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屌絲逆襲,劉邦建立大漢王朝難道全憑運氣?

屌絲逆襲,劉邦建立大漢王朝難道全憑運氣?

時間:2019-06-13 08:57:4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屌絲逆襲,劉邦建立大漢王朝難道全憑運氣?小編給大傢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傢、戰略傢和軍事指揮傢,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劉邦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屌絲逆襲的皇帝瞭。他的一生都充滿瞭傳奇。

劉邦少年時期身於農傢,但是他的性格卻沒有農傢人的小氣拘謹。相反十分大氣豁達。劉邦不喜歡做農事,所以沒有收入。常常被父親訓斥。父親常常將他與他的哥哥相比,後來在劉邦坐上皇位以後,劉邦也常常拿這件事開玩笑你們看看我與劉仲誰創下的基業大。劉邦在少時十分欣賞魏公子信陵君為人處事,所以想投奔到信陵君幕下。但是當劉邦來到瞭信陵君所在的地方,卻發現信陵君已經去世瞭。所以轉而投向瞭信陵君的部下,張耳門下。兩人十分投緣,結成的知己。後來因為魏國滅亡,張耳也成瞭秦國的通緝犯。

劉邦也就回到瞭自己的老傢沛縣。當瞭自己老傢沛縣的亭長。在做瞭亭長之後,劉邦的志氣開始遠大起來。有一次他看到秦始皇出巡的馬駕,看上去十分的高貴,富麗堂皇。劉邦十分的羨慕,說大丈夫就應該這樣。劉邦在做沛縣亭長之後,有一次呂公請人吃飯。呂公的仆人說需要每個客人帶1000錢贏兩才能入上席。可是劉邦卻一錢銀兩也沒有帶。但是劉邦卻說我出10000錢賀禮。所以那些仆人和呂公都對待劉邦十分的敬重。呂公看到劉邦氣宇軒昂,覺得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想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劉備。他的女兒就是後來的呂後。

在秦末陳勝,吳廣率農民起義後,劉邦也開始率眾人起義。大傢推舉為他為沛公。說他是赤帝之子。很快的劉邦的軍隊就3000人。劉備就開始瞭自己的征途。在劉備開始準備攻打豐邑的時候,因為自己生病而導致攻克不成功。後來,在準備向其他人借兵攻打豐邑的時候,碰到瞭同樣來投靠景駒的張良。發現自己與他的觀點出乎一致,於是兩人結為知己。張良轉為投向劉邦。

在張良的幫助下。很快,劉邦打贏瞭好幾次勝仗。在這個時候,劉邦覺得自己的軍隊也差不多瞭。於是開啟瞭再次攻打豐邑,可是還是沒有攻打下來。這個時候為項梁開始攻打豐邑。於是劉邦開始投奔項梁,三次攻打豐邑,最終取得瞭戰爭的勝利。在這個戰爭以後,劉邦就成為瞭項梁軍隊下面的一名大將。在項梁立楚懷王之後。項梁就率軍北上去救齊國和趙國。在這個過程中,項梁戰死。劉邦和項羽經過這次大敗以後,於是他們商量放棄瞭陳留,帶領軍隊返回原地。秦國因為這次打敗楚國的軍隊。覺得楚國不足為慮。被楚國忽略瞭的楚軍便得到瞭休息。

到瞭巨鹿之戰後,楚軍攻破瞭咸陽。有劉邦與咸陽的軍隊約法三章。於是劉邦得到瞭民心的支持。看到瞭劉邦有那麼多的人支持,於是范增要求項羽殺掉劉邦。否則以後一定成為心腹大患。劉邦聽說以後,便親自去拜訪項伯,說自己毫無野心,還願意於項伯救為親傢。於是項伯就勸項羽不要殺害劉邦,於是項羽改變的主意,放過瞭劉邦。在劉邦回去之後,就休養生息。

後來展開瞭長達四年的漢楚爭霸。後來,劉邦和項羽議和,項羽也同意瞭。可是劉邦臨時得到瞭張良的啟示。決定繼續追打楚軍。劉邦率領韓信和彭越等人一起攻打項羽。項羽一路逃至烏江,最後全軍覆沒。項羽不忍受辱,於是在烏江自刎而死。在項羽死後,劉邦便沒有瞭對手。韓信等人便讓劉邦稱帝,韓信說大王雖然出身卑微,但是卻可以率領眾人一起滅秦滅大不義。你的功勞是最大的,所以你可以成為我們的帝王。於是劉邦便順水推舟坐上瞭皇位。

項羽出身於名將世傢,在故鄉名聲很響亮,身手瞭得,威信很高。而劉邦不過是一個小亭長,有事沒事就做些偷雞摸狗的事,差點就沒落到個人人喊打的地步。如此大的身份差異,不免讓大傢對最後的結局產生好奇。為何劉邦最終獲得瞭成功?

