訥親和珅前最紅的人,為什麼會被乾隆殺掉?
你真的瞭解軍機大臣訥親,和珅前最紅的人,因奇葩錯誤,被乾隆用老祖刀斬殺嗎?小編給大傢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乾隆是個長壽的皇帝,在他的統治生涯中,湧現瞭幾個大紅人,除瞭我們熟知的和珅,之前還有一個訥親。要論起來,要不是訥親自己作死,被乾隆用老祖刀斬殺,或許就沒有後來和珅什麼事瞭,訥親聰明一世,到頭來卻因為耍小聰明,犯瞭奇葩錯誤,陰溝裡翻瞭船。
訥親,全名鈕祜祿·訥親,在雍正朝已經嶄露頭角,因為機靈、善於辦事,在加上是勛貴之後(康熙朝輔政大臣遏必隆之孫),往上升的速度極快。雍正死前兩年把他拔擢到瞭軍機大臣的位子,等到乾隆繼位,對他更是恩寵有加,不僅封瞭一等果毅公,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後來直接成為保和殿大學士,要知道保和殿大學士是諸殿學士之首,尊不可言。這個時候,可以說訥親就是清廷的二號天子,天下隻有乾隆比他高一級,地位遠遠超過後來的和珅。人說籠屜裡的饅頭——自我膨脹,這話一點不錯,訥親自以為得瞭皇上寵愛,就可以為所欲為,但很快有一件事就讓他惹瞭禍。
大小金川土司造反,清廷派兵平叛,川陜總督張廣泗作戰不力,有損軍威。於是乾隆想到瞭自己的寵臣訥親,他讓訥親趕赴前線,統籌全軍,督導作戰。訥親雖然是個文臣,沒怎麼打過仗,但是乾隆給他瞭最大的授權以及兵馬糧草的支援,可以說勝算很大。大小金川的土司修建瞭很多碉堡,依靠地形負隅頑抗,訥親一到前線就吃瞭敗仗。
其實,一場敗仗並不代表進攻是錯誤的,清軍隻要堅持進攻,步步為營,一個一個拔掉碉堡,最終肯定能獲勝。因為吃瞭敗仗,訥親放棄瞭進攻,也開始修建碉堡,打算跟叛軍打持久戰。他還得意洋洋地給乾隆上書,說自己學習敵人的方法,也用碉堡來戰鬥。並向敵人表明,清軍準備常駐在這兒瞭。
奏折傳到瞭乾隆那裡,惹得皇帝龍顏大怒,虧訥親還是諸學士之首,居然想出這樣一個餿主意。清軍人馬眾多,本來就是要用雷霆之力,一舉拿下金川,而且歩卒眾多,每耗在金川一天,就是一筆驚人的支出,另外,你修建瞭那麼多碉堡,等到戰勝撤退,當地人是不是可以用清軍修建的碉堡再次造反?所以,此次作戰就是要速戰速決,不可能接受常駐修碉堡的打法。但為瞭保全訥親的面子,同時暗示他改變方法,乾隆耐著性子給訥親回瞭一句話:
已經不是再三,而是再四,就是說皇帝已經考慮到瞭各種情況,修碉堡行不通,你趕緊進攻吧!訥親這時候就開始作死瞭,他真以為乾隆沒有明白他修碉堡的意思,他又給皇帝上書,聲明修建碉堡是要麻痹敵人,希望皇帝明年再派三萬精銳前來,一舉消滅敵人。這封折子剛遞上去,他想瞭想,又寫瞭一封折子,這次的說法跟前一個折子完全相反,他強調敵人很狡猾,估計沒有好幾年時間,根本打不下來,希望皇帝繼續送錢糧來。
這兩封折子徹底惹怒瞭乾隆,訥親前後說法矛盾,是把他乾隆當傻子瞭嗎?另外乾隆從探子那獲得消息,訥親和張廣泗互相不和,各自看對方笑話,把軍機當兒戲,以致屢屢戰敗。乾隆立刻下令訥親和張廣泗返回京城。訥親這時候又開始作死,給乾隆上書說他正準備回京官復原職,繼續當大學士,這個前敵指揮太沒意思。
乾隆從憤怒一下變得徹底失望,這個訥親實在是太垃圾瞭,虧自己還讓他當第一寵臣。於是下令侍衛逮捕訥親,同時拿來遏必隆的寶刀,讓訥親自盡。就這樣,訥親退出瞭歷史舞臺,這年是1749年,巧合的是,1750年和珅就出生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