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太後為什麼如此憎恨董鄂妃?原因是什麼?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孝莊太後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清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在廢掉瞭第一任皇後博爾濟吉特·孟古青以後,順治皇帝又想將孝莊太後安排的第二任博爾濟吉特氏皇後廢黜,這徹底激怒瞭孝莊太後,母子之間的矛盾達到瞭頂點。面對兒子,孝莊太後隻能隱忍,於是就將這一腔怒火全部歸咎於寵冠後宮的董鄂妃。孝莊太後對於董鄂妃的憎恨雖然不是由此開始,但卻是在此時達到最深。
順治十七年,體弱多病的董鄂妃病逝,順治皇帝悲痛欲絕,不但在皇後尚在的前提下,將其追封為皇後,還逾越祖制,為其舉辦瞭隆重的葬禮,身後哀榮,無人能及。這更是加劇瞭孝莊太後對董鄂妃的厭惡和反感。
順治十八年,董鄂妃崩逝的半年後,順治皇帝身染天花重疾,隨董鄂妃而去。順治皇帝第三子,年僅8歲的玄燁繼位為帝,孝莊太後也順利的晉級為太皇太後,成為後宮獨尊,大權在握。那麼,既然孝莊太後如此憎恨董鄂妃,為何不令康熙皇帝廢掉她的皇後封號呢?

1、受寵雖受寵,賢能卻賢能
後世清史學傢們對董鄂妃有一句客觀評價,小編認為至為恰當:世祖雖有過情,董鄂卻無敗度。在清世祖順治皇帝的專寵下,董鄂妃僅僅用瞭一個多月的時間,便從妃位晉封為皇貴妃,晉升速度舉世罕見,而且原因就一個,那就是喜愛。最重要的是,順治皇帝和董鄂妃之間的感情並不是沉迷於床笫之事,而是理性的相敬如賓、互敬互愛,共同在學識、政務和綜合素質上進步、提高。
出身名門的董鄂氏,和順治皇帝後宮中的所有嬪妃都不同,她以女性罕見的學識和氣度贏得瞭順治皇帝的寵愛後,非但沒有恃寵而驕,反而處處小心,經常規勸皇帝專心於政事,真正盡到瞭一個後宮嬪妃的責任。在自己被晉封為皇貴妃以後,雖然地位在皇後之下,但其實權卻在毫無存在感的博爾濟吉特氏皇後之上,也就是說董鄂妃雖然沒有被封為皇後,但其還肩負著管理後宮的重任。最重要的是,在董鄂妃的治理下,順治皇帝的後宮井然有序,為皇帝免去瞭所有的後宮煩憂。

董鄂妃被順治皇帝寵愛至極是事實,但其賢惠、恭謹、明達的為人方式和處事風格也是不爭的事實,這是朝中群臣和後宮嬪妃們公認的。孝莊太後既然被稱為清初著名的女政治傢,其賢明程度可想而知,即使她對董鄂妃有恨,也斷不會廢掉她的皇後封號。
2、兄弟有功勛護駕
董鄂妃出身滿洲上三旗之一的滿洲正白旗,可謂出身高貴,先祖歸附努爾哈赤已久,為後金政權和大清王朝的建立也立下過絕對功勛。其父董鄂·鄂碩乃是清初著名的內大臣,勞苦功高。但是,董鄂氏傢族中最為出名還屬董鄂妃的弟弟,董鄂·費揚古。
出生於順治二年的費揚古,並未因為姐姐董鄂妃的受寵而受到重用,他真正崛起是在康熙朝。康熙年間,費揚古征戰在三藩之亂和準格爾叛亂的戰場上,為大清王朝的穩固和皇權統治做出瞭不可磨滅的貢獻。在西征準格爾時,費揚古被任命為西路軍統帥,已經成為大清軍隊高層統帥。
有這樣一個戰功赫赫、手握兵權的弟弟撐腰,孝獻皇後董鄂氏的皇後封號自然穩穩當當。
3、對待孝莊太後的態度
董鄂妃獨寵後宮,導致孝莊太後第二次指給順治皇帝的博爾濟吉特氏皇後,自己的侄孫女備受冷落,幾乎等於打入冷宮,讓孝莊太後很是氣憤,但說到底這隻是順治皇帝的事情,董鄂妃也隻是被動受寵,並不能左右什麼。
順治十四年冬天,孝莊太後身體突感不適,董鄂妃雖被孝莊太後厭棄,但她並沒有因此對孝莊太後懷恨在心,反而事必躬親侍奉在前,廢寢忘食的伺候太後病情。而孝莊太後的侄孫女,孝惠章皇後卻連一句問候都沒有,人臣之禮、仁孝之道全無。

如此大的差距之下,孝莊太後想必也會深有感觸。面對孝惠章皇後的不孝之舉,順治皇帝再次動瞭廢後的念頭,董鄂妃再一次展現瞭自己的心胸氣度和賢能明禮,在董鄂氏的力勸下,順治皇帝才放棄瞭廢後的念頭。也就是說,在孝莊太後身上,董鄂妃有過非同尋常的恩情。對這樣一位賢能的嬪妃,而且還隻是一個死後追封的皇後封號,英明如孝莊太後,斷不會下達廢黜皇後封號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