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張耳和陳餘不是一對好友嗎 為什麼他們的友誼小船說翻就翻瞭

張耳和陳餘不是一對好友嗎 為什麼他們的友誼小船說翻就翻瞭

時間:2019-06-18 18:26:0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張耳和陳餘的小船為什麼會翻瞭,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上次說到張耳和陳餘是一對好朋友。因為張耳歲數比陳餘大,並經常教導陳餘如何做人,陳餘把張耳當父輩一樣,很尊敬他。

因為被秦朝通緝,倆人改名換姓藏到瞭陳縣,充當裡門的守卒。有一回,裡吏因為陳餘犯錯而鞭打他,陳餘想要反抗。

張耳就踩瞭陳餘一腳,暗示他別沖動。等小吏走瞭,張耳就告訴陳餘,小不忍則亂大謀,你想因為一個小吏而斷送性命嗎?

陳餘聽瞭以後,覺得很有道理,就記在瞭一個竹簡上。從此以後,一到沖動的時候,陳餘就掏出竹簡來看看,告誡自己要冷靜。

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張耳、陳餘就投奔瞭陳勝,並主動請纓要到趙地去發展。陳勝有點不放心,就讓老朋友武臣帶隊,讓他倆打下手。

在張耳等人的懷柔政策下,革命形勢一片大好,幾十天的功夫就收復瞭趙地,張耳、陳餘就鼓動武臣自立為趙王,武臣同意瞭。

後來,李良嘩變,殺死瞭趙王武臣。張耳、陳餘就立趙國的後裔趙歇為趙王。章邯來攻打趙國,張耳就帶著趙王逃進瞭巨鹿。

這時,陳餘正帶著幾萬人駐紮在離巨鹿不遠的地方,張耳幾次派人催促陳餘前來救援。

陳餘一沖動,就想起兵,但是掏出竹簡來一想,自己兵太少,不是秦軍對手,去瞭也是送死,於是幾個月按兵不動。

張耳大怒,派親信張黶、陳釋去責備陳餘,咱倆可是生死之交,現在趙王與我危在旦夕,你擁兵數萬不肯相救!算什麼生死之交?

陳餘對他倆解釋說:之所以不去救援,是想將來為你們報仇,現在去救援,就像以肉喂虎,有什麼用?

張黶、陳釋說:沒時間聽你解釋瞭,趕緊兌現同生共死的承諾吧,報仇的事以後再說!陳餘於是派出五千人馬跟張黶、陳釋去打頭陣,結果全死瞭。

這時候,張耳的兒子張敖帶著一萬多人也趕來救援,但是也不敢去和秦軍交戰。最後,還是項羽破釜沉舟,一下子幹敗瞭章邯,成就瞭霸王威名。

張耳被救後,就責備陳餘不夠意思,並懷疑陳餘把張黶、陳釋殺瞭。陳餘這一沖動,就把將軍印拍在桌子上,表示不幹瞭。

等他出門掏出竹簡來一看,沖動瞭,就回來想反悔。張耳知道陳餘是在鬥氣,不想要將軍印,但是旁邊有個人勸他,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於是,張耳就把將軍印收瞭起來。陳餘回來一看印沒瞭,心裡就想,張耳也不退讓,這是有預謀啊。於是,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後來,陳餘從齊王田榮處借兵,打跑瞭張耳。張耳自知理虧,沒有找強大的項羽申請報仇,而是投奔瞭較弱的劉邦。

又過瞭一年,劉邦想和陳餘聯合起來打項羽。這回陳餘就比較過分瞭,他跟劉邦說,想聯合也可以,先把張耳的頭拿來。

劉邦當然不能背這惡名,於是就用張耳模仿秀的人頭代替,成功地陳餘蒙過去瞭,後來事情敗露,陳餘就背叛瞭劉邦。

於是,劉邦派張耳協助韓信攻打陳餘,韓信以背水陣大敗陳餘。陳餘被抓住後,韓信當場砍瞭他的腦袋,也不知道張耳敲邊鼓瞭沒有。

在生死和權力的巨大誘惑面前,為何友誼的小船經不住考驗?不是陳餘不夠哥們,而是張耳教會瞭陳餘小不忍則亂大謀。

參考史料《資治通鑒》《史記》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