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被強制命令跳河,為什麼乾隆後來又收回成命?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劉墉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宰相劉羅鍋》,這部電視劇給人多人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這部電視劇中劉羅鍋和乾隆給人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其實,在乾隆在位的時候,不僅僅有劉墉,還有紀曉嵐、和珅,他們三個人並成為乾隆時期的三大中堂。相傳三個人中劉墉是最清廉的,正是因為劉墉為官剛直不阿和絕頂聰明的特點,深受乾隆皇帝的喜愛,在民間,劉墉的名望也非常大,老百姓們親切的稱劉墉為“劉羅鍋”。

相比起來,和珅是一個精心謀國、忠於乾隆的人,而決定聰明的劉墉更懂得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和珅是各種馬屁給乾隆皇帝拍在身上,很多時候都能討得乾隆皇帝的喜愛。其實,劉墉當然也有拍乾隆皇帝馬屁的時候,學好瞭拍馬屁,還是還是非常受到乾隆皇帝的喜愛的。其實,今天這件事就是有關於劉墉拍乾隆皇帝馬屁的事,學好拍馬屁這一招,誰說老虎的屁股摸不得?那是想怎麼摸就怎麼摸。
為什麼乾隆皇帝要強制劉墉跳河自殺呢?當然是和劉墉的聰明頭腦有關。正是因為劉墉在乾隆皇帝面前耍的小聰明實在是太多,這讓乾隆皇帝非常不高興,一氣之下乾隆皇帝就讓劉墉跳河自殺。其實,從這種處罰劉墉的方式上也可以看得出,乾隆皇帝並不是真正的想要殺掉劉墉,如果乾隆皇帝真的想要殺掉劉墉的話,直接下令侍衛砍瞭劉墉的頭就罷瞭,沒必要這麼拐彎抹角。而聰明的劉墉當然看出瞭乾隆皇帝的意思,並不是真正的想要殺掉自己。乾隆皇帝更多是想要看一看,劉墉遇到這種情況之後,怎麼處理。
劉墉可不是一個省油的燈,既然皇帝讓他死,他也沒有不死的理由,二話沒說,劉墉就跑去“跳河”瞭。在乾隆皇帝下瞭命令之後,沒過多久隻聽見噗通的一生,外面就有人開始大喊“劉大人跳河瞭”。聽瞭外面這樣的聲音之後,乾隆皇帝心中也暗暗吃驚,疑問到“劉墉不會是真的跳河瞭吧?”如果劉墉真的跳河的話,乾隆皇帝可就虧大發瞭,失去瞭一個忠臣。大概過去瞭半柱香的時間,差不多就是現在的半小時。

在這半個小時的等待過程中,乾隆皇帝真可謂是心急如焚,雖說他下的命令是讓劉墉跳河自殺,但是乾隆皇帝還是打心底裡寵愛劉墉這個人的,萬一劉墉真的有個三長兩短,那他可真的是後悔莫及呀。先拋開自己失去瞭清官忠臣不用說,劉墉是世人皆知的清官,在老百姓們的心中威望非常高,自己也會落得個殘害忠良的暴君之名。就在乾隆心急如焚的時候,兩個衛兵拉著全身濕漉漉的劉墉回來瞭。看到劉墉沒有死,乾隆皇帝已經非常高興瞭,隨後劉墉說瞭一些話,更是讓乾隆皇帝龍顏大悅。
劉墉是這麼說的:我遵從的皇帝的命令,本來是真的想要跳河自殺,不料當我跳進去的時候,在河底下面遇到瞭一個人,開始我沒看清這個人是誰,當我走進的時候才發現,這個人原來是屈原,屈大夫。還沒有等到我主動和屈大夫開口說話,屈大夫主動向我開口瞭,“劉墉啊,你為什麼要像我一樣跳河自殺瞭呀,你是個世人皆知的清官啊,難不成也遇到瞭昏君不成嗎?”聽瞭屈大夫的話,我一想,當今聖上可不像是屈大夫說的那樣,當今聖上可是一代明君,我不能讓屈大夫錯怪皇上啊。於是我就接著和屈大夫說,我是自己不小心掉到瞭河裡,您不要著急我馬上就回去。
乾隆皇帝聽瞭劉墉這樣的話之後,更加高興瞭,說到:“愛卿真是公忠體國,在任何情況下都懂得維護朕得體面,朕要重重的賞賜劉愛卿。”就劉墉的一句話,不僅僅遵從瞭乾隆皇帝之前的命令,而且還維護瞭乾隆皇帝的顏面,之前的乾隆皇帝命令劉墉跳河自殺一事,完全被拋在瞭腦後,再也沒有任何理由提起這件事來瞭。
劉墉年輕時因為父親的關系,以恩蔭舉人身份獲得會試和殿試的資格,並考中瞭二甲進士,隨後劉墉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這也成為瞭劉墉日後成為乾隆皇帝身邊紅人的敲門磚。不得不說劉墉是大清王朝二百多年歷史上難得一位好官,生前為老百姓們做瞭很多事,這也是為什麼劉墉在老百姓們心中威望非常高的原因。而且劉墉做事有一種雷厲風行的風氣,這也成為瞭他受到老百姓們愛戴的理由。一點一點做到瞭內閣大臣,陪伴在乾隆皇帝的身邊。
雖說劉墉聰明過人,但是在成為瞭皇帝身邊紅人之後,劉墉這種橫沖直撞的性格就吃不香瞭,之前也很多次因為犯錯誤而受到乾隆皇帝的責罰。但是也可能是環境改變瞭劉墉,在和皇帝身邊人接觸多瞭之後,劉墉再也不像原來那樣的雷厲風行瞭。雖說劉墉和和珅兩個人開起來格格不入,但是劉墉和和珅並不是死對頭,隻不過是劉墉看不慣和珅的種種作風罷瞭。要知道和珅在乾隆皇帝身邊大紅大紫的時候,劉墉已經是晚年瞭,在各個方面劉墉是無法和在朝中如日中天的和珅比的。

其實,真實的歷史上劉墉和和珅碰面的機會非常少,更不像電視劇中演的那樣那麼多勾心鬥角的故事發生。我們都知道劉墉是非常長壽的一個人,在乾隆皇帝去世之後,嘉慶皇帝就迫不及待的想要除掉和珅。要知道和珅倒臺的案件真是年邁的劉墉判的,劉墉並沒有表現出鐵血的一面,在嘉慶皇帝面前,劉墉甚至還在為和珅求情。劉墉向嘉慶皇帝建議說,看在先皇的面子上,就留劉墉一個全屍吧,於是嘉慶皇帝聽瞭劉墉的話,賜和珅自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