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摳門”是好是壞?歷史上最“摳門”的兩個皇帝摳出不同的世界!

“摳門”是好是壞?歷史上最“摳門”的兩個皇帝摳出不同的世界!

時間:2019-06-24 16:05:5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摳門”是好是壞?歷史上最“摳門”的兩個皇帝摳出不同的世界!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我們經常說越是有錢的人就越摳門,其實在古代也有兩個皇帝也是非常摳門的,他們就是道光皇帝跟宋太祖趙匡胤。那麼我們今天來說說他們的摳門是表現在哪些方面。

話說,古時候有一個財主,愛財如命。去寺裡燒香看見廟門上刷的金粉,他要摳瞭帶走,所以,就有瞭“摳門”這個詞語 。之後,“摳門”的意思則是說:吝嗇到連個門把手都舍不得裝,開門的時候不得不用手去摳門縫,摳門就誕生瞭。所以,大傢把吝嗇的人說成是摳門。

趙匡胤雖然出身望族,但是,他的傢族早在他出生前就已沒落。趙匡胤歷盡生活的艱辛,後來,成瞭皇帝後,仍不忘保持吝嗇的傳統。

按說皇宮金碧輝煌,所有裝飾都應遵循“隻用最貴,不用最對”的原則。然而趙匡胤卻要求一切從簡,就連皇宮裡的窗簾,都是用便宜的青佈縫制的。趙匡胤本人更是節儉的“發燒友”,除龍袍外,他的常服全部是粗佈制成,而且,總是洗瞭再穿,穿瞭又洗,很少置辦新衣服。

在歷朝歷代的內廷中,趙匡胤的內廷是最簡樸的。伺候皇室的宦官隻有五十餘個,宮女僅有二百名。就算是這樣“寒酸”,趙匡胤仍覺不足,某次,還遣散瞭五十名宮人,以縮減內廷編制。趙匡胤登基後的第一個七夕,為太後和皇後準備瞭“豐厚”的節禮:太後三貫銅錢,皇後一貫半。

要知道,在小說《水滸》中,楊志的寶刀都值有三千貫。

某次,永慶公主覲見趙匡胤,趙匡胤見掌上明珠到來,自然十分高興,但是,一見公主身上的衣服,頓時冷下臉來。隻見,公主穿著一件華麗的外套,上面用五顏六色的絲線繡滿瞭鳳凰的羽毛,在陽光下閃亮奪目。趙匡胤陰沉地說道:“從今天開始,不要再穿這件華服。”永慶公主非常不理解父親的想法,嘟囔著嘴說道:“皇宮裡面有那麼多名貴的佈料,我是當朝公主,穿些漂亮的衣服過分嗎?”

趙匡胤厲聲喝道:“就因為你是當朝公主,所以,才不應該穿著這麼名貴的衣服四處招搖。民間女子看到你的漂亮衣服,便會爭相效仿。東周時期齊桓公喜歡穿紫色的華服,結果齊國百姓紛紛效仿,導致齊國的紫佈價格翻瞭好幾倍。你這件衣服上用瞭多少金絲?多少孔雀的羽毛?你知道制作這樣一件衣服要用多少錢嗎?倘若老百姓都學你的穿著打扮,每年會浪費多少錢財?如今你的生活已經非常優越瞭,千萬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

公主聽罷,悻悻而去。

宋太祖不僅對身邊的人苛刻,對自己也非常嚴格。根據史料記載,趙匡胤某天晚上沒吃飯,餓得睡不著覺,突然想到瞭美味的羊肝,又不想鋪張浪費,隻能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地打滾。宦官見瞭,便問道:“皇上有什麼吩咐嗎?我們一定照做。”趙匡胤說道:“還是算瞭吧,如果我吩咐下去,今後每天你們都會殺一隻羊,太浪費瞭。”結果,趙匡胤硬是餓著肚皮睡著瞭。

趙匡胤之所以如此節儉,自然有他的苦衷。

五代十國的皇帝們個個窮兇極奢,帶動手下的大臣們也跟著攀比成性,最終,倒黴的還不是老百姓?

