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史上最倒黴的狀元,不到一個月就被處死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明朝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古代的科舉制能夠發明,無疑是很多寒門子弟的福音。正是因為有瞭科舉制,寒門子弟才能夠出人頭地,走入仕途。在歷史上,寒門子弟做大官的不在少數。從隋朝時期,科舉制就已經出現瞭,隻不過沒有發展起來。
直到到瞭武周時期,武則天的出現才讓科舉制得到瞭大肆發展,總的來說科舉制的好處是很多的。歷朝歷代的科舉制都有區別,不過總的來看區別不是很大。古代的科舉中,能夠做到狀元,無疑是非常厲害的。

狀元無疑是光宗耀祖的,從科舉制誕生以來,狀元的數量都是數的過來的,在歷史上能夠高中,是每一個寒門子弟追逐的目標。在明朝時期,科舉制已經實施瞭上百年的時間,這一時期同樣應用科舉制。
寒門子弟能夠高中狀元,無疑是光宗耀祖,同時也有瞭一個好的前程。不過高中狀元是走入仕途的一個途徑,走入仕途之後,這就要靠自己的能力瞭。一般情況下,狀元都是由皇帝親自考試,而且是親自冊封的。

明朝時期出現瞭一位最倒黴的狀元,本來該前程似錦,結果因為犯瞭不可原諒的錯誤,導致瞭命喪黃泉。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都是非常少見的。這位狀元生活在朱元璋時期,本該輔佐朝政的,結果因為一個錯誤導致瞭自己的死。
這位歷史上倒黴的狀元就是陳安。洪武三十年,朱元璋已經七旬,此時的朱元璋已經預感自己的陽壽可能不多瞭。洪武三十年,朱元璋主持瞭人生最後一次科舉。在這一年的科舉中,朱元璋非常用心,畢竟這是關乎子孫後代的。
陳安是非常有才華的,他是“閩南十才子”之一。同時也是明朝第六位狀元,可是這位狀元的生平經歷卻不是很好。陳安能夠奪得第一,沒什麼好奇怪的。可是朱元璋查看中舉的才子之後發現瞭問題,中舉的才子全是南方人士。
按理說歷史上出現這樣的情況,實屬罕見。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北方的士子不服,於是朱元璋開始命人找尋原因。經過瞭嚴格的審查之後,卻沒有發現問題所在。可是北方士子依然不服。結果朱元璋一怒之下將主考官給發配邊疆瞭。

這事還沒完,本以為主考官發配邊疆就算瞭,可是北方士子依舊不服氣。最終朱元璋將這些負責科舉的所有官員全部徹查瞭一遍,甚至是包括中舉的才子。這樣一來,陳安就倒黴瞭,本來該中狀元的他,最終被車裂而死。
一個寒窗苦讀數十載的學子好不容易一朝功成名就,結果因為北方士子的不斷上書,造成瞭大量的損失。朱元璋從頭開始進行篩選,結果倒好,這次選上來的全是北方士子。這真是朱元璋人生中的敗筆。
陳安在經歷篩查的時候,發現沒有明確批語,被定為“有惑聖覽”,被革除功名、處死。這時候僅僅距離陳安做狀元不過二十天的時間。這陣經歷瞭從人生的高處一下跌落到瞭低估,不過陳安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最終的朱元璋將陳安處死。現如今看來,朱元璋這樣做,一方面是籠絡北方士子,另一方面就是朱元璋老年昏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