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是怎麼成為穩固的集權王朝的?夏朝演變的歷程!
夏朝是怎麼成為穩固的集權王朝的?夏朝演變的歷程!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傢參考。
華夏族經過逐鹿之戰、阪泉之戰後,炎帝、黃帝和東夷三股勢力日益合流。蚩尤所在的三苗部族也漸漸發展出來石傢河文化,三苗再度崛起。
到瞭帝舜時期,刑天部落取代瞭當初的九黎部落,成為三苗的首領。而華夏族也在帝舜的領導下發展武功文事,勢力日高一頭。到瞭大禹時期,兩大集團之間終於又一次爆發瞭一場決戰。
自堯舜禹延續下來的伐三苗的戰爭最終以華夏部族集團的勝利而告終,三苗的石傢河文化退出瞭南陽地界,退回到江漢流域,從而失去瞭北上爭霸中原的機遇。

圖 大禹伐三苗
不過此時的華夏集團內部也不平靜,東部的東夷部族此時尚未完全融入華夏集團之內。而炎帝族系的共工氏部落亦想爭奪華夏族群的首領之位。所以,騰出手來的大禹率領夏侯氏和鐵桿盟友祝融氏一起進攻共工氏,並將其擊潰。從此共工氏再無力與夏侯氏抗衡。

圖 共工怒觸不周山
和帝舜相比,大禹的地位要穩固的多,這主要歸功於其治水的功績和治水期間收攏人心的作用。然而當時善於治理水患的可不僅僅隻有鯀和禹的部落,還有防風和玄龜兩族亦擅此道。
防風氏的疆域主要在如今的浙北蘇南一代,水土肥沃。防風氏勢力龐大且和大禹一樣通過治水在附近部落收攏瞭不少人心。作為東夷族系的一員,防風氏對大禹的統治頗有不服。大禹年老的時候,曾去東方視察,並在會稽山召集部落首領會面。防風氏的首領去的卻很晚,大禹乘機誅殺之。
大禹以治水串聯各方部落支持自己,並且最終成功讓帝舜禪讓於自己。有如此手段的人又豈會對防風氏這樣廣佈恩惠的地方領袖置之不理呢。殺之,即可防范於未然,亦可震懾四方為身後之事立威。

圖 傳說中防風氏在行刑前不斷長高
大禹時代的華夏族進一步整合,他曾在塗山之會上檢討自己的過失,拉攏東方和南方的部落們,並先擁立整頓刑罰有功的皋陶,並在皋陶死後擁立自己治水的助手、東方部落的伯益。然而大禹死前已經將支持伯益的防風氏消滅瞭。所以就算有大禹的禪讓手令,各路首領在大禹死後也不敢去伯益而是去夏啟那裡匯報朝貢,可見大禹對後事的安排是何等精妙。
夏啟繼承天下共主之後,殺掉父親曾經的親密助手伯益。此舉進一步將各部落首領的權力收歸部落聯盟所有。這讓許多部落心懷不滿,其中以有扈氏最為激烈。槍打出頭鳥,夏啟率領眾多支持自己的部落組建夏軍征伐有扈氏。
甘之戰,夏啟大敗有扈氏,飛揚跋扈!

圖 飛揚跋扈
自此,其餘部落再不敢有所異議瞭。從此,華夏集團建立瞭一種以強力部落為核心的部落聯盟集權制度。
夏後氏主導的部落聯盟給中原大地帶來瞭繁榮的局面。可是當首領的位置傳給啟的兒子太康時,整個夏後氏部落的實力已經極速下滑瞭。原來啟晚年的時候長期的荒淫無度的享樂,他對自己夏王朝的控制越來越弱,而自己的幾個兒子為瞭繼承大位,爭鬥的十分激烈。大皇子太康不修德行,五子武觀便想要殺死四個哥哥篡奪繼承權。開始一步一步向太康下手,並且收買祭司,借用祭司的話陷害太康。稱上天要懲罰夏王朝,隻有廢掉太康立武觀才可國傢安定。彭伯發現瞭祭司與武觀頻頻互遞眼色,開始懷疑其與武觀有不軌之心。後來稟報夏啟,審訊之下,祭司供出武觀。季子武觀因此被放逐西河。後來,當繼任問題進一步提到日程上時,武觀因為心存不滿,於是在西河發動叛亂,效法夏啟用暴力奪取繼承權。長達三年之久的戰爭雖然最終平定下來,但夏後氏的實力和威望均遭到極大地創傷。

在夏後氏武官內亂的時候,東夷族系的有窮氏又一次崛起瞭,首領羿學著夏後氏,自稱後羿。後羿最終在太康時期直接奪權,後世史書稱之為太康失國。後羿也成為瞭夏朝四位執掌實權的首領,但因為輿論工作沒做好,後續也未能成功傳承下去,因此被後世歷史定義為得位不正。
太康失國整整十年,夏後部落都隻能四處流竄,尋求重新奪回大禹開創的夏後榮光。這些人四處串聯並宣傳大禹治水的功績和恩惠,並尋求曾經的親信部落幫助。
夏後部落中,太康之子少康年輕有為,四處拉攏各方部落。而有窮氏卻在此時發生內亂。後羿的親信寒浞篡權,消耗瞭有窮氏的實力,少康趁此機會率眾打瞭回去,史稱“少康中興”。
華夏集團的權利重新回歸到夏後氏的手中,夏朝終於穩定下來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