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字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最早的符號有多少演變成瞭漢字?
中國文字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最早的符號有多少演變成瞭漢字?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傢參考。
最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發佈瞭一系列較,安陽 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中國文字究竟何時出現?按照西方主流觀點,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距今有3600餘年,比兩河流域的釘頭字晚瞭約2000年。因為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所以中華文明史也隻是3600餘年,而非傳統認知的上下5000年。

西方學者對文明的四項標準:城市、文字、青銅、神廟和祭壇
難道中國文字隻有3600餘年的歷史?其實,考古不斷挖出史前“文字”,或許已經解開瞭真相——中國文字史遠不止3600餘年,隻是西方學者不願認可罷瞭!
談到中國文字史,就不能不提賈湖遺址的刻符。1962年在河南舞陽發現賈湖遺址,考古挖出瞭至少17個刻符,早於甲骨文4500餘年(距今大約8000餘年)。問題的焦點在於,這些刻符是文字,還是沒什麼意義的刻符?
對於賈湖刻符,學者做瞭多方對比研究:部分刻符載體與甲骨文一樣,都刻在龜甲上;賈湖刻符與甲骨文、現代漢字書寫特點基本一致,如先橫後豎,先上後下等;與漢字的形狀與結構基本一致。
正因如此,北京大學歷史系古文字學傢葛英會就認為:“這些符號應該是一種文字”。全國考古學會理事張居中也指出:
(部分賈湖刻符)具有多筆畫組成的組合結構,其中應蘊含著契刻者的某種意圖,記錄瞭一件特定事情,因此應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質。
眾所周知,中國文字是表意文字,與西方拼音文字完全不同,其發展歷程也不一樣,所以判斷賈湖刻符是不是文字的標準,也應該有所不同。顯然,以西方文字標準來判斷賈湖刻符,自然認為這是“莫名其妙的鬼畫符”。
當然,遺憾的是賈湖刻符數量太少,隻有20來個,或許有爭議屬於正常現象。但位於安徽的雙墩遺址,距今7000餘年,卻出土瞭630個刻符(見下圖),豐富多樣,極為罕見。在“蚌埠雙墩遺址刻劃符號暨早期文明起源”研討會上,中國學者做出這樣判斷:
雙墩刻符反映瞭早期雙墩先民的生活形態,已經具備瞭原始文字的性質,是漢字源頭之一!
盡管中國學者普遍認為,雙墩刻符其實就是原始文字,而且是比較成系統,但西方學者依然不認同!
1953年,在西安半坡遺址中,出土瞭一個陶缽,在陶缽口沿上刻的二三十種刻劃符號。著名古文字學傢於省吾認為,半坡刻符是“文字起源階段所產生的一些簡單文字”。另外,該遺址距今有6000—6700多年!
1973年,在南通青墩遺址中,考古學傢在許多麋鹿角化石上,發現瞭眾多刻符。一經發佈之後,立即引起易學界、數學界和語言文學傢的高度重視,普遍認為:這就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比殷墟甲骨文還早2000多年,是易學起源的初始符號。
與江蘇南通青墩遺址刻符同時期的是浙江莊橋墳遺址,出土的刻符更進一步,比如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認為:這些原始文字不像其他單體刻畫符號那樣孤立地出現,而是可以成組連字成句。顯然,都能“成組連字成句”瞭,難道還不是文字?總而言之,在距今5500年以前的史前遺址中,考古專傢挖出瞭很多類似的刻符,以上隻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發現。
至於在距今5000年左右,類似的發現就更多瞭,比如骨刻文(數量極多,很像甲骨文的前奏)、山西陶寺朱文、二裡頭遺址中的夏代水書等。中國學者普遍認為:這一段時間出土的眾多刻符,很多已經和甲骨文極為相似瞭,可以算是文字。
然而,對於考古出土的這些中國文字,西方學者卻一直不認可,甚至認為是“純粹是一派胡言”,全國考古學會理事張居中一針見血的指出!
(漢字)它經歷瞭與西方拼音文字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是西方學者用研究拼音文字起源與發展的理論所無法解釋的,因此也就無法作出正確的推斷......我們不瞭解這些學者是否認識漢字,但至少他關於漢字起源的議論也“純粹是一派胡言”!
其實,不管西方認可不認可,不管這些刻符是不是文字,但這些考古發現,至少都說明中國歷史源遠流長,超出西方人的想象,同時也不可能是“中華文明由西方傳來”,而是中華文明自有起源!
讓人遺憾的是,一些中國學者不管西方學者質疑的對不對,卻死心塌地的認同西方學者觀點,甚至將之奉為圭臬,認為這些純粹隻是“沒什麼文字意義的刻符”,進而推導中華文明史隻有3600餘年。
最早的《說文解字》收錄的漢字9353個,到瞭南北朝《玉篇》收錄漢字16917,宋朝《集韻》收錄漢字53525個,《康熙字典》收錄的漢字47035個,《漢語大字典》收錄漢字56000個。 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收錄的漢字數量越來越多,這個不難理解,從最初東漢的《說文解字》編排於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1990年《漢語大字典》的編撰,在這1800年間,人們對於漢字的創造一直在進行,也因為編撰者的精力和閱歷有限,收錄的漢字難免有遺漏,再加上改朝換代,因為戰亂等原因,一些古籍被銷毀,無法統計,到底中國的漢字有多少個?至今未有準確數據。

20世紀出版的《中華字海》收錄漢字85000個,包含瞭過去字典全部的收錄的漢字,外加上佛經、道藏難字、方言字等等。 北京國安資訊的漢字字庫,收錄瞭漢字91251個漢字,是目前收錄漢字最全的字庫。 我們日常所使用的漢字不過3500個,據統計,1000個漢字已經覆蓋瞭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個覆蓋約98%,3000個可達99%。 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身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不禁覺得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