宋太祖坐上龍椅後,決定改變社會的風氣,發展民生。趙匡胤的確起到瞭帶頭作用,北宋初期的大臣們竟也開始崇尚節儉。每逢地方官走馬上任,原本頗為奢侈的排場不見瞭。一些小官赴任時,往往穿得非常樸素,佈衣草鞋,與普通百姓沒什麼區別。

這種為天下守財的精神,的確為建國後的北宋充盈瞭國庫。然而,趙匡胤卻並不是個守財奴,在該花的錢上從不含糊。面對盤踞在邊境的契丹,趙匡胤並未窮兵黷武,榨取老百姓的血汗錢發動戰爭,而是從國庫中出錢向契丹人購買地盤。

例如:趙匡胤曾向契丹提出“備價取贖”的辦法,花重金“求購”失地燕雲十六州。並且,趙匡胤雖然節約,但是,在犒賞大臣時卻出手大方。侍中范質臥病在床,無法上朝,趙匡胤聽說後立即派人送去兩百兩黃金及一千兩白銀,還有兩百萬銅錢和若幹絹佈。

沒過多久,開國功臣趙普又生病瞭,趙匡胤又賞賜白銀五千兩,絹佈五千匹。趙匡胤為瞭犒勞這些為國鞠躬盡瘁的功臣,不惜重金嘉獎他們的功勞。這些錢與趙匡胤送給母親妻子的節日禮物相比,不論是數量和價值都是天壤之別。

史學傢陳寅恪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有趙匡胤這樣的開國之君,趙宋走向繁榮昌盛是必然結果。從趙匡胤的所作所為來看,他的“摳門”與後世道光皇帝的“摳門”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

按說,作為一個帝國的接班人,倡導節儉本是無可厚非之舉,但是凡事都不能做過頭,否則就變味瞭。

公元1821年,道光的老爹在駕鶴西去後,正是成為瞭大清江山的掌舵人瞭。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道光的這把火,初登大寶便迫不及待的燒到節儉這個事情上瞭。原來,新皇帝覺得自己一個人摳門還不頂用,還得上行下效,體長節儉,小皇帝誓把大清打造成一個節儉型的模范國傢。於是,道光皇帝剛上任就頒佈瞭一份紅頭文件,名為《禦制聲色貨利諭》 ,號召天下臣民一起為瞭節儉而努力奮鬥。

剛開始,大傢對這件事情是明顯帶有抵制情緒的。設想,當你過慣瞭大魚大肉的日子,突然叫你每天吃咸菜,啃窩窩頭,你會願意嗎?然而,大傢沒想到的是,新上任的年輕皇帝是玩真的。這位帝國的新任統治者,不僅是語言上的巨人,更是行動中的超人。在諭旨下達後不久,道光馬上就打響瞭節儉的第一槍,道光下令:停止各省的皇傢進貢。道光企圖把皇傢打造成全國例行節儉模范部門。

往後的日子裡,道光皇帝更是帶頭節儉。例如,道光日常的辦公用品隻用普通的毛筆、墨、硯臺,還把那些禦用的毛筆、墨和硯臺分發給大臣使用。吃飯每餐不過四樣菜肴。衣服穿破瞭就打上補丁再穿。同時規定:嬪妃平時不得穿錦繡的衣服。除太後、皇帝、皇後以外,非節慶不得食肉。這哪裡是皇宮的生活,簡直是難民營的生活。

之前還在觀望的大臣們,看到宮裡這番情景。頓時一改常態,開始以學習道光皇帝節儉作風為榮瞭。“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於是,一個歷史上聞所未聞的荒誕情景出現瞭,滿朝大臣個個衣衫襤褸的出現在朝堂之上,談論國事。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丐幫的一次聚會活動。看見滿朝大臣都是乞丐裝,道光皇帝那是一個舒服,對自己的模范作用相當滿意。

於是,忽然之間,滿朝文武皆以衣服上的補丁多少為榮。然而,這樣朝廷自上而下的節儉活動,卻出乎意料的讓京城的舊貨市場火爆瞭。據記載,當時買一件破爛衣服的價格,幾乎是買一件新衣服的兩倍以上。道光皇帝衣服上的一個補丁,內務府更是花費瞭一千兩白銀。如此目凳口呆的“節儉”行為,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據史書記載,有一次早上朝會,道光問頗受寵信的大學士曹振鏞在傢吃雞蛋要花多少銀子時,曹振鏞謊稱自幼患有腹脹氣滿的毛病,生平從未吃過雞蛋。道光竟信以為真。

原來,內務府上報的宮內夥食花銷,道光吃一個雞蛋的價格是5兩銀子。這樣的智商和眼界都能當皇帝,難怪會在鴉片戰爭中一敗塗地瞭還不知道英國在哪裡。

他們一個是為瞭節約民力休養生息,另一個則是因小失大的表面文章,高下立判。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