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的時候為什麼一直缺糧呢 他真的不如戰國時代的諸侯嗎
今天小編給大傢準備瞭:諸葛亮北伐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說起來,諸葛亮在隆中幫助設計出來實現天下三分的戰略,而且還把蜀國戰略上面的規劃給規劃好瞭,劉備才慢慢的有瞭自己慢慢發展的道路,最後才從一個賣草鞋的最後發展成瞭三國裡面一股強大的勢力。其實,劉備能夠成功,諸葛亮的功勞是很大的。但是就算在外作戰一直勝利,在治理內政上面也有功績的諸葛亮,在進攻曹魏的時候,還是沒有成功沒能把天下統一。這裡面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北伐的時候一直缺糧,所以每次諸葛亮有優勢的時候,都會因為糧草的問題退兵。

雖然當時益州的國力很虛弱,蜀國領土總人口應該是一百萬差不多,在蜀國軍事巔峰的時候,有十萬的步兵。其實看上去是十個人養一個人,但事實上在這麼多人裡面有六萬左右的人是不種地的,這樣的話,就是六養一瞭。因為戰鬥從頭到尾比的就是國力,曹魏當時占領下天下三分之二的地方,而且地方還比蜀川更適合屯田,蜀國的國力肯定是跟曹魏不能比的。但是在戰國的時候,也是天下很亂,但是誰都沒有出現缺糧的問題,那麼諸葛亮真的不如戰國時代的諸侯嗎?

在戰國時候死傷的人數是很多的,秦國的大將白起帶領部隊在跟趙國的趙括帶領的部隊死戰,這一場站口,白起把趙國的降兵四十多萬給坑殺瞭。當時趙國的部隊還有十萬在朝野,在當時隻趙國能作戰的兵力就有哦五十多萬。而且就算起七國裡最小的韓國,當時的部隊也有二十萬。韓國跟趙國齊國這些打過不一樣,他是在魏國、楚國跟秦國三個國的夾縫裡面存貨下來的一個國傢,想生存是很難的,但是就算這樣,他們還是有三十萬的部隊,不蜀國的部隊要多很多。

相較之下,蜀國有荊州的四個郡跟益州,占領的地方要比韓國大很多,但是最後北伐去作戰的也隻有十萬人,這蜀國都不能養活嗎?其實蜀國真的是不能養飽三十萬部隊的,因為在東漢的末年跟戰國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征兵上面有瞭很大的變化。戰國的時候,是全民化的冰壁,如果有瞭戰爭,所有達到瞭要求的男性都必須要上去作戰,而在沒瞭戰爭的時候,如果不在守城的話,就要去回傢去種地。
但是在東漢末年的時候,士兵是不去種地的。在有戰事的還會,百姓也不用去戰場上。士兵在日常就是訓練陣法、隊列,還有管理基層上面的人員的辦法,策略上的學習,其實就是當時的士兵是隻需要訓練就行瞭,但是這樣的部隊作戰勇猛,但是因為很多的士兵從來都不參加生產,所以國傢的資源肯定是追不上的,這也就讓蜀國根本養不活更多的部隊,所以這對諸葛亮來說,糧草上面的問題就是非常困難的瞭。

就是因為士兵太職業導致的問題,曹操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實行屯田瞭,讓部隊在沒有戰爭的時候就回傢去種地,就是曹操實行這個計策非常早,所以才讓曹魏根本沒出現缺糧的問題,那蜀國實行的是最晚的,可能是多次北伐發現瞭問題,諸葛亮在第六回北伐的時候才開始使用瞭屯田的計策,但是當時已經是非常晚瞭。最後就導致瞭蜀國成瞭最先被滅亡的國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