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杯酒釋兵權“講的是誰?”杯酒釋兵權“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杯酒釋兵權“講的是誰?”杯酒釋兵權“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時間:2019-06-12 12:03:3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杯酒釋兵權“講的是誰?”杯酒釋兵權“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傢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趙匡胤登基以後,首先大肆封賞瞭在自己篡位過程中出瞭大力的一票禁軍將領,然後向朝堂內外的吃瓜群眾們宣佈:本屆政府的執政目標以穩為主,原來大周什麼樣,咱們大宋就什麼樣,既不走僵化封閉的老路,也不走軍事冒險的邪路,隻要大傢都消消停停的,咱們舞照跳,馬照跑!

大宋境內的人們觀望瞭一陣子——這些人已經對改朝換代麻木瞭,畢竟十來年就要換個皇帝已經是常態瞭——發現大宋的皇帝上臺之後既沒有清算周朝的官員,也沒有縱容手下四處搶劫殺人,覺得這個皇帝還不錯,於是又開始安心過日子瞭。而大宋周邊的這些國傢也輕車熟路的送上瞭賀禮,一時間大傢的氣氛非常融洽。

然而在這種其樂融融的氛圍下,有人按捺不住瞭。

這個人就是昭義軍節度使,大周朝的太尉,李筠。

李筠在周朝時長期主持對北漢方向的作戰,戰功顯赫,手下士兵戰鬥力也很強。周世宗在位時,他就有點蠢蠢欲動,本以為周世宗死後有機會趁著幼主登基天下不穩的時候有所動作,結果被趙匡胤搶瞭先,這哥們心裡有多不爽就可想而知瞭。於是李筠聯系瞭北漢與揚州的李重進——這哥們是周世宗的外甥,曾在禁軍中擔任過高級將領,對趙匡胤登基這事也十分不爽——開始造反。然而之前我們曾經講過,經過周朝的軍事制度改革後,中央禁軍的實力大大增強瞭。而李筠的智商又比較欠費,非要同趙匡胤正面硬剛,被他寄予厚望的李重進被手下蠱惑,放棄瞭南北夾擊的戰略構想,因此趙匡胤隻用瞭兩個多月就把這倆人輕松搞定。

趙匡胤略略有點不爽,覺得自己殺雞用瞭牛刀。滿身力氣沒地方使的趙匡胤索性讓打下揚州城的士兵在長江邊上開始瞭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借以恐嚇南唐。南唐境內一群野心傢歡欣鼓舞——升官發財的時刻到瞭啊!於是紛紛渡江北投,為趙匡胤獻上所謂的“平南策”,得知消息的南唐國主差點昏死在自傢皇宮。

趙匡胤卻哈哈一笑:把這票人都拉出去咔嚓瞭!

上使諸軍習戰艦於迎鑾,唐主懼甚。其小臣杜著、頗有辭辯,偽作商人,由建安渡來歸;而彭澤令薛良,坐事責池州文學,亦挺身來奔,且獻平南策。唐主聞之,益懼。上命斬著於下蜀市,良配隸廬州牙校,唐主乃少安,終以國境蹙弱,遂決遷都之計。——《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建隆元年》

趙匡胤當然不是什麼和平主義者,他隻是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眼下的國力還不足以滅掉南唐。他登基之後開展過一次人口普查,其結果相當令人沮喪,偌大一個大宋,竟然隻有九十六萬七千三百五十三戶!也就是說,如果與南唐的戰爭稍有差池,等待著趙匡胤的就有可能是一次全面崩盤。

在這種情況下,趙匡胤愉快的從南唐手上訛到瞭一筆軍費後就退兵瞭。回到開封的趙匡胤將主要精力都放到瞭內政上,由於五代時中原地區人口銳減,因此荒地眾多,加上北宋初期十分幸運的趕上瞭一個氣溫回暖、有利於農作物生長的周期(在整個唐宋氣溫下降的過程中出現這樣一個回暖的時間段是相當罕見的)註1,因此大宋朝整體開始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而在趙普等文臣的努力下,司法系統、人事系統和財政系統也逐漸走上瞭正軌,現在擺在趙匡胤眼前的隻剩下一件事瞭,那就是如何約束自己手下的這些驕兵悍將。

宋朝開國之初的軍隊可以說繼承瞭五代時期軍隊的所有陋習,以樞密院和禁軍系統為代表的驕兵悍將們不僅處處耀武揚威,還經常要幹涉一下朝政。這些將領有時候甚至連趙匡胤的面子都不給——都是拜把子兄弟,客氣啥啊!

這種狀態下趙匡胤很煩,於是決定找個時間跟這些兄弟們好好嘮嘮。某天他把自己的這群哥們召集瞭起來,——哥幾個有日子沒見瞭,今天一起出去打個獵吧!大傢欣然允諾,於是中央軍委成員丟下警衛人員集體外出打獵野營,打到一半,趙匡胤停瞭下來,看著周圍的這些哥們說:哎,我琢磨個事。

大傢:啥事啊?

