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高拱是一個老憤青?高拱是個好人還是個壞人?
為什麼說高拱是一個老憤青?高拱是個好人還是個壞人?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高拱是明代嘉靖、隆慶時大臣。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階薦,拜文淵閣大學士。隆慶五年(1571年)升任內閣首輔。明神宗即位後,高拱以主幼,欲收司禮監之權,還之於內閣。與張居正謀,張居正與馮保交好,馮保進讒太後責高拱專恣,被勒令致仕。萬歷六年(1578年)卒於傢中。

高拱出身比較好,他們傢世代為官。作為“官N代”的他從小就接受瞭良好的教育,但傢庭的優渥也養成瞭他傲慢的性格,看誰不爽都敢噴,敢懟。這樣的性格自然容易得罪人,但是高拱是個精力特別旺盛的人,得罪瞭人也不怕,繼續懟回去。高拱噴過當時權傾天下的嚴嵩,懟過官場老狐貍徐階,懟過首輔陳以勤,和大學士殷士儋肉搏。有人曾經說過,看一個人有多厲害,你要去看他的對手是誰?同理你要看一個人有多能懟人,你要看他懟的人是誰。看看高拱懟的人,就知道他在懟人方面成就有多高瞭。在他面前什麼王校長,小鋼炮,統統不夠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高拱的“憤青”史,額,奮鬥史。
嘉靖時,嚴嵩手握大權,在朝堂上說一不二,百官多畏其權勢,一些不要臉的官員每次見到他都恨不得跪舔,比較要臉的官員見到他也是小心翼翼。當時大約隻有高拱每次見到嚴嵩比較隨意和傲慢。然而這還不是重點,有一次高拱去嚴嵩傢找嚴嵩,由於當時想來報嚴嵩大腿的人挺多的,嚴嵩的管傢也見多瞭大官,看見高拱隻是個五品的官員,也沒把他當回事,愛理不理的叫高拱候著。
高拱平時就是眼睛長腦袋上的人物,在嚴嵩傢受到一個下人的怠慢,心裡好氣,但是顧忌身份,沒對一個下人發火。後來嚴嵩出來迎接他,他故意大笑一聲,嚴嵩見他突然大笑,心想難道我眼屎沒擦幹凈?忙問他為何發笑。高拱道“剛才看見大人出來,在場的官員都特別恭敬,不由得想起瞭韓愈的詩,“大雞昂然來,小雞悚而待。””
此話一出,場面頓時極度尷尬,因為高拱把嚴嵩比作大雞,把在場的官員都比作是小雞,把所有的人都罵瞭一遍。這時在場的一些官員表面上臉色很難看,心裡卻在狂笑道“有人要倒黴瞭,有人要倒黴瞭。”然而出乎他們意料的是,當朝首輔嚴嵩並沒有生氣,反而哈哈大笑,摸著高拱同志的頭誇他真幽默。這讓現場的一些官員眼珠子掉瞭一地,以為自己見的是假嚴嵩。這其中的緣由他們不明白,但是高拱卻是明白的,高拱雖然傲慢,但絕對不是傻子,相反他很聰明,他看準瞭嚴嵩想拉攏他,不會輕易地和他鬧翻。

後來,徐階整垮瞭嚴嵩,成瞭當朝首輔,他很看重高拱,就提拔瞭高拱讓他入閣。徐階本來以為自己這樣做,高拱好歹會感謝自己,結果高拱完全不領情,進閣後處處和徐階作對。明朝嘉靖時期,內閣值班室在皇帝寢宮旁邊,方便皇帝隨時召見,作為臣子誰不想離皇上近點,好揣摩皇帝心思,所以閣員們都爭著住值班室。
剛開始,嘉靖皇帝看到瞭覺得臣子們都很忠心,後來一想,都跑到值班室來,誰去處理內閣事務?讓他們排班,留一個在值班室。這時徐階覺得自己是老資格,又是首輔,就說皇帝離不開自己,自己必須留。聽到這話,高拱就炸毛瞭,陰陽怪氣地說:“您是老資格瞭,當然要留下來。我這種小新人和李春芳,郭樸就隻能去內閣處理事務。”一聽這話,徐階臉皮再厚也掛不住瞭,拂袖而去。
但這事並沒有就這樣結束,徐階不是嚴嵩,連嚴嵩都被他玩死瞭,何況是高拱呢?很快高拱就倒黴瞭,被徐階趕回老傢去瞭。但這事還是沒有結束,因為高拱是個生命不息,懟人不止的王者憤青。回到老傢的他並沒有消停,反而在積極活動,和一些大太監聯絡,不久徐階自己退休走瞭,高拱馬上就重新回到內閣瞭。
回到內閣後,高拱馬上開始懟人大業,在他的擠兌下,當時的首輔陳以勤被迫退休。聽說陳以勤被迫退休後,另外一名內閣閣員殷士儋坐不住瞭,就去找高拱理論,結果說不過高拱,說不過怎麼辦,殷士儋是個直男,很直接,立馬就動手瞭。兩位朝堂重臣就這樣和街頭的流氓一樣不顧形象打瞭起來。雖然不知道誰更吃虧,但最後應該算高拱贏,因為打完這一架後,殷士儋就自己走瞭。這件事情告訴我們,懟人還是要選好對象,萬一對方是個喜歡用拳頭講話的,你就和他講道理,不要懟瞭。

