取消瞭人殉制度,改成陶俑殉葬。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就這樣,周朝在繼承殷商政治制度的基礎上開啟瞭一個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