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發生的爭桑之戰到底是什麼樣的 兩個村民而引發的戰爭
爭桑之戰到底是什麼樣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中國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在最早的部落時期就有瞭炎黃大戰蚩尤的逐鹿之戰,之後奴隸社會也有牧野之戰這樣的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大戰,有坑殺三十萬趙軍的長平之戰,也有淝水之戰,崖山海戰等眾多知名的戰役。但是這些都是在國傢層面為爭奪土地或者財富或者權利而展開的爭奪。但是要說到中國歷史上最讓人目瞪口呆的戰爭恐怕要屬於春秋時期發生的爭桑之戰瞭,這場戰爭起因的可笑之處實在令人摸不著頭腦,那麼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話說公元前518年,那年是周敬王成為皇帝的第二年,那年古代阿契美尼德帝國的行宮波斯波利斯剛剛開始興建;那年的恒河流域也正處於戰國時代,中心逐漸轉移到恒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最終被波斯所滅;那年中國儒學祖師孔子問禮拜謁於道教祖師--老子(李耳),老子奉上棗集釀造的美酒招待孔子,孔子飲後遂留下"惟酒無量不及亂"的千古名言;那年後來和西施泛舟湖上的范蠡出生。

但是我們的主角與這幾個人物都沒有關系,卻是兩個最普通的人。話說在吳國邊邑卑梁(今安徽天長縣西北)與楚國邊邑鐘離(今安徽鳳臺縣東北)毗連的地方,這片地方的人們世代都種桑育蠶為生,雖然兩地並非一國,但是兩地居民也都相安無事,各自顧著各自的小日子。公元前518年的一天,楚國的一個女子到兩縣邊界采收桑葉,突然發現瞭一顆漲勢非常茂盛的桑樹,很是開心,正在楚國這位女子準備采摘時的時候,因為吳國的婦人也發現瞭這棵桑樹,於是這位吳國的婦女非要聲稱這棵桑樹的自己先發現的,不許楚國女子采摘。

雖然這位“楚女”年紀小,但是卻也不能平白無故把自己發現的桑樹讓給別國的女子。於是跟吳國的婦人糾纏起來(具體誰西安發現的桑樹已經無法考證),但是由於楚國女子年齡較小(楚女和吳婦),在與吳國女人的打鬥中不占優勢,但是此時恰巧遇到楚國女子傢人趕來,發現自傢孩子遭人欺負,於是楚國人一擁而上,把吳國女人一通亂打。

被打的鼻青臉腫的吳國女子回到村中,大哭著把自己的遭遇添油加醋的說給族人聽,於是看到自己族人被欺負的吳國人,整個村子都抄起農具和兵器全村人浩浩蕩蕩的去找不遠的楚國村子算賬。等他們達到楚國村之後,卻遭到早已準備好的楚國人的埋伏,於是全村人大敗,僅有幾人逃回卑梁找守官報信。

卑梁大夫聽說後,大怒,於是親率兵丁一怒之下征發邑兵攻打楚國村子。要知道之前的打鬥最多算得是村民間的沖突,而卑梁大夫親率兵丁攻打,那楚國村民哪是對手,於是吳國兵丁全部殺死瞭楚國這個村子的村民,夷平瞭這個村子。但是這位吳國的大夫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將毫不知情的楚國鐘離也給攻占下來,由於是在晚上,加上楚國鐘離守官毫無防備,最終僅靠楚國守官跑會楚國都城報信。

恰巧,楚國擴建瞭舟師,楚平王自將東巡,聞變大怒,當即發兵攻破卑梁。楚平王的隊伍浩浩蕩蕩地轉悠瞭一圈,以為達到瞭威懾吳人的目的,就奏凱回國瞭。這一邊吳國邊邑被滅,吳王聞聽同樣大怒,立即派公子光征伐楚國,攻克居巢、鐘離二城。楚王害怕瞭,趕緊遷都遠離吳國,也就是後世的郢都。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爭桑之戰!本來是兩個村民間的沖突,最終發展成為兩個國傢之間的鬥爭,這場戰爭發生的原因恐怕在世界史上也難以找出如此可笑的起因瞭吧。這也反映出瞭我國春秋時期的民風,剛直彪悍。實在讓後輩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