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蜀漢同時起兵,虞松向司馬師獻出瞭什麼計策?
東吳、蜀漢同時起兵,虞松向司馬師獻出瞭什麼計策?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傢參考。
魏齊王嘉平五年(公元253年)二月,太傅諸葛恪得勝回朝後,頓時飄飄然,很想出兵伐魏。三月,他不顧大臣們的反對,從各州郡調集瞭20萬軍隊,打算攻打曹魏。他任命太常滕胤為都下督,讓滕胤代理朝政。
此時,蜀漢衛將軍薑維也正籌劃出兵討伐中原。薑維自以為對西部地區的風俗特別熟悉,加上頗為自負,所以常對大將軍費禕說:“如果能夠招降羌人、胡人,讓他們幫助我們,隴西地區都可以歸我們所有。”
費禕卻不贊同。每次薑維想要興兵北伐,費禕就盡力阻止。就是勉強答應瞭,調給他的兵力也不足一萬人。費禕說:“諸葛丞相尚且不能平定中原,何況我們呢?不如守住自己的國土,安撫百姓。至於興兵北伐,還是等後人吧。”
薑維不太服氣。費神去世後,沒人能限制他,他就率領幾萬人馬越過石營,圍攻狄道。諸葛恪聽說薑維發兵,也連忙率軍進犯淮南,驅趕殺戮百姓,搶掠他們的財物。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有人建議他集中兵力圍攻新城,弓誘曹魏的救兵。諸葛恪馬上揮師直奔新城。東吳、蜀漢同時起兵伐魏,大將軍司馬師真有點著急瞭。他問謀臣虞松:“東邊西邊戰事都很吃緊,我們的將領卻精神不振,有些懈怠,這可怎麼好?”
虞松說:“當年周亞夫堅守昌邑,使吳、楚軍隊不戰自敗,想必大將軍知道吧?”
司馬師點點頭。

虞松又說:“諸葛恪出動全部精兵,卻隻圍攻新城,顯然是想引出魏軍,加以圍殲。如果他攻不破新城,又引不出魏軍,士氣必然低落,也疲憊不堪,隻好撤走。所以說,各位將領懈怠,算不得壞事。”
司馬師又說:“薑維的幾萬大軍也不好對付。”
虞松不以為然地搖搖頭,說:“薑維雖然握有重兵,但他孤軍深入,根本沒法長期作戰。而且薑維認為我們會全力對付諸葛恪,西邊空虛,才敢深入境內。如果大將軍馬上讓關中各軍出其不意地襲擊漢軍,薑維肯定退兵。”
司馬師不由得眉開眼笑,他說:“你是讓我避重就輕?”
於是,他吩咐征西將軍郭淮、雍州刺史陳泰率領關中全部兵馬火速趕往狄道解圍;又讓鎮東將軍毋.丘儉按兵不動,任東吳圍攻新城。
陳泰的援軍剛趕到洛門,薑維已經因為缺乏糧草,自動退兵瞭。諸葛恪圍攻新城長達三個月,鎮守新城的揚州牙門將張特依然頑抗。雖然守軍總共才三於人,病死戰死的又超過一半,他還是不肯屈服。諸葛恪下令堆起土山,發起猛攻。城墻毀壞得十分嚴重,眼看新城就要失陷。
張特假意對吳人說:“我不想再打瞭。魏朝法令規定,被圍攻超過一百天救兵仍然不到的,如果投降,傢屬也不治罪。我們被圍接近一百天瞭,請大軍再寬限幾天,等期限一到,我們就打開城門。”
說著,還把他的印綬扔給吳人作為信物。吳人信以為真,也沒要他的印綬,就停止攻城。張特乘機把城中所有的人力都動員起來,連夜拆下房屋的木材,修補城墻缺口,加固城墻,一夜工夫就把城墻整修好瞭。
第二天,諸葛恪派人來探問消息,張特在城頭,大聲喊道:“我寧可戰死,也決不投降!”
諸葛恪氣得七竅生煙,又下令攻城。正值酷暑,天氣炎熱,東吳士兵早已疲憊不堪。再加上喝瞭不幹凈的水,軍中流行起腹瀉和浮腫病。一半士兵都病倒瞭,病人和屍體橫七豎八地混雜在一起。
見各軍營不停地稟告生病的人數,諸葛恪不禁勃然大怒,呵斥道:“你們要再敢謊報,一律斬首!”
這麼一來,沒人再敢向他說實話瞭。將軍朱冥和諸葛恪發生分歧,當即被諸葛恪奪去兵權,趕回建業。都尉蔡林多次為諸葛恪出主意,諸葛恪根本不聽。他一氣之下,投奔瞭魏軍。魏軍得知吳軍已經不堪一擊,立刻發出救兵。
諸葛恪這才慌忙撤軍。那些受傷、生病的士兵跟不上隊伍,隻能互相攙扶著,艱難地掙紮。有的人走著走著,一頭栽進路邊的溝裡死瞭,還有不少人做瞭魏軍的俘虜。哭泣聲、哀嘆聲此起彼伏,慘不忍睹。
諸葛恪卻滿不在乎地在江中小洲住瞭一個月,直到詔書接連不斷地催他回去,他才磨磨蹭蹭地上路。
八月,諸葛恪回到建業。剛到傢,他就把中書令孫嘿叫來,厲聲申斥道:“誰讓你屢次三番地寫詔書催我回來!”孫嘿嚇得渾身打哆嗦。
從此,諸葛恪在東吳的威望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