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李旦一生兩次登基三次讓出皇位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李旦一生兩次登基三次讓出皇位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時間:2019-06-22 10:44:1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還不知道:李旦為什麼三次登上皇位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在唐朝,皇位的權力之爭一直就沒有停過,過程也是相當的殘忍和讓人驚訝。唐睿宗李旦就是在帝王中經常被忽略的小角色,但其實並不是的,有很多人,對於他有誤解。他的這一生兩次登基,三次讓出皇位,讓誰說也是非常傳奇的人物。

李旦是武則天的孩子,他第一次登上皇位,是以豫王的身份取代瞭他的皇兄:李顯,也是武則天廢掉李顯成為廬陵王的第二天。這個時期的武則天對朝廷的局勢和掌控力都有些不足,如果唐突的改朝換代,隻能引來眾多的反對者,所以說你李旦也就順理成章地被分為瞭新的君王。

到武則天開始使用周歷的第二年,我昨天又出瞭個新招,很快就非常多的人請求武則天改朝換代,你李旦見狀也請求母後登上大堂,並且強求自己姓武,睿宗的這個舉動,正是給瞭自己的母親一個臺階下,也同時相當於是給自己買瞭一份巨額的保險求得平安。武則天猶豫瞭一番之後,便同意瞭兒子和大臣們的意見,建立周,賜姓武,名字也改為瞭“輪”。

後來,武則天就把已經貶出去的李顯召瞭回來,武則天將他接回皇宮裡,即想監視他,又想看看他跟李旦兩個人誰更優秀一些。因為年邁的,他必須考慮到繼承皇位的問題,接回瞭李顯,就說明這個兒子是有繼承權的。原本小心翼翼地活在母親的陰影下的李旦,立刻就明白瞭她的意思,便讓自己變得知情識趣瞭,也同事為自己加瞭不少的分。李旦的謙讓反而是保護瞭李顯,在這一同時李顯也脫離瞭武則天的監視。

後來發生瞭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封立中宗。為瞭表示對弟弟的謝意,後來封李旦為安國相王,又是一次別出心裁地把他立為瞭皇太弟。對於這個稱呼,李旦一再推辭,李顯隻好聽他的瞭。

幾年之後,中宗被韋後和安樂公主殺死瞭,韋後的權利就非常大瞭,這個時候李旦就表現出瞭非常高超的政治智慧。還是像以前一樣逆來順受,但是躲過瞭韋後的政治迫害,韋後也走到瞭窮途末路。李旦得兒子李隆基最後把韋後誅殺瞭,廢除瞭少帝李重茂,擁立自己的父親登上皇位,重新登基。

李旦在即位的第二個月的時候,作為回報,將李隆基封為皇太子,但是李旦的妹妹太平公主在這個時候與李隆基產生瞭權利之爭,受到太平公主的蠱惑,他曾一度想要廢掉太子。但是最後還是理智的,想要盡快的,把這個位置留給李隆基。

做瞭兩年多的皇帝,終於把自己的皇位傳給瞭他的兒子李隆基,也自稱是太上皇帝,本來他是打算全身退出的,但是不知道怎麼抽瞭風,與兒子打成瞭政治的協議:三品以下的官員是李隆基說瞭算,三品以上的官員或者是認命都要自己說瞭算。每隔三五天,他都要在太極殿聽取朝臣們的上奏。

雖然李旦做瞭太上皇,但是太平公主仍然不肯罷休,甚至更加厲害的,去跟李隆基爭鬥,李隆基也不是一個好相處的人,終於在繼位後的第二年先發制人逼得太平公主自盡瞭。李旦得知瞭這個消息的第二天就把自己的權利都放棄瞭,並且主動的搬走離開瞭皇宮的太極殿。

李旦的三次退讓,其實都是不情願的,但是為瞭能夠保住性命,不死於非命,才不得不讓。他覺得權利和生命相比較,還是生命更加重要一些,隻要活著,一切皆有可能,如果說自己讓的慢瞭,也難免會有傷害自己興明的事情發生。李旦的這一行為,被現代人稱為是:隻要不忘記自己的初心,才能得到想要的!

武則天一共生下瞭他們兄妹六個,但是活到最後的就他一個人,說明他是非常聰明的,機智的。他知道,王朝中因為爭奪權力,死於非命的人非常之多,李旦不是雄才略大的人,但是他懂得明哲保身得善終。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