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清朝的乾隆皇帝,退位時做瞭哪三件事?

清朝的乾隆皇帝,退位時做瞭哪三件事?

時間:2019-06-12 12:17:3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乾隆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大傢好,歡迎收看本期內容,今天為小編要說的是乾隆。在我國歷史上,出過瞭很多個太上皇,例如李淵,李隆基。但是他們都是被逼著退位的,我們都知道,李淵是被唐太宗逼的,李隆基是被形勢逼退位的,兒子稱帝,自己隻能是太上皇瞭。雖然有的皇帝是退位瞭,但是一直把權力緊緊握在自己手裡,直到去世瞭,權利才回到瞭自己的兒子手裡,他就是乾隆。他是我國封建社會裡最後一位太上皇,他是自願退位的,自願讓自己的兒子嘉慶上位。他退位時候做瞭3件事來保住自己的權利,讓嘉慶成為瞭傀儡。

首先權利是一個好東西,一旦嘗到瞭權力的甜頭,就會被權利蒙住瞭眼睛,尤其是對於那些皇帝。唐高祖和李隆基,在退位成為太上皇後,其實是把權力交給瞭自己的兒子。雖然是太上皇,但是隻是一個名號,然後在宮裡養老。而乾隆之所以把位置讓給嘉慶,並不是因為他年紀大瞭,沒法處理政事,而是因為他在登基的時候曾經說過,自己在位的時間一定不能超過爺爺康熙。

小編覺得康熙下江南是六次,所以為瞭不超過爺爺,也是下瞭六次江南。當然也正是這個原因,在85歲的時候,把位置傳給瞭嘉慶,自己成瞭幕後的人,成為瞭所謂的太上皇。雖然乾隆成為瞭太上皇,但是他和以前的太上皇不一樣,他給自己留瞭個後路。因為乾隆擔憂嘉慶登基後悔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所以做瞭三件事來保住自己的地位。小編覺得雖然乾隆年紀大瞭,可是依然很有野心,對權力一直不放手。

首先他頒佈瞭一道聖旨,在聖旨中明確說明自己雖然退居幕後,但是政事還是會幹涉一些的,並且還在裡面明確寫瞭一句話。寫的那句話的意思是嘉慶登基後,仍然聽父親乾隆的,按照乾隆的意思做事情,不能違背父親的意思。同時乾隆還表明,朝中大臣的更換必須要經過他的同意,不能隨意更換。即使要更換,必須經過乾隆的同意才可以。

小編以為朝中的大臣必須經過乾隆的同意,很大程度避免瞭嘉慶更換乾隆的人,嘉慶既沒有能力把自己的人安插在身邊,當然也不敢輕易罷免乾隆以前的臣子。這些大臣都是以太上皇為先,嘉慶即便是想自己做主也不能瞭。換句話說,乾隆這樣做就是為瞭監視嘉慶,任何舉動都在乾隆的監控裡。這樣做也是為瞭目的都是為瞭不讓權力丟在瞭別人的手裡,可見權力真是一個好東西,會讓人為瞭它,不顧之間的親情,最後都會成敵人。

第二件事,乾隆確定瞭自己的地位。他對外仍然自稱為“朕”,而不是退居幕後而變瞭稱呼。同時嘉慶也登基瞭,嘉慶的生辰也可以做“萬壽”。所以乾隆這個太上皇的地位比嘉慶還尊貴,他的生辰就從“萬壽”變成瞭“萬萬壽”。不僅如此,還要求史官在記錄的時候,假如遇到關於康熙的內容,就抬高四個格子來寫,這樣表示尊敬。如果是遇到自己,就抬高三個格子,遇到新的皇帝,例如嘉慶,隻要抬高兩個格子就行瞭。小編以為乾隆這樣做的真正目的就是為瞭保住自己的權力,所以在這件事上才針對的嘉慶。這樣就更沒有人反對他繼續掌權瞭。

第三件事,乾隆拒絕搬離宮殿,讓嘉慶繼續住在當時為太子所住的地方。按理來說,假如皇帝退位,一般是搬離自己當皇帝居住的地方,搬到一個清凈的地方去養老。可是乾隆在退位後,按理來說應該搬離宮殿,然後把位置讓給嘉慶。可是乾隆就是不願意搬離宮殿,而是讓嘉慶選擇瞭另外一個宮殿辦公。小編以為其實乾隆是故意不搬離宮殿的。因為在乾隆把位置傳給嘉慶之前,就已經蓋好瞭一個宮殿,準備在退位後直接搬過去。可是讓位後,乾隆卻不願意搬走瞭,隻是說和這個宮殿有感情,這樣讓嘉慶也沒有辦法把他給趕走。從這也看出來,皇宮裡地位最高的依然是乾隆,而不是嘉慶。

綜上所述,小編以為就是因為乾隆所做的這三件事,在嘉慶剛登基的時候,其實是活在瞭乾隆的控制下,是一個傀儡罷瞭。這也是乾隆為什麼剛去世,嘉慶就像是變瞭一個人似的,開始對付乾隆生前最寵愛的臣子,大概是為瞭出氣吧。畢竟在乾隆的控制下,壓抑瞭太久瞭,必須把這些委屈給釋放出來。好瞭,小編今天就說到這裡瞭,你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請盡情的評論在下方吧!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