趙匡胤:我琢磨,你們一天天跟我這得得瑟瑟的,是不是不服我?要是真不服,今天這也沒別人,咱們生死看淡,不服就幹,你要是贏瞭就換你當皇帝咋樣?說完拎著弓箭環顧瞭一圈……

大傢此刻十分緊張(別鬧瞭誰不知道你能打),連忙解釋說你看大傢都是哥們,平時這不是自在慣瞭有時候就忘瞭禮數麼,皇上您怎麼這麼小心眼行瞭要是有什麼平時做的不到位的我們今天給你賠個不是好瞭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趙匡胤於是也呵呵呵呵呵道我當然知道你們這群傻老粗沒那個意思,我也就是心裡有點不爽罷瞭算瞭咱們再玩一會就回去吧!

於是君臣盡歡,愉快的回到瞭開封城裡。

太祖即位,方鎮多偃蹇,所謂十兄弟者是也。上一日召諸方鎮,授以弓劍,人馳一騎,與上私出固子門大林內,下馬酌酒。上語方鎮曰:“此處無人,爾輩要作官傢者,可殺我而為之。”方鎮伏地戰栗。上再三諭之,伏地不敢對。上曰:“爾輩既欲我為天下主,爾輩當盡臣節,今後無復偃蹇。”方鎮再拜呼萬歲。——《聞見近錄》

在這些武將逐漸消停下來之後,按後來流行的說法,趙普和趙匡胤合計瞭一下之後,在某次酒席上趙匡胤忽然放下酒杯,對這些高級將領說哎呀我做瞭皇帝之後一直擔心你們造反,不如我奪瞭你們的兵權給你們好多錢然後大傢一起快快樂樂的回傢做富豪好不好啊。這些將領就非常開心的說好啊好啊。於是君臣盡歡。

太祖創業, 在位歷年, 石守信、王審琦等猶分典禁兵如故。相國趙普屢以為言, 上力保庇之。普又密啟請授以他任。於是不得已, 召守信等曲宴, 道舊相樂。因諭之曰: “朕與公等昔常比肩, 義同骨肉, 豈有他哉? 而言事者進說不已。今莫若自擇善地, 各守外藩,勿議除替。賦租之入, 足以自奉, 優遊卒歲, 不亦樂乎?” 守信等咸頓首稱謝。——《王文正公筆錄》

請註意,這個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依然是五代,五代!那個士兵分分鐘嘩變,皇帝分分鐘被手下砍瞭腦袋的五代,大傢稍稍想一想就能知道,這種時代背景下,皇帝跟你說別帶兵瞭,太危險,我給你點錢你回傢當富翁去吧你會是什麼反應?

大概第一反應就是回去起兵造反吧……

而且就趙匡胤本人而言,他並不是十分忌憚自己這些哥們的兵權,趙匡胤當時正值當打之年,外面又是強敵環繞,正是用兵之際,從常理上來說,這個時候撤掉自己哥們的兵權才是很不科學的一件事。我們知道,在五代這種亂世中,因為剝奪將領兵權而導致的改朝換代簡直不要太多,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趙匡胤真的就用一杯酒就把自己手下這些大將的兵權收瞭回來呢。實際上,如果我們仔細考察一下杯酒釋兵權前後這些大將的人事變動,我們就能很清楚的發現這麼個軌跡:這些在趙匡胤政變中出瞭大力的將領們從禁軍將領的位置上下來以後大多被外放做瞭節度使,而這是相當符合五代時期造反功臣升遷邏輯的安排,外放為節度使的將領可以在地方上大肆搜刮財物,同時趙匡胤還將自己傢裡的幾位公主下嫁給瞭這些將領,以穩定軍心。在日後統一全國的過程中,這些人也不止一次的被召集回來繼續領兵作戰。因此如果簡單的認為杯酒釋兵權就是對禁軍高級將領兵權的一次褫奪,顯然是不正確的。

後人在研究這段歷史的時候,曾經抱怨宋初關於“杯酒釋兵權”的記載實在是太不詳盡瞭。然而如果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這種不詳盡是十分合理的——因為在當時的人看來,這隻是一次正常的人事調動罷瞭。

在將這些宿將外放到各地的同時,趙匡胤將自己曾經的親兵陸續提拔為禁軍軍官,全面加強瞭對禁軍的掌控。繼而改革瞭禁軍選拔標準:周朝的時候不是給瞭份征兵的文件,要求各地按照一定標準選拔麼?咱們這回連文件都不要瞭,我用木頭做個模型,隻要你們用這個模子比一下,比這個高比這個壯的直接送來做禁軍就成!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