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是明朝開國將領,朱元璋為什麼要殺他?
藍玉是明朝開國將領,朱元璋為什麼要殺他?今天小編就為大傢詳細解讀一下~
藍玉是明朝開國將領。有膽有謀,勇敢善戰,屢立戰功。於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洪武二十六年(1393), 朱元璋為加強集權借口涼國公藍玉欲圖謀反,大肆株連殺戮功臣名將,藍玉被剝皮填草,傳示各地。究其黨羽,牽連致死者達一萬五千餘人。

藍玉是在朱元璋時期的將領,他憑借自己的力量打敗瞭遠在沙漠之中的蒙古軍,為明代掃清瞭殘餘的元代部隊,為明代的邊防貢獻瞭屬於自己的力量。但是由於他的作風不是很好,在歷史上也有著這樣的爭論:他到底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呢?
首先,無論怎麼樣,我們不能否認他的功勞,雖然他出名的時候明代是處於和平的時期,可是不安定的因素依舊存在於邊疆,因此為瞭能夠真正的保證明代的發展,為瞭能夠讓人民不在擔心遭受元代殘餘部隊的襲擊,朱元璋下令讓藍玉帶領軍隊掃平這些人。而藍玉雖然是一個剛剛初出茅廬的小將領,他卻很好地完成瞭任務,並且真正的打擊到瞭元代的殘餘勢力,讓明代的邊防又增加瞭一層保障。我們不得不說這樣的貢獻是很少有人能夠達到的同時,這樣的勇氣也是很少有人能夠有的。
可是,我們也不能否認他也是一個生活作風不是很好的人,也是一個喜歡亂參與政務的人。本來他是一個將軍,隻需要打好仗,隻需要為國傢保駕護航就可以瞭,可是他卻不這麼想,他覺得自己既然有瞭一定的地位就要參與政務。但是他不僅僅騷擾瞭,其他不屬於他的女孩子,而且他還亂站隊,徹底讓皇帝討厭瞭他,更加要命的是他居然參加瞭皇帝和李善長的紛爭。

在古代,作為一名官員或者是作為將領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或者換句話講最重要的就是要認清自己的位置,不能夠越界,更不能夠去幹涉別人的權利,很多人就是因為這個而喪生的。但是藍玉很顯然並不在意這一點,他覺得自己既然有瞭很大的功勞,既然皇帝這樣的賞識他,那麼一定也不會怪罪他瞭,但是事與願違,皇帝雖然十分的賞識他,但是朱元璋的耐心也是有一限度的,隻要超過他這一限度就會遭受滅頂之災。不久,在李善長的紛爭之中,他就被牽連瞭,直接被斬首。我們也隻能哀嘆這樣的一位好將軍就這樣死在瞭刑場上實在是可悲可嘆的,不過這也是他自找的,我們也都無話可說。

讀明史會發現,藍玉被殺主要還是他做瞭一些讓朱元璋反感的事。粗略統計一下,主要有四件:
第一:闖關。
據記載,藍玉北征南返時,晚上大軍到瞭喜峰關。藍玉就讓守城明軍開關讓他進去。但守關將領也有一套開城門程序,並不是你藍玉晚上來瞭就要開門,守軍當然要查明是敵軍還是友軍。但等在城外的藍玉不耐煩瞭,他認為自己作為明朝有功的大將,守城的應該立即開關才行。藍玉沒耐心等待,於是就命令手下攻城毀關,然後破門進入喜峰關。守城將領也隻能生悶氣,你藍玉是厲害,但也不能自己人打自己人吧。於是他就給朱元璋寫瞭封狀告信。朱元璋看瞭很生氣。這就為藍玉的狂妄埋下一劫。
第二:戲妃。
藍玉北征時,擄掠瞭北元的王妃,夜裡他趁機調戲侮辱瞭元妃,這事也讓朱元璋知道瞭。武將在外征戰,雖然最缺的是女人,但也不能用在俘獲的敵軍女人身上。在這方面朱元璋專門有規定。所以史料記載,朱元璋封藍玉梁國公時,特意把“梁”改為“涼”,並讓人把過失也刻出來交給藍玉,但藍玉並沒有放在心上。

第三:要官。
藍玉為明朝做瞭大貢獻,這一點世人都看在眼裡。沒有藍玉,朱元璋為明朝初期穩定還不知要操多少心。據記載,藍玉西征回來後,朱元璋很高興,就封他為太子太傅。這樣的職務在明朝官職中不小瞭。但藍玉居然不滿意,竟然對外宣稱:“我不能做太師嗎?”這明顯要官當。藍玉難道不知道朱元璋性格嗎?要官實際上就要命,朱元璋能饒過他?
第四:養奴。
藍玉功勞越來越大,享受的待遇也越來越好,分給藍玉的田地就多瞭,於是藍玉就養瞭很多莊奴,並收養瞭很多義子。這些人仗著藍玉的勢力,橫行鄉裡,給藍玉闖下瞭大禍。其實養奴是小事,但養的奴多瞭就成瞭大事,因為朱元璋害怕瞭,你藍玉養的這麼多人幹什麼?是不是要謀反?

這四件事歸結一點,看出瞭藍玉太狂妄瞭,他是一個名將,但不是一個聰明人。自己外甥嫁給瞭太子朱標,自己女兒也是王子妃,他是皇親國戚瞭,實際上這種皇親很敏感,稍有不慎就會喪命。如果藍玉能像劉伯溫一樣看出朱元璋的本質,或許災禍不至於降臨。
最後朱元璋給藍玉定的是謀反罪,並對藍玉扒皮填草,也夠狠的。實際上藍玉還不至於謀反,他如果要謀反任何時期都有機會,何必束手就擒呢?所以朱元璋殺藍玉,歸根到底還是軍權與皇權之爭,藍玉軍權觸及瞭朱元璋的敏感區,藍玉案一下殺瞭一萬五千人,很多優秀將領都殺光瞭,使得朱元璋的皇權軍權融為一體,這才是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