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明朝最聰明的3大武將都是哪些人?連朱元璋都不舍得殺?

明朝最聰明的3大武將都是哪些人?連朱元璋都不舍得殺?

時間:2019-06-11 14:22:1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給大傢準備瞭明朝最聰明的3大武將,朱元璋都不舍得殺,三人還是兄弟,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明朝躲過朱元璋毒手的3大武將,一個救過朱的命,另一個做瞭和尚。我國有句老話,說的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本來我對這句話沒有什麼印象,知道看瞭明太祖朱元璋的所作所為,才明白這句話的真諦。明太祖朱元璋,起兵之前生活艱難,在打拼江山功業的時候,又吃瞭沒文化的虧,被坑的不輕,這也使得朱元璋疑心越來越重,但是在打江山的時候,沒辦法清理身邊的人,所以朱元璋就把怨氣藏在瞭心底,直到明朝開國之後,朱元璋才開始翻起瞭賬本,把之前的怨氣,一股腦的撒瞭出來,跟隨自己的諸多功臣幾乎無一幸免。

我們覺得,這也不能全怪朱元璋,畢竟還有句話說“功高震主”,朱元璋深知自己身邊的人都比自己厲害,為瞭維護自己的權威,他對這些明朝開國功臣們,不殺也得殺!但是,讓我們意外的是,在朱元璋大肆清洗開國功臣的時候,卻有3個開國大將僥幸生還,我們本以為是朱元璋不忍心,但仔細研究後發現,事情並不簡單。

上邊說的,從朱元璋毒手中僥幸生還的,三個明朝開國大將,其實還是兄弟,分別是:鞏昌侯郭興、武定侯郭英、驍騎舍人郭德成,這三兄弟,讓朱元璋都不敢殺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哪?

仔細翻閱明朝史料,我們可以發現,三兄弟中的大哥郭興,在朱元璋剛開始打江山時就被招募,當時是朱元璋的貼身侍衛,後來因為朱元璋急需人才,郭興才有機會領兵打仗,並立下赫赫戰功,逐漸升任統兵武將。在明朝洪武三年的時候,郭興被朱元璋論功冊封為鞏昌侯,躋身於明朝開國功臣:六公二十八侯之中。但是郭興為人聰明,知道自己的身份,明朝立國後,把自己埋得很深,不招搖,在諸多大臣之中顯得很普通,甚至朱元璋都沒有發現,當朱元璋清算功臣的時候,看到郭興如此形象,也不認下毒手瞭。

緊接著就是郭興的兄弟郭英瞭,這個人跟郭興的經歷有很大不同,在朱元璋帳下不僅戰功大,而且個人實力也很強,在明軍中威信很高,比半路殺出的郭興更有勢力,但是好巧不巧,郭英在一次戰役中救瞭朱元璋一命,把朱元璋給感動的,當即送他一件錦絲戰袍。在明朝建國後,郭英得到瞭朱元璋的重賞,但是郭英突然意識到,自己和朱元璋的身份已經變瞭。於是跟隨郭興的腳步開始隱藏自己,主動遠離一些大將。朱元璋看到自己的救命恩人,能夠如此的識時務,也不忍對他下毒手,就這樣郭興和郭英都逃過一劫。

最後就是郭傢老三:郭德成,到瞭老三這裡,朱元璋也意識到,這郭傢兄弟不一般,那老三郭德成又是靠什麼躲過朱元璋的毒手哪?要說也是郭德成這個人命好,他不像郭英那樣天資聰慧,也不像郭興那樣有很好的機會,整體來說郭德成資質平庸,在軍功上略遜於前兩個人。但是抵不住郭德成命好,押對瞭寶,一直跟著朱元璋出生入死。在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想著試探一下是不是郭德成裝傻,但郭德成卻憨厚地說自己天資一般,喜歡酒肉,不奢望要什麼大的封賞。

朱元璋聽後,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大笑,下令賞賜郭德成許多金銀和禦酒。但是郭德成,酗酒也是一件麻煩事,據說又一次,郭德成在禦宴喝得大醉,口出狂言說:“臣也很厭惡這些頭發,把它們都剃光才痛快。”本來這僅是一句,酒後的戲言,可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這句犯瞭朱元璋的大忌,要知道朱元璋早年出傢做過和尚。本來眾官以為,朱元璋又要毒害大臣瞭,沒想到郭德成在酒醒後,自知犯下大錯,趕緊把自己的頭發給剃瞭,跑到廟裡做起瞭和尚。朱元璋知道後,明白郭德成其實是在躲罪,但也不好深究下去,就繞過瞭他。

我們認為,這三個人能夠成功躲過朱元璋的毒手,讓他不舍得殺的深層次原因是,他們三個都能夠審時度勢,認清楚自己所處的身份,讓朱元璋覺得自己沒有威脅,一旦朱元璋放下對自己的戒備,那麼他們就不會再面臨殺身之禍瞭。對此你覺得哪?歡迎評論!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