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曾提拔過一小兵,去世後此人替關羽守護蜀國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廖化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剛建立時可謂是人才濟濟,文有諸葛亮、法正運籌帷幄;武有以關羽為首的“五虎上將”沙場征戰,這時的蜀國正是巔峰時期,此時也是劉備帶領蜀國一統河山的大好時機,可惜卻因為種種原因蜀國失去瞭一統天下的大好時機。
時間一點點地流逝蜀國一統天下的機會越來越少,隨著關羽敗走麥城、張飛遇刺身亡、劉備夷陵兵敗,此時的蜀國別說一統天下瞭,就連自保也是一個大問題。因為這時的蜀國面臨一個重大大問題,那就是沒有扛鼎大將,蜀國每次出征還需要趙雲這種老將擔任先鋒大將的角色,但隨著趙雲的病故,蜀國在也找不出一員出類拔萃的先鋒瞭。
就在諸葛亮苦苦尋找先鋒之時,一員將領入瞭諸葛亮的法眼,諸葛亮發現這員將領就是他一直苦苦尋找可以勝任先鋒的人選,這個人就是廖化。其實《三國演義》著實低估瞭廖化,廖化是一員智勇雙全的將領,他得到諸葛亮的重用後一直為蜀國征戰沙場,甚至於70歲高齡時還任先鋒之職跟隨主帥薑維北伐。
廖化並不像其他將領一樣投靠劉備就是將軍,廖化是從最底層士兵一步步做到瞭將軍的位置。當初廖化投靠劉備時是在關羽手下任職,由於廖化作戰勇敢,每次出戰他都沖鋒在前,這使關羽發現並提拔他做軍中主薄。
大傢可以想一下,關羽是一個多麼傲氣的人,就連老將黃忠、勇猛的馬超他都瞧不上,他能瞧得起廖化並重用於他,這就足可以證明廖化是絕對有真才實學的,如果廖化隻是一個混日子的小兵,那關羽是絕對不會提拔重用於他。事實證明關羽這次的眼光非常準,他提拔的小兵廖化日後為蜀國立下汗馬功勞,他用自己的力量一直守護著蜀國。
廖化被提拔為主薄後不久就隨關羽出征樊城,可惜此次出征關羽不僅丟瞭老巢荊州,就連他自己也兵敗被殺,廖化也因為關羽的兵敗而被吳兵擒獲。
廖化被吳國俘虜後假意投降,孫權見廖化已經投誠就沒有殺害他,而是封他做一個小官。廖化雖然在吳國當官,但他一直心念蜀國舊主劉備的大恩,所以他日日夜夜都在思考怎樣才可以帶著母親逃回蜀國。經過思考廖化想到用詐死之計逃跑,由於廖化演技過於真實,所有人都相信廖化是真的死瞭,當所有人都信以為真後,廖化就背著母親日夜兼程的逃回蜀國。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趕路,廖化終於逃到瞭蜀國境內,在蜀國境內廖化遇見瞭日思夜想的劉備,劉備見廖化為瞭回到蜀國不惜帶著老母親千裡趕路,當時的劉備非常高興與激動,於是他封廖化也宜都郡太守,並讓廖化跟隨自己東征伐吳。
由於劉備的驕傲輕敵,蜀軍在夷陵被陸遜殺得大敗,劉備沒有辦法隻好帶領蜀軍撤回白帝城,廖化也跟隨敗軍回到瞭蜀國。

公元223年劉備在白帝城去世,同年太子劉禪繼承皇位,劉禪為表彰廖化的忠誠親自提拔他為丞相參軍,令他在諸葛亮手下做事兒。此時的廖化在蜀軍中已經算是一員老將,因為這個時候蜀國的大將已經所剩無幾,諸葛亮每次用兵也都把廖化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公元238年,廖化獨領一軍主動攻打魏國的邊境小城,魏軍雍州刺史郭淮緊急派兩路大軍來援,這時廖化的兵力根本無法與魏軍抗衡,如果此時廖化撤兵無人會說什麼,但廖化非但沒有撤兵,他反而是主動尋找戰機攻擊魏軍前來馳援的部隊,結果就是廖化帶兵打敗瞭魏國前來馳援的兩路人馬,還占領瞭魏國的邊境小城。
廖化在接下來的20多年裡先後跟隨諸葛亮、薑維出征伐魏,在多次伐魏的過程中廖化都擔任先鋒的位置,並且廖化每次出征都能立功並且平安歸來,即使是蜀軍失敗的戰爭中,廖化也可以毫發無損。
廖化這個人不但軍事能力過硬,他的戰略眼光也是相當精準的。在公元262年秋,薑維再一次舉兵伐魏,已經70高齡的廖化被任命為先鋒大將,跟隨薑維北伐。廖化對於這次北伐十分不滿意,他對部下說:“用兵如果不知收斂,那麼終將自食惡果。”
這句話說的就是薑維,因為當時的蜀國根本就沒有能力伐魏,自保已經是十分困難的,如果興兵伐魏就是自食惡果,最後一定會兵敗的。事情的結局果然如廖化所料,薑維指揮大軍在侯和與鄧艾狹路相逢,可惜蜀軍的數量比魏軍少瞭很多,鄧艾輕松就戰勝瞭薑維,薑維隻好帶兵退守漢中。此次兵敗後,蜀國進入瞭全面的防禦狀態,但魏國已經做好瞭全面伐蜀的準備。
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鐘會、鄧艾帶大軍討伐蜀國,司馬昭此次戰略意圖就是徹底將蜀國滅亡。薑維率領蜀國全部戰力欲與魏軍在劍閣決一死戰,廖化也被後主劉禪派去支援薑維,廖化與薑維匯合後積極配合薑維在劍閣防禦魏軍的進攻。
薑維精心佈置劍閣防衛,廖化按照薑維的佈置一絲不茍的完成,將帥之間配合極其默契,由於蜀軍上下一心,竟將魏軍擋在瞭劍閣之外,數月的時間過去瞭,魏軍未能跨越劍閣一步。此時的薑維與廖化已經在著手反擊瞭,因為魏軍的糧草已然不足,如果安排得當就可以擊敗魏軍,以此來解蜀漢此次危機。
但薑維與廖化沒有料到的是,鄧艾率小股部隊繞過劍閣直奔成都而去,後主劉禪見成都被圍竟然率領蜀國的文武百官投降瞭。此時在劍閣防衛魏軍的士兵聽聞皇上已經投降,軍心頓時渙散,他們再也沒有鬥志去跟魏軍打仗。於是薑維與廖化帶領劍閣所有士兵投降瞭鐘會,廖化在被牽往洛陽的途中急火攻心不幸去世。

其實廖化這個人雖然軍事能力出眾,但讓他去和蜀國前期大將關羽、趙雲等人相比他是遜色不少的,如果關羽、趙雲等人不死想必也沒有廖化施展拳腳的機會,但廖化就因為活得長久,熬死瞭蜀軍所有大將,最終蜀國在無人可用的情況下隻好啟用廖化做統帥。
從廖化的身上我們應該學到一個道理,那就是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隻有好好保護自己的身體,才有展現才華的機會。如果一個人沒有一個強健的體魄,那他即使有濟世之才也會像周瑜、郭嘉一樣英年早逝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