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劉穆之時什麼樣的?刻苦勤奮,才華超人,恪盡職守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刻苦勤奮,才華超人,恪盡職守,南朝的第一元勛,劉穆之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劉穆之,字道和,小名道民祖輩幾代居住京口。劉裕討伐桓玄,進攻建康,請何無忌推薦個人給自己做主簿。何無忌舉薦劉穆之。
劉裕說:“我認識他。”立即派人前去征召。劉穆之見到來使,隻簡單收拾一下行裝,便來拜見劉裕。劉裕對劉穆之說:“我始舉大義,討伐叛臣,急需一名軍吏,誰能擔當這個職務?”劉穆之回答說:“沒有比我更合適的。”劉裕笑著說:“你能屈身任職,我的事業就肯定能大功告成。”
劉穆之隨同劉裕平定建鄴,劉裕在建鄴的各種安排,幾乎都經劉穆之一手操辦。劉裕每做一件事,都征求劉穆之的意見,劉穆之也竭盡全力,提出建議,並針對晉朝的弊端,做出瞭合理的措施,加以革除。
令行禁止,不過幾天時間,朝野風氣便得到改觀。劉穆之也因功遷尚書祠部郎,領堂邑太守。
揚州刺史王謐死後,按慣例劉裕應入朝輔政。劉毅等人不想讓劉裕入朝,派皮沈征求劉裕的意見。皮沈先把事情告訴瞭劉穆之,劉穆之假裝上廁所,密告劉裕說:“皮沈的話不可聽。”
劉裕見到皮沈,叫他先出去,讓劉穆之進來劉穆之對劉裕說:“你現在豈能謙讓,使自己成為一個隻是守衛邊藩的將領?劉毅等人與你一樣,都是從佈衣起傢,征討恒玄,推舉你做盟主,不過是一時之事,並沒有定下主臣的名分,你們之間勢均力敵,最終要相互殘殺,揚州是天下的根本,不能送給別人,以前授給王謐,那是當時的需要。
現在若讓他人鎮守揚州,自己肯定會受制於人,你功高名著,不能再猶豫不定,應立即入朝,與他們爭個高低。你到瞭京城,他們肯定不敢越過你而把揚州大權授給別人。”劉裕一聽,非常贊同。從此開始入朝輔政。
劉裕鎮壓盧循起義,劉穆之經常給劉裕出謀劃策。劉毅等人對此非常忌恨,經常在劉裕面前,說他權力太大,劉裕不但不聽,反而更信任劉穆之。
劉穆之在外邊的所見所聞,不論大事小事,全都告訴劉裕。劉裕一得到隱秘消息,便在眾人面前說出來,借以顯示自己無所不知。
劉穆之喜歡與人結交,官府裡常高朋滿座,他把這些人作為耳目,探聽各種信息,因而朝野中的事情,劉穆之沒有不知道的,即使是親朋好友的事,他也毫無隱匿地向劉裕報告。
有人借此譏諷他,他說:“劉裕對我有識人之恩,道義上我不能有所隱諱。”劉裕日常的一舉一動,劉穆之都給予適當的調理規范。
劉裕文化低,字寫得很差,劉穆之對劉裕說:“寫字雖然是小事,但關系到一個人的聲譽。你書寫的佈告要傳遍天下,希望還是能夠註意一些。”
劉裕既不願下功夫練字,又無這方面的天分,因此過瞭很長一段時間,字也沒有什麼長進。劉穆之見此,又給劉裕出瞭一個主意,說:“你隻要縱筆寫出大字,一字方圓一尺也可以,字大就會有特點,氣勢就會不同凡晌。”劉裕覺得很在理,從此便把字寫得很大,一張紙不過六、七個字。
劉穆之平素不太喜歡舉薦人,對別人的舉薦,也從來不聞不問,順其自然。他常對別人說:“我雖然不如別人善於舉薦人才,但也不會把壞人舉薦上去。”劉穆之和朱齡石兩人以寫尺牘而出名。
一次,他們二人一起坐在劉裕面前,根據劉裕的詢問,筆述自己的見解。從早晨到中午,劉穆之寫出百函,朱齡石寫出八十函。劉穆之見解精辟,幾乎全部內容都為劉裕所采納,而朱齡石則相差很遠。
劉裕西討劉毅,諸葛長民鎮守後方。劉裕懷疑諸葛長民有二心,決定讓劉穆之留下,名曰輔助,實際上是進行監視,並給劉穆之加官建威將軍,增派將佐,配備軍隊。
諸葛長民得知劉裕準備親自率兵出征,確實有過借機發動政變的設想,可又猶豫不定。他知道劉裕最信任劉穆之,於是把劉穆之請到官府,讓手下人全都出去,單獨詢問劉穆之。
他說:“現在有很多傳言,都說劉裕對我不太滿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事情呢?”劉穆之為穩住諸葛長民,防止劉裕外出期間發生變故,回答說:“宋公劉裕率軍遠征,把老母和年幼的孩子委托給你,如果他對你不信任,怎能這樣做呢?”
諸葛長民聽瞭這番話,心情才稍微安穩一些。劉穆之也趕忙做好應急準備。後劉裕回到建康,諸葛長民立即被殺。
以後劉裕幾次率兵征討,劉穆之都負責留守後方。朝中政務,無論大小,全由他一人決定。劉穆之的官職也隨著不斷升遷,做到尚書左仆射、領監軍中軍二府軍司。
劉穆之勤奮刻苦,才華超人。對內總理朝政,對外供給軍旅,處理各種事務幹凈利索,從不拖沓延誤,而且條理清楚,處置恰當。他特別喜歡議論談笑,有時談得興起,整日不知疲倦。平常一有空閑,便讀書寫字,校定經籍史策。
他曾對劉裕說:“我出身貧苦,很多東西都沒有吃過,成瞭你的下屬之後,時時想約束自己,但都沒有做到。早晚兩餐,確實過於豐盛一些,除此之外,沒有一點對不起你。”
公元417年,劉穆之突然病逝。當時劉裕正在率軍北征,接連打瞭幾個勝仗,攻克長安,關中、河南等地也指日可下。可他聽到劉穆之的死訊,極為震動,幾天哀傷不已,立即返回建康,唯恐朝中失去控制。
劉裕做上皇帝,朝政繁多,百廢待興,更使他經常想起劉穆之。一天,劉裕對大臣們說:“劉穆之不死,可以幫助我治理天下,其人一死,國傢也就完瞭。”
光祿大夫范泰回答道:“現在皇上聖明,朝中人才濟濟,劉穆之雖然功勛卓著,但他的死,也未必就關系到國傢的興衰。”
劉裕笑著說:“你沒有聽說過驥騄嗎?它最讓人佩服的地方在於日行千裡。”然後又說:“劉穆之一死,人們就會輕視我瞭。”短短一句話,足以看出他在劉裕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