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居關中一隅的北周是如何戰勝北齊的?關隴勢力的崛起
屈居關中一隅的北周是如何戰勝北齊的?關隴勢力的崛起。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後,國內利益體系出現劇烈動蕩。首先,隨孝文帝南遷的鮮卑貴族同洛陽漢人世傢形成以拓跋元氏為首的洛陽胡漢官僚勢力。而洛陽胡漢官僚勢力的出現日益取代原本備受推崇的北方六鎮軍人階層,這促使六鎮軍閥最終起義暴動。另外,孝文帝改革實質上極大的緩和瞭胡漢矛盾,促使當時遍佈中原的漢人世傢塢堡勢力開始逐步接納並進入北魏統治集團。
然而作為當時北朝實力最強的軍事力量,六鎮起義引發國勢動蕩,雖最終被鮮卑化羯人後裔爾朱榮所擊敗。爾朱榮是北魏契胡人將領,其先祖本不是鮮卑貴族,但因作戰勇猛而備受歷代拓跋信任。此時爾朱榮平定瞭當時天下第一勁旅的六鎮軍閥後,更揚名天下。

然後後來爾朱集團敗亡於高歡集團後,北魏第一權臣的位置易手。憑論軍事能力,爾朱集團並不弱人,但若加上智謀則遠遠比不過高歡這些胡化漢人瞭。當時的高歡身居晉陽,完全掌控和繼承瞭六鎮軍閥的大多數實力,並獲取瞭河北塢堡勢力的支持,對北魏孝武帝的洛陽政權構成極大威脅。
為能抗衡高歡集團的威脅,孝武帝一方面大力邊練洛陽禁軍,一方面四處扶持地方上的皇黨大吏。雖然區區兩年實力大增,但不知藏拙而為高歡集團所忌憚。於是高歡搶先下手,率六州北鎮與河北塢堡軍隊極速攻洛,一戰而克之。不得已,孝武帝倉皇西逃宇文泰所在的關隴地區。當時高歡擁立元善見為孝靜帝,將宇文泰擠壓在關中一隅,威風凜凜,好不霸氣。然而僅僅40年,一個多世代的時間裡,高氏集團卻最終被關隴覆滅,直教人大跌眼界。

那麼究竟為何,高氏集團在同關隴集團的對峙中,從幾乎權傾中原的一手好牌落得個國破傢亡的下場呢?這其實要從內外兩個方面來分析,因為不論是內政還是外交,在這段時間裡都發生過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高歡擁立孝靜帝建立東魏,促使東西魏徹底分裂後,當時的周邊外交格局是對高氏集團極其有利的。北方的柔然在拓跋南下入主中原後崛起,這個由拓跋傢奴隸建立起來的漠北草原,從一開始就對拓跋敵意甚濃。但六鎮起義後,柔然應北魏皇室邀請協助爾朱榮平定六鎮之後,同爾朱榮兵團上層交好,雖爾朱集團最終為高歡所滅,但其上層卻被高歡繼承下來瞭,這道與柔然的關系亦被傳承下來。柔然因此與高歡交好而屢屢進犯北魏正溯的孝武帝勢力范圍。

同柔然與西魏有世仇而與東魏有世交不同,西魏西邊的吐谷渾秉承著的是戰國時期范雎提出的遠交近攻策略。吐谷渾為削弱西魏,與遠方的柔然、東魏、南梁皆有往來,並通過和南梁在蜀中、江陵的貿易網絡發展商貿經濟。南梁雖並未主動北伐,亦未刻意打壓西魏,卻也在兩魏之間來回牽制。但由於吐谷渾的存在,南梁實質上也被拉入瞭圍困關隴的四方聯盟中來。
然而外交形勢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首先發生異變的來自北方。柔然當時的統治邊緣有一個叫做高車的國傢,這本是不遠接受柔軟統治的敕勒部族所建立的國傢,奈何最終為嚈噠所破,還是歸於柔然麾下。但內心的不甘和被柔然壓迫的苦楚導致他們舉兵攻伐柔然王庭,此時的柔然大汗是曾投降北魏,卻在六鎮起義後東山再起的柔然貴族阿那瓌。不過並未等到柔然大軍揮動,同為敕勒的阿史那部就已經平定和收編瞭叛軍。然而這個鍛造出身的柔然奴隸部落在表戰功的同時亦向柔然請求下嫁王庭公主,被駁斥。這個自稱突厥的阿史那部隨即造反,並轉而聯絡西魏權臣宇文泰,求取拓跋公主成功。

