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亡於二世是胡亥一個人的錯嗎?扶蘇繼位能否扭轉乾坤?
秦朝亡於二世是胡亥一個人的錯嗎?扶蘇繼位能否扭轉乾坤?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傢參考。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歷史上出現瞭兩個短暫的大一統的朝代,那就是隋朝跟秦朝。嬴政在位數十年間,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三十九歲時完成統一大業,建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傢——秦朝,可惜在秦二世的時候就被滅亡瞭?這是誰造成的呢?

正是因為三皇五帝的昭著功績,後續的夏商周三朝君主,沒有一人敢稱皇道帝,隻是稱王而已,就是怕德行遠不及三皇五帝,稱皇道帝惹後世恥笑。
但偏偏就有人做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把皇帝攬到自己頭上,這個人就是秦始皇嬴政。嬴政在位數十年間,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三十九歲時完成統一大業,建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傢——秦朝,便自以為震古鑠今,無人可及,遂將三皇的皇字,五帝的帝字,合成瞭一個名詞,叫做皇帝,並用這個詞作為自己的稱號。
秦始皇用無數的鮮血鑄成的江山,又用殘酷的刑罰去加強統治,他昂然自大,惟我獨尊。言莫予違,獨斷獨行,生殺予奪,惟我所為。他一手創建瞭我國的君主專制,這種制度雖然在他手中隻勉強支撐二世,卻往後延續瞭幾千年。
秦亡於胡亥,禍首在於始皇。下面我們就詳細來聊一聊“秦亡二世,究竟孰之過?”
通常來說,大傢夥公認的導致秦朝滅亡的兇手無外乎以下四個人:
兇手一:胡亥
如果非要給大秦的滅亡找出一個元兇的話,胡亥無疑是第一人選。若不是他篡位奪權,豈會有公子扶蘇飲恨自殺;若不是他偏愛寵信,哪來的趙高獨斷專行;若不是他貪圖享樂,又怎麼會把大秦生生給敗光瞭。送胡亥一頂“昏君”的帽子,那可真是一點兒也不過分。同樣是二世而亡,隋煬帝楊廣就要強瞭不少,至少人傢修瞭大運河、遠征高麗,有點成績拿得出手。而可憐的胡亥,到死還重新著趙高這廝。
兇手二:趙高
正是在他的引誘下,胡亥朝著昏君方向一去不返。而在他的眼裡,李斯是棋子,蒙氏兄弟是棋子,就連皇上胡亥也是棋子。當年秘不發喪隱瞞秦始皇死訊的時候,他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而等到在大殿之上公然指鹿為馬的時候,他則是把野心赤裸裸地亮瞭出來——他要主宰一切!靠著欺上瞞下的伎倆,趙高一邊把胡亥哄得開心的不要不要的,另一邊又幾近於取而代之,徹底掌控瞭整個國傢大權,殺李斯、殺蒙氏,橫征暴斂、濫加徭役,一個人把一個國傢攪得天翻地覆。秦朝末年民憤如此嚴重,很大程度上都是趙高的“功勞”。
兇手三:李斯
首先呢,我們必須要承認李斯是有功於秦國的,當年秦王掃六合實現大一統之初,多虧作為宰相的李斯統一五銖幣、劃歸度量衡,還有一個“焚書坑儒”雖然歷來為人所不齒,但在當時卻實實在在促進瞭秦代社會的發展和融合。然而李斯的失敗從他對趙高心懷仁慈的那一刻便開始瞭。明知道趙高是個禍國殃民的賊稱,李四卻為瞭打擊政敵而對其拉攏,甚至還沆瀣一氣串通趙高幫助胡亥篡位。到最後李斯身陷囹圄慘死其中,完全就是一出自作自受的鬧劇。而他的死,也徹底拉開瞭趙高無法無天一傢獨大的序幕。

兇手四:嬴政
前面我們所提及的,都是導致秦朝滅亡的直接性因素,但卻忽略瞭一個根本性人物,那就是大秦的締造者始皇帝嬴政。他是不是也該為秦的滅亡負責呢?沒錯!秦之亡,除瞭亡在暴政上,還亡在嚴刑峻法上。而法傢這一套,正是當年嬴政所大力推崇的,而且他不光自己用,還留給瞭後輩們。正所謂“有壓迫就會有反抗”,更何況是這麼強烈的壓迫呢?
當然瞭,如果我們以辯證的眼光來看,嬴政所推崇的嚴刑峻法是他能夠蕩平六國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他能夠做出的最好選擇。
事實上,完全把秦亡的黑鍋扔給某一個人並不準確,畢竟一人之力無論如何也是決定不瞭歷史發展的。當嬴政的嚴刑峻法,搭配上奸邪的趙高、利欲熏心的李斯和昏庸無能的胡亥,一顆老鼠屎能壞一鍋粥,那這四個傢夥湊一塊就足夠把根基未穩的大秦帝國給糟蹋瞭。
試想,若公子扶蘇即位,秦朝又該怎樣發展?
公子扶蘇即位,會施行仁政。他充分認識到多年戰亂,民不聊生,人民苦不堪言,社會需要發展。他會休養生息,大力發展生產,給與農民一定的土地,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他會改變爵位軍功制度,令軍隊不隻是通過戰爭才能加官進爵。加強北方邊防,防止匈奴的進攻。
文化上會避免秦始皇焚書坑儒的事件發生,各傢各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見解,使得民敢言。且扶蘇重儒學,加上秦國法學深入人心,此時秦國應該會儒法並重。

扶蘇素有賢名,是秦朝統治者中具有政治遠見的人物。他認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對實行“焚書坑儒”、“重法繩之臣”等政策,以至陳勝、吳廣起義時仍然借扶蘇之名,而到百姓的擁護,可見這樣一個如果繼位,采取重儒術,“與民休息”,其政策大致和漢武帝的繼任者相近,秦朝極有可能走上大漢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