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匈奴為什麼收錢後悔撕毀和漢朝的和親呢 揭秘其中背後的原因

匈奴為什麼收錢後悔撕毀和漢朝的和親呢 揭秘其中背後的原因

時間:2019-06-18 18:24:0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匈奴為什麼收錢後悔毀約和親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的一個遊牧民族。關於匈奴人的起源至今仍沒有定論,比較主流的觀點認為匈奴與華夏族同源,是夏朝末代君主桀的一支後裔逃到北方後發展建立的遊牧部族。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匈奴隻是北方的一些松散遊牧部落,當時中原人統稱他們為“胡”。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出於軍事需要,從北方遊牧民族手裡采購大量戰馬,這就是早期的邊境貿易活動。不過,遊牧民族因為自身物資匱乏,在貿易往來仍無法滿足內部需求的時候,就往往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搶!

為瞭防止遊牧民族劫掠,諸侯國紛紛開始在邊境地帶修建城墻。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開始將各國的城墻連接到一起,這就是著名的長城。然而在中原王朝統一後,對戰馬的需求量大幅下降,結果導致遊牧民族無法通過貿易從中原王朝兌換到足夠的生活必需品。為瞭能與中原王朝對抗,這些松散的遊牧部落在頭曼單於的帶領下聯合到一起,形成瞭匈奴這個群體。

不過,此時的匈奴還並不強大,它被夾在秦朝、東胡、月氏這些勢力的中間,僅僅能勉強維持生存。後來冒頓殺死瞭自己的父親頭曼單於,並獲得瞭“單於”地位,即最高首領之意。在冒頓單於的帶領下,匈奴勢力迅速擴張,成為當時北方當之無愧的霸主。

與此同時,中原王朝卻發生瞭巨變,秦朝僅僅維持瞭十多年統治就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劉邦所建立的漢朝。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親自率軍迎戰進犯的匈奴大軍,然而結果卻是以漢軍失敗告終。無奈之下,劉邦隻好采取瞭和親政策,即每年贈送匈奴大量黃金、絲綢、糧食,同時漢朝皇帝還定期把皇室出身的公主嫁給匈奴單於為妻。此外,匈奴單於和中國皇帝在地位上保持平等關系,兩位統治者在往來的外交文書中以“兄弟”相稱。作為回報,匈奴單於承諾不再襲擊漢朝。

可是,匈奴人的承諾卻並不靠譜。盡管漢朝一直執行和親政策,並不斷增加給匈奴的歲貢,但匈奴卻沒有完全停止在漢朝邊境進行劫掠的行動。每次和親與和平協定都隻能維持短短幾年時間,然後匈奴人就會毀約進犯,並逼迫漢朝給予更多財物以換取和平。

很多人認為匈奴就是一群缺乏禮教的夷狄,所以他們毫無誠信可言。從表面上看,這種理解似乎也說得通。但真相卻沒那麼簡單。

中原王朝的皇帝是國傢最高統治者,享有一切大權,自然是說一不二。可是匈奴單於卻沒有那麼絕對的權威。如果我們用中原王朝的統治架構去理解匈奴,那首先就出現瞭認知上的偏差。

匈奴政權由諸多小部落聯合組成,單於雖然是所有匈奴人的最高首領,但他並沒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事實上,單於更像是一群匈奴首領中的領頭人,所以他無法徹底約束其他匈奴首領擅自對漢朝發起軍事行動。一些匈奴首領可能出於自己部落利益而發動侵略,也有可能僅僅是因為對單於不滿而故意用戰爭挑起事端。匈奴單於的威望建立在戰爭取得勝利上,所以他不能去處罰獲得勝利的部落首領。因此,匈奴之所以屢次毀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單於無法嚴格約束其他匈奴首領。

隨著匈奴一次又一次地毀約,漢朝朝廷中請戰的呼聲日益高漲。經過幾十年休養生息,漢朝建立瞭一支精銳騎兵隊伍,能夠在戰場上與匈奴騎兵一較高下。公元前129年,漢武帝決定對匈奴發起全面反擊,長達百年的漢匈戰爭再度爆發。

參考文獻:《史記·匈奴列傳》、《漢書》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