一、慧眼識人

出身貧寒的劉邦,與出身高貴的項羽相比,他沒有任何長處。但他的出身他沒辦法去改變,但他可以改變他的未來。而且劉邦也是非常清楚自己存在的不足。劉邦在建國後說過這樣的話,領兵我不如韓信,謀略我不如張良,治國我有比不上蕭何。不會文,不會武,似乎是個無用之輩,但他有個項羽永遠比不上的優點。其實就是劉邦最擅長使用的,即:對人才能夠合理利用。各方面的人才劉邦都很願意接納,而且對他們還都很好。就像樊噲,他曾是一名屠夫,劉邦不僅沒有嫌棄,還非常敬重他。而且他還非常清楚別人的長處,知道什麼樣的人用到那個位置上是最好的。

例如,蕭何善於統籌協調,於是就安排他做丞相一職。這就造成瞭一點,劉邦的隊伍魚龍混雜卻包含萬象,各種人才都應有盡有。而項羽最後卻是一個像樣的謀士都拿不出來。作為項羽這邊唯一的大腦范增,最後還被項羽痛斥,也生氣的離開瞭。劉邦這邊有張良有蕭何,項羽卻沒有謀士可用,勝負自然一目瞭然。項羽出生在名門,用人講究的是對方的背景,劉邦出生平凡,用人隻講究是否能為自己發揮價值。這個非常重要,它影響著一個人能夠吸引多少人,率領怎樣的人。項羽打瞭敗仗就再也起不來瞭,而劉邦氣勢強盛,最終定會獲勝。

二、心腸硬

帝王無情,似乎是大傢公認的,所謂的孤傢寡人,高處不勝寒。劉邦遇事堅毅果斷,從不手軟。在事情處理上要比項羽狠毒的多。項羽的心慈手軟,是被大傢公認的。想當初劉邦被項羽四十萬大軍團團包圍,項羽才會設下不懷好意的宴請,想要邀請劉邦參加。劉邦無奈之下前去敷衍,這本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能夠殺掉劉邦,鏟除自己最大的阻礙。劉邦去到鴻門宴中,心裡忐忑不安,他知道宴無好宴,選擇服軟做小。

本來楚漢之爭,在這場鴻門宴就可以結束瞭,沒成想項羽放走瞭劉邦。劉邦對項羽放他一馬,並不會感到有愧,他跟項羽對戰時從來都不會手軟。垓下一戰,稍微有優勢的劉邦將項羽圍困,沒有手下留情。無論是唱楚歌瓦解楚軍的心理戰,還是取項羽人頭即可封侯的賞賜,都把項羽逼到死胡同。這把項羽逼得無路可走,自負的項羽接受不瞭自己的失敗,在烏江選擇自刎。劉邦在最後與項羽的爭奪中順利勝出。

三、有遠見

兩軍對壘,不能隻貪圖一時一地的勝負,而是要考慮長久的佈局。楚漢之戰歷史長河中,起初劉邦接連失敗,被打得很慘。但結局卻出人意料,不被看好的劉邦卻成大贏傢,這就在於劉邦的把大局看得很長遠。軍事方面,劉邦安排的比項羽好多瞭。面對不同的情況,劉邦能做出不同的應對策略,以此來使得自己處於主動和有利地位。對楚軍實施圍困順利結束以後,讓楚軍進入多方夾擊當中,進入精疲力盡的窘境中。最終將項羽消耗的都沒有平時一半的戰力瞭。最終被準備充分的劉邦大軍給擊敗瞭。這下劉邦的這邊就改變瞭作戰,變成追擊戰,取得勝利。

這種結局給予一直心胸狹窄目光短淺的項羽會是看不到的。項羽在這一點上是和劉邦完全相反的,他太自負瞭。他的自大讓他在學習中不肯下過苦功夫,范增這樣的老師也救不瞭他。他不在乎所為的智謀,認為武力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目中更是沒有全局。政治上,項羽放走瞭敵人,軍事上,他還不會謀略佈陣,隻知道沖鋒陷陣。這就看得出來,項羽和劉邦在眼界上的差距瞭。項羽自己也想不到,他最後是敗給瞭自己的驕傲自滿,眼光短淺吧。而劉邦也是贏得瞭最終的勝利,建立漢朝,當上皇帝。

歷史總是充滿著偶然,讓人為之驚嘆。出身市井的小潑皮,竟然逆襲打敗瞭貴族出身的,被所有人稱為大英雄的項羽。就先天條件來看,項羽是十足的贏傢,但是優渥的成長環境也為他帶來瞭種種性格缺陷,不容人,不用人,驕矜孤傲,兒女情長。作為英雄,他是偉岸高大的,浪漫唯美的,作為帝王,他卻是不合格的。但是,劉邦雖然沒有先天優勢,可是經過不懈的努力,最終成功逆襲。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