以阿史那部首領,阿史那土門看來,柔然王庭也不過是拓跋元氏的一個奴隸而已,自己贏取拓跋公主自然更能彰顯地位。於是突厥和西魏結成聯盟對付柔然,並很快擊潰之。柔然消亡之後,東魏已經演變為北齊,此時的北齊實力依然強勁,這就導致突厥繼續延續和西魏的聯盟對抗北齊。
南方同樣發生瞭有利於西魏的變化,南梁侯景之亂後,陳朝失去瞭川蜀、江陵等地,實力大減的南朝隨即采取瞭和突厥一樣的做法,連接弱周以抗北齊。此時的宇文傢族已經篡拓跋而自立瞭,西方的吐谷渾亦因西魏攻占蜀中而喪失貿易通道,國力大減且孤立無援,已經不足為懼。不過外交格局的演變僅僅是一個方面,關隴集團和高氏集團內部的亦同樣發生變化。

西魏初立之時,存在爾朱光入關中討逆時遺存的北鎮軍團、宇文泰經略招攬的關隴河南河東的世傢塢堡勢力、孝武帝西逃躲避高歡帶來的洛陽胡漢官僚勢力等。這些勢力來源雖各有不同,但卻在西魏強勢威脅之下,求同存異,並最終形成各有分工的利益聯合體。而孝武帝本身作為北魏正統,亦成為宇文泰手中的一面旗幟。面對四面強敵鄰伺的局面,宇文泰先後攻占漢中、川蜀、襄漢等地,使得其威望大增,最終成功篡權。新朝的建立在內部平穩之下,最終促使成為從龍功臣的關隴門閥成型。

不同於宇文泰的開局艱難,高歡在北魏末年的豐富閱歷為東魏北齊前期的強盛奠定瞭先天基礎。高歡出身六鎮之中的懷朔,同六鎮勢力本為一體;曾為爾朱榮親信將領,擊敗爾朱集團後很順利的接手瞭這股勢力;曾長期身居洛陽,擁立孝武帝的經歷也促使其在洛陽胡漢士族之中存在相當影響力;高歡乃胡化漢人,其宣稱為渤海世傢高氏在河北的旁支,亦使得河北世傢塢堡對其的支持。高氏集團內部雖然存在更多矛盾,卻被高歡以一己之力融匯集成為一體,北魏和北齊前期的強大全賴於此。不過當高歡死後,形勢發生瞭變化。

當時的高氏集團是以晉陽軍方和鄴城官僚的二元統治體系。高歡一死,其自高澄高洋雖順利繼承權位,卻因長期身在鄴城監視孝靜帝元善見而缺乏對晉陽軍權的把控能力。高歡原配樓昭君按照北方胡人風俗繼承瞭晉陽軍首領之位。樓昭君執掌軍權的同時,懼怕北齊因皇位更迭而將軍權轉移給兒媳,因此屢屢挑動晉陽方面幹涉鄴城朝政。為瞭反擊晉陽北鎮軍閥的掣肘,高澄高洋開始倚重孝武帝在洛陽編練的禁軍,拱衛鄴城。另加大扶持河北塢堡軍事力量以抗衡晉陽軍閥的威脅。
就這樣,西魏北周方面日益形成瞭利益高度一致的關隴門閥集團,而北齊則在高歡死後日益分裂成為晉陽北鎮、鄴城禁軍和河北塢堡三大軍區,陷入瞭無盡的內耗之中。

綜上所述,內政外交的同時變化,促使瞭原本屈居關中一隅的關隴勢力逐漸強大並最終壓倒瞭曾經雄霸中原的高氏集團。北齊的貪腐內耗、政治昏暗同北周的政治清明、內鬥局限幾次宗親的小規模叛亂形成鮮明對比。此消彼長之下,攻守之勢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