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擊敗隋朝的高句麗,最後還是被唐朝征服
公元668年,唐軍在第五縱隊的幫助下攻克瞭平壤城,享國700餘年的高句麗宣告滅亡。但在不到半個世紀之前,他們剛剛擊敗瞭隋煬帝發起的三次遠征,甚至由此觸發瞭隋朝的崩潰。
那麼,作為隋朝的嫡系繼承者,唐朝何以超越前人?依靠那些進步收獲最終勝利呢?
突厥對隋末中原局勢的影響深遠
自秦漢以來,中原和北方遊牧民族就在此長彼消中展開互動。前者的鼎盛程度,往往取決於後者的興旺程度。若草原上出現能夠整合各方勢力的強者,中原政權就不得不向北方屈膝。當草原勢力陷入分裂,中原政權就會立刻取代草原強者的位置,君臨整個東亞。這種現象在隋唐易代時表現得尤為突出。
公元7世紀初,源自山西的李傢在東突厥汗國幫助下擊敗各路豪強,從而建立起新的唐朝。隨著自己羽翼漸豐,唐朝很快就和原來的宗主國發生劇烈沖突。當然,戰勝瞭王世充、竇建德和劉武周等這些水平不一的突厥附庸,並不能確保唐軍在面對突厥本部時也那麼無往不利。

公元626年,頡利可汗的大軍逼近長安,迫使李世民繳納瞭大筆保護費,史稱“便橋之盟”。值得玩味的是,栗特商人很可能是充當瞭這次秘密談判的中間人,為兩者牽橋搭線。
由於唐太宗和隋煬帝一樣得位不正,所以在當時不敢有太大動作。但他同樣渴望進行對外擴張,來增強自己的合法性。隻是因為草原帝國的強力壓制,在完成準備前都要必須選擇默默蟄伏。高句麗王國也因為有瞭東突厥這個屏障,得以繼續致力於和新羅、百濟的戰爭。所以,這一時期的唐朝和高句麗的矛盾相對緩和,保持著熱度不高的封貢關系。
不過誰也沒想到,在便橋之盟數年後,東突厥汗國的國勢就急轉直下。先是貞觀初年,蒙古高原上白旱等自然災害頻發,人畜死傷不可計數。接著,頡利可汗和幽州的突利可汗、河套的已故處羅可汗嫡子鬱設射,為爭奪最高權力而血親相殘。然後,又是漠北的鐵勒諸部不堪突厥的沉重剝削而起義。待到公元629年唐朝正式出兵北伐,東突厥汗國已經形同滅亡。
於是,唐太宗就不費吹灰之力的接收瞭東突厥汗國遺產。根據一些學者推測,唐朝在629-630年之間收留瞭120萬人口。其中不乏驍勇善戰的突厥、契丹、奚人等部落民,軍事實力大大增強。東突厥汗國的滅亡,同樣也敲響瞭高句麗的喪鐘。十多年後,大量的原東突厥汗國臣民將作為唐軍先驅,率先攻入高句麗境內。

高句麗對東突厥汗國的瓦解尤為驚恐。一方面,他們耗費極大的人力物力,在631年完成瞭西部邊境長城。準備蜷縮在高墻之後,躲避東北亞政治勢力大洗牌的狂風暴雨。另一方面,高句麗王廷日益傾向於放棄遼東,試圖在唐軍奪取遼河流域前占領整個三韓之地。
公元631-641年的之間,高句麗王國也發生略遜於東突厥汗國的內亂。國王建武和大貴族蓋蘇文兵戎相見,結果是國王和一百多位貴族慘遭殺害,蓋蘇文成為高句麗的實際統治者。
蓋蘇文原本出身平壤系貴族,日常都要隨身攜帶5把刀。因行事極為兇暴,號稱東部大人。他也是高句麗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獨夫,對貴族階層和無辜平民均進行瞭清洗和屠殺。導致瞭王國各個階層的凝聚力嚴重下降,貴族和平民畏懼他之餘又對其異常憎恨。
在沒有強敵入侵時,蓋蘇文或許能用鐵腕手段維持他的暴政。不幸的是,他在對外關系上也決心效法先前的廣開土王,一昧道蠻幹。在無視唐朝的警告後,繼續對新羅開展大規模攻勢,給瞭唐朝以開戰借口。
公元644年,唐太宗發動瞭第一次對高句麗的遠征。在這場規模遠小於隋朝的遠征中,大批遼東系高句麗貴族毫無鬥志,紛紛陣前倒戈。若非安市城城主材勇阻滯攻勢,恐怕唐軍會攻占鴨綠江以北所有的高句麗領地。
作為遼東系高句麗貴族,材勇也曾擊敗過蓋蘇文,迫使後者承認他對安市城的權力。唐太宗更是對他贊不絕口,臨別撤退之際還特意贈送瞭佈匹,表彰他的頑強不屈。

力主消滅高句麗又不一味消耗糾纏的李世民
唐朝從隋朝的失敗中總結出經驗,並從前期的試探性進攻中摸索到高句麗人的弱點。唐軍將領沒有寄希望畢功於一役。相反,他們利用自己野戰優勢,不斷對高句麗的主力機動部隊進行聚殲,並定期掃蕩高句麗國境。等對手因失血過多而衰竭,方才實施雷霆一擊。
唐太宗在644-648年之間,又對發動高句麗發動瞭三次遠征,俘虜和擊斃的高句麗人多達50萬以上。這讓鴨綠江以北高句麗領地陷入一派蕭條。伴隨著人口掠奪的是物質經濟打擊。唐軍長達數年的攻勢,已經嚴重幹擾瞭遼河流域的農業生產,使這一地區陷入饑荒和貧窮。雖然唐朝為此也付出瞭不小的代價,但相比高句麗的損失來說還是不算什麼。何況,唐朝本身就有高句麗人望塵莫及的資源優勢。
到李世民去世,鴨綠江以西、遼河以東的廣大地域已被唐軍占領。隻剩下安市、國內、烏骨城等幾座孤城在負隅頑抗。龍興之地的易主,是高句麗不可承受的創傷。這不光意味著王國失去瞭主要生產區,也在很大程度上切斷瞭高句麗人和北方親族的聯系。
即便國內因戰爭的創傷而滿目瘡痍,執掌高句麗的蓋蘇文傢族依舊不準備休養生息。在654-655年之間,高句麗人還聯合百濟進行瞭南北作戰。聯軍分別襲擊瞭唐朝的盟友新羅和仆從部落契丹,點燃瞭新一輪的烽火。公元660年,唐軍在熊津口登陸入侵百濟。忙於彈壓反對貴族的蓋蘇文沒有援助,坐視百濟被唐-新羅聯軍滅亡。
公元666年,軍武強人蓋蘇文病逝。他的三個兒子泉男建、泉男產、泉男生,為父親留下的爛攤子打得不可開交。失敗的泉男生逃亡邊境,請求唐朝出兵恢復他的合法權利。
兩年後,在他的指引下,李勣率領的唐軍攻克高句麗首都平壤城,俘虜瞭寶藏王和泉男建。強橫一時的高句麗王國,終於咽下最後一口氣。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