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美美的仕女圖服飾是虛構的?古人的真實衣著是怎麼樣的?
那些美美的仕女圖服飾是虛構的?古人的真實衣著是怎麼樣的?小編給大傢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早期古代服飾學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不知道哪些資料是可以作為服飾史研究的對象,這其中最大的也是被踩的最多的坑就莫過於——仕女畫!
於是今天就正經來談談仕女畫和古代服飾之間的關系……
什麼是仕女畫?
仕女畫在如今看來,幾乎等同於美人畫,是以女性為主要角色繪制的人物畫,它的確是從人物畫裡分化出來,逐漸成為一個專門畫科。
作為仕女畫它必定有這樣幾個特點——
人物外在形象符合世俗審美;
人物內在主題符合主流價值觀;
表達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的取向;
人物刻畫類型化特征明顯(偏重向上階層);
成品具有觀賞價值。
——上面可能說的比較抽象,用人話解釋就是,人要美、人要好、人要一眼能看出身份來,會反應畫傢乃至時代的特征,最後這畫還能推銷出去!
下面舉幾個例子幫助大傢理解吧!比如北宋的《紡車圖》雖然描繪對象也是女性,卻不屬於仕女畫,因為它刻畫的不僅僅是底層人物,更沒有經過美化,並非用以表達理想化的載體。

△ 北宋 王居正《紡車圖》
又比如我們經常會看到的明代容像,是一般傢族用以供奉的,取材上不拘男女,更並非為瞭符合時代審美需求而產生的,人物刻畫上註重寫實而非類型化,它就隻是屬於人物畫而已。

△ 明末,吳氏先祖容像
而典型的仕女畫如焦秉貞的《歷朝賢後故事圖》,取材上乍看是寫實的,但是其實跟我們的戲曲一樣偏向流傳故事的傳奇性,題材也是為瞭表達特定價值觀。


△ 清代焦秉貞《歷朝賢後故事圖》
並且上面兩張圖的人物是完全兩個不同的年代,衣著打扮卻類似,甚至於她們的長相都很像,並且人物尊卑等級一目瞭然,這就是仕女圖所擁有的“程式化”和“理想化”
仕女畫是怎麼一步步走向虛幻?
上面提到的“程式化”和“理想化”是仕女畫不寫實的最主要原因,它雖然是從人物畫的范疇裡分離出來的專門畫科,但是它的發展又和人物畫是不同的。
從仕女圖的發展看,越早期越寫實,越後期則越不寫實,當然這個寫實是相對的。因為越早期的仕女畫,它處於形成過程中,所以它也越偏離仕女畫的定義。也就是說,形成仕女畫的過程,就是這種畫科遠離現實的過程。

△ 《列女仁智圖》,宋摹本

△ 《女史箴圖》,唐摹本
早期人物畫裡也有類似“仕女”的形象,但是往往更側重於故事所傳達的內在價值觀,對於人物的外在刻畫則不太側重。
然而我國一直有使用同一底本重復繪制同一題材的習慣,比如我們之前聊到過的不知道有N個版本的《清明上河圖》就是這種情況(相關鏈接:你真的認識《清明上河圖》嗎?期指一算,它竟有上百個版本啊!),每個朝代畫傢還會根據自己的時代加入當時的色彩。所以隻要不是當時人繪制當代人的,其真實性都是要打折扣。
仕女畫無論從這個名字還是從畫科角度,它的正式成熟期都在宋代。宋代更對仕女圖實現瞭全面拓展,除瞭早期傳達價值觀的特定題材、以及唐代以來的描繪貴族婦女生活的內容,還加入瞭許多文學故事、神話傳說等。加上宋畫裡世俗內容如嬰戲圖、貨郎圖等本身也十分突出,相互融合,不僅“仕女”面貌多樣化瞭,而且真的拓展為一個固定畫科瞭。

△ 宋《女孝經圖》

△ 《虢國夫人遊春圖》,宋摹本

△ 宋 王詵《繡櫳曉鏡圖》
宋代仕女畫寫實感很重,並且多有仙女清麗飄逸之態,符合很多人對於古裝的想象,所以宋代仕女圖裡的形象是最多被仿造的,還美名其曰是“復原”。(相關鏈接:為瞭裝X,現在寫真集都包裝成服飾復原學術成果瞭!?)
明代的膝蓋收割機:仇英
仕女畫在元代和明代前期一度沒落,明代中期以後才開始湧現一大批著名的仕女畫傢,之後經過清代到現在,一直都是非常堅挺且主流的獨立畫科。而明代仕女畫傢裡不得不提的就是前面某些人非得瞎寫成唐寅的仇英!
仇英是吳門四傢裡唯一一個偏科的,他隻有畫拿得出,其他人如唐寅、文征明、沈周都還有其他可以長處。並且仇英出身也最低,賣畫為生,後世托為仇英的偽作硬夠開一傢博物館瞭吧。可見仇英是畫得多麼多麼好瞭!
仇英最擅長的就是仕女人物,他筆下的女子既娟秀艷麗又灑脫雅致,當時人誇贊“淡妝濃抹,無纖毫脂粉氣”,代表作之一就是那幅《漢宮春曉圖》。


△ 明 仇英《漢宮春曉圖》
前面說瞭那麼多關於“仕女圖”的內容,這幅幾乎不用說瞭,以畫傢想象中的漢代宮廷為題材,並且還包含瞭毛延壽為王昭君畫像的這一著名故事,仔細看裡面還有《搗練圖》這樣有名的藍本內容存在。
一個明代出身底層的畫傢想象中的漢代宮廷是什麼樣的?會有幾分真實性?這個答案簡直不需要回答瞭。
《漢宮春曉圖》後來還被清代仕女畫傢翻出來重新繪制過。


△ 清 冷枚《仿仇英漢宮春曉卷》
而同樣在某小組的所謂明代服飾科普文裡出現的明代女性服飾示意圖,也正式典型的程式化以後仕女圖服飾。

△ 某明代服飾科普文的截圖

△ 清 任熊《大梅詩意圖頁》

△ 清 改琦《獻荔圖》
也有寫實的仕女圖
既然仕女圖的形象一部分是建立在對前任程式繼承,一部分是建立在畫傢的想象之上,那麼它其實也會保留一部分寫實的內容。有些是因為程式的源頭其實還是寫實的人物畫,有些是因為畫傢腦補的時候無法超越自己的時代。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這些所謂“寫實”是十分細小的、存在著變形的。當你瞭解古代服飾和美術史以後,再回頭去看就像是一個藏寶遊戲般有趣,但是妄圖逆轉這個順序,從這些“寫實”裡學習古代服飾則完全不可能的瞭!
此外有些畫會雜糅仕女畫和一般人物畫之間的界限,其實這兩者之間本身就沒有絕對的界限存在,形成較為有趣的畫面。

△ 明 唐寅《孟蜀宮妓圖》

△ 清 費丹旭《姚燮懺綺圖》
仕女圖的形象後來還影響瞭新古裝以及很多戲曲、古裝造型,這是後話瞭,以後有機會再說,本文又寫得超級長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