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下加急懿旨救安德海,丁寶楨為何還要將他處死?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安德海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古代皇帝都自稱寡人,是因為他們沒有可以交心的朋友,是孤傢寡人一個,雖然慈禧是一女流之輩,但由於她掌握著國傢大權,所以身邊也沒有要好的朋友,不過在慈禧身邊有兩個與她關系密切的太監,一個是安德海,一個是李蓮英。本文我們講講慈禧身邊的紅人安德海。
安德海是貧苦農民出生,自幼父母雙亡,隻能寄養在叔父傢。在9歲的那樣,凈身入宮做瞭太監,並在咸豐皇帝身邊禦用,由於安德海聰明伶俐,很快獲得瞭慈禧的好感。咸豐帝駕崩後,安德海兩次往返於北京和熱河,替慈禧和恭親王奕欣傳遞消息,幫助慈禧太後成功發動瞭“辛酉政變”。

辛酉政變中,慈禧扳倒瞭肅順等顧命八大臣,成瞭大清的實際掌舵人,因為安德海在辛酉政變表現出色,也讓他更受到慈禧的賞識,成瞭慈禧身邊的紅人。安德海受寵後,不但宮中的人搶著巴結安德海,連朝中的大臣,為瞭討好慈禧,也競相巴結起瞭安德海,這也讓安德海驕橫跋扈,變得不可一世。
慈禧執掌權力後,想要大權獨攬,於是有瞭解除恭親王奕欣手中的心思。安德海看出瞭慈禧心思,不但污蔑恭親王,還積極為慈禧出謀劃策,幫助慈禧解去瞭奕欣議政王的職務。但受寵後的安德海,不但驕橫跋扈,還不知自重,他不但安不起奕欣這些朝中大臣,還常在慈禧面前打載淳的小報告,讓慈禧責罰小皇帝。還有,安得海得勢後,在北京最大的酒樓天福堂大酒樓張燈結彩,大擺酒宴,娶瞭一個徽班唱旦角的19歲美人為妻,這件事在北京城引起瞭很大轟動。

同治八年,同治要大婚。安德海想借機斂財,請求慈禧將他派往江南置辦婚禮所用之物,慈禧同意後,他帶著一班隨從,前呼後擁的出宮瞭。安德海出宮後,找瞭兩艘大船,掛上龍鳳旗,一行人沿京杭運河南下,安德海還以欽差大臣德身份走州過縣,沿途的官員為瞭巴結安德海,送瞭很多金銀財寶給安德海。
不知足的安德海還,還在山東境內,舉辦瞭一場生日聚會來借此斂財。但安德海雖然打著欽差大臣旗號,卻未攜帶任何公文,途經地方時也沒有“明降諭旨”,仆役下船購買物品時也未出示“傳牌勘合”,這引起瞭德州知州趙新聞的警惕,他將此事告訴瞭山東巡撫丁寶楨。

對於安德海的種種惡行,丁寶楨早有耳聞,對他是恨之入骨,接到下屬報告後,丁寶楨格外重視,一邊密詔報告皇帝載淳,並在密詔中,列舉瞭安德海的妄用龍鳳旗幟、下船購物不出示“傳牌勘合”等五大罪狀,條條惡劣足以處安德海死刑。一邊對安德海進行瞭審訊,加以鞏固證據,面對丁寶楨的審訊,安德海公然叫囂道:“奉皇太後命,誰敢犯者,圖自尋死耳。”
不久,丁寶楨接到瞭軍機處的密諭,內稱:“該太監擅離遠出,並有種種不法情事,若不從嚴懲辦,何以肅宮禁而儆效尤。……毋庸審訊即行就地正法,不準任其狡飾。……倘有疏縱,惟該督撫是問,其隨從人等有跡近匪類者,並著嚴拿分別懲辦,毋庸再行請旨。”皇帝對安德海痛之入骨,早有殺他之心,借此機會,載淳命令丁寶楨查明實情後可將安德海就地處死,無需在奏報朝廷。
其實,丁寶楨在接到軍機處的密諭之前,已經接到瞭慈禧加急懿旨。在抓捕安德海的過程中,有幾個太監逃脫,他們趕到京城向慈禧報告瞭此事。慈禧為救安德海,下瞭加急懿旨,但丁寶楨以建好皇亭後宣旨為由,拖延瞭宣旨時間,等到載淳聖旨後,他當天就將安德海正法,整個過程隻用瞭五天時間。
丁寶楨處死安德海後,受到瞭朝堂上下一致贊賞,雖然慈禧對處死安德海一事心有不滿,但她也知道安德海所犯的種種惡行,再加上丁寶楨在此次事件中毫無過錯,因此也就沒有追究任何人的責任。丁寶楨因為在巡撫任上成績斐然,深受百姓愛戴,百姓還為他建造生祠來表彰他的貢獻,是一個難得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