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為什麼順治皇帝一死 孝莊就對吳良輔下殺手呢

為什麼順治皇帝一死 孝莊就對吳良輔下殺手呢

時間:2019-06-11 12:58:5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孝莊為什麼會殺吳良輔,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吳良輔是深得順治皇帝寵愛的太監。在順治皇帝死前五天,順治皇帝把吳良輔送到寺廟去,剃瞭他的頭發,讓他當和尚。不過,順治皇帝一死,順治皇帝的母親孝莊太後立刻把吳良輔拉回來,就地正法。

(吳良輔劇照)

那麼,吳良輔究竟做瞭什麼事,為什麼順治皇帝那樣護著他,孝莊太後卻怎麼也不容他呢?

按照正史《清史稿》記載,孝莊太後之所以要殺吳良輔,是有兩件事。

一是變易祖宗制度。清朝在關外的時候,也就是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期,本來是沒有太監的。管理皇室事務的叫做內務府。入關以後,也學漢人的做法,選瞭太監入宮。不過,管理機構依然還是內務府。因此,吳良輔給順治皇帝建議,按照明朝內府二十四衙門的做法,把內務府改為十三衙門。這個建議被順治皇帝接受,因此對內務府進行瞭改造。不過,順治皇帝當時也做出瞭規定,嚴禁宦官幹政,嚴禁宦官交結外官。

二是納賄交結外官。吳良輔因為深得順治皇帝的寵愛,因此,很多朝廷官員都走他的門子,希望他能夠在順治皇帝面前美言兩句,獲得提拔。同時,他也因此收受瞭不少賄賂。後來,有件作弊案被人告發瞭。這件事牽涉到瞭大學士陳之遴、巡視中城禦史王秉乾、都督同知王之綱等人。當然,作為收受賄賂的吳良輔,也牽涉其中。按照清朝的法律,這些人都該被處死。不過,順治皇帝害怕株連太多,隻對陳之遴等人處以流放之刑罰。而吳良輔則被順治帝保護瞭下來,免於罪責。

孝莊太後就是以這兩條大罪為名,用康熙皇帝的名義(當時康熙還是個小孩子),處死瞭吳良輔。同時,廢除瞭吳良輔建議的十三衙門,又重新改為內務府。

(孝莊太後劇照)

說起來,如果孝莊太後認為順治帝判得不對,他就應該按照清朝的法律,把涉事的陳之遴等人一並處死。可為什麼,她隻處死瞭吳良輔,卻並沒有對陳之遴等人追加處罰呢?再說瞭,吳良輔都當和尚去瞭,跳出三界外,不在紅塵中,孝莊太後為什麼還要和吳良輔過不去呢?

有一些電視劇在設置劇情的時候,設置瞭一個吳良輔與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後有染的橋段。說是孝莊太後看不過去,所以絕不容忍吳良輔活在世上。

不過,這個橋段顯然編得有些離譜。吳良輔不過是一個太監,他怎麼會和康熙皇帝生母有染?再說瞭,就算吳良輔真的和康熙皇帝生母有人,過不去的是順治皇帝,因為吳良輔給他戴瞭綠帽。怎麼可能他過得去,他娘孝莊太後反而過不去呢?

還有人說,孝莊太後殺吳良輔,可能與順治皇帝一度鬧情緒想出傢有關。董鄂妃去世以後,順治皇帝萬念俱灰,一度剃瞭頭發想出傢。最後雖然好歹被勸回來,但是他在情緒灰暗的情況下,感染瞭天花去世。孝莊太後認為,他兒子的死,純粹是吳良輔教唆的原因。順治皇帝之所以送吳良輔去出傢,就是吳良輔與順治皇帝都有出傢的想法。而這個想法,孝莊太後認為,就是吳良輔教唆的。因此,出於對兒子的愛,她就把一切罪責加在吳良輔身上,從而把吳良輔給殺掉。

(順治劇照)

這個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但問題是,就算順治皇帝送吳良輔去出傢,也並不表明吳良輔對出傢這事也很熱衷。說不定是因為順治皇帝沒有出傢成功,因此,他把自己最寵愛的太監送到寺廟,代他出傢。這種情況下,不管吳良輔同不同意,他也隻能接受啊。

所以,孝莊太後一定要殺吳良輔,除瞭覺得他沒有把自己的兒子教好外,還有其它更深層次的考慮。而這個考慮,就是清朝的政治體制。

孝莊太後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傢,她一生輔佐瞭三代皇帝,她對清朝入關後,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中央集權的滿漢共主的政治體制,是出瞭不少力,做出瞭不少貢獻的。這其中,他對太監的問題,肯定有非常深入的思考。

明朝之所以滅亡,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宦官幹政。孝莊太後是絕對不希望清朝也出現宦官幹政的,因此,他要嚴厲打擊像吳良輔這樣的宦官,還要改變讓吳良輔這樣的宦官生長的溫床,也就是“十三衙門”。

所以,孝莊一定要殺一儆百,通過懲治吳良輔,給太監們一點顏色看看。同時取消“十三衙門”這種機構。

應該說,孝莊的做法算得上是卓有成效的。整個清朝幾乎沒出現過“宦官幹政”,當然還有後期乾隆皇帝等人的努力,但是,孝莊太後所做的基礎工作,功績也是非常大的。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