高拱懟完殷士儋後還是沒有消停,因為內格裡還有一個資格比他老的李春芳,明朝慣例資格老的默認是首輔。還好李春芳是個識相的老實人,一見高拱要搞事情瞭,馬上就自己走瞭。這時,內閣就剩下瞭新入閣的張居正和高拱的同鄉郭樸。這兩個人一個沒分量,一個和高拱穿一條褲子。這下高拱終於手握大權瞭,按理來說應該消停瞭。
但高拱就是高拱,不一樣的煙火,他覺得徐階的退休生活太愜意瞭,就開始懟他。這次他學聰明瞭,沒有直接針對徐階,因為徐階雖然退休瞭,但故舊滿朝廷,還有影響力。於是他就用瞭一招借刀殺人,讓海瑞去當刀子,因為他知道海瑞太正直瞭,不會因為徐階提拔過他就網開一面。於是趁著海瑞整頓田制整頓到徐階傢的機會,狠狠地修理瞭徐階,讓他的兒子去充軍,還好徐階的學生張居正保護瞭徐階,才讓高拱沒有繼續整徐階。
再後來,懟人懟多瞭的高拱終於被太監馮保和張居正給趕下臺去瞭。雖然這不是他第一次被趕下臺,但這次他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瞭。趕下臺後的高拱很鬱悶,但還是沒有放下自己的懟人大業,開始寫書罵馮保和張居正,動不動就稱張居正為荊人,罵馮保是閹豎,噴他們一臉。總結高拱的一生,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也。

但是一個意外,讓高拱最終走向瞭權力巔峰。這個意外就是嘉靖31年(1552年),裕王朱載垕開邸受經,高拱被選中,進府給裕王當老師。其實給一個藩王當老師,一看就是沒路子的那種。皇太子朱載壡死瞭2年,嘉靖沒有重新立儲,原因就是想立景王朱載圳。所以裕王朱載垕的處境就微妙瞭,高拱用瞭9年的時間,培養瞭與裕王朱載垕深厚的感情,朱載垕非常依賴高拱。
人要是走運,誰都擋不住。本來一個不受待見的藩王,誰也不曾想命運選擇瞭他,景王朱載圳也死瞭。那就剩下裕王朱載垕瞭,大明的儲君不是他也是他瞭。而陪著這個苦命的藩王熬出來的老師高拱,很快也迎來瞭自己的好運,高拱升禮部尚書,嘉靖將高拱詔入自己修道的地方直廬,並誇獎高拱青詞寫得好,還賜瞭飛魚服。嘉靖45年(1566年)3月,徐階拋出橄欖枝,買高拱人情,舉薦高拱以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

從此開始,高拱跟徐階的矛盾開始爆發。高拱仗著自己背後有朱載垕,他並沒有買徐階的人情,因為入閣此時對他來說,隻是遲早的事情,並不需要給徐階賣人情。徐階還有另一手棋,那就是在嘉靖43年(1564年)舉薦張居正為裕王朱載垕的侍講侍讀。這其實就不一樣瞭,張居正雖然也是朱載垕的老師,但是再給朱載垕當老師的同時,還兼任瞭國子監司業,這就意味著張居正即抓住上層背景,有抓住瞭即將進入官場的人脈資源。於是隆慶元年,張居正也順理成章入閣瞭。
從徐階對張居正的這個安排,可以看出:第一,他已經意識到高拱將是他強大的對手;第二,他害怕高拱會像自己清算嚴嵩一樣清算自己;第三,張居正能力不在高拱之下,而且是自己的學生,自己致仕以後,就得靠張居正周全瞭。
果然高拱一到內閣,就成瞭霸道總裁瞭,他的憤青勁上來,連徐階都懟。內閣就在嘉靖修煉的隔壁設瞭值班室,目的你懂的,第一時間聆聽聖訓,所以內閣的人削尖腦袋也要開值班。但是誰敢跟徐階搶啊,那可是鬥倒嚴嵩的主。所以高拱開懟瞭,“您是老資格瞭,當然要留下來。我這種小新人和李春芳,郭樸就隻能去內閣處理事務瞭。”
結果很自然徐階出離憤怒瞭,把高拱趕回傢種地去瞭。但是趕任的徐階最終還是離休回傢當大地主去瞭。因為太監陳洪的提醒,朱載垕就很快想起瞭自己的高老師。

內閣按進閣的時間來排段位的,出去瞭再回來的,隻能往後排。但這對高拱無效,他的辦法就是懟人,把人懟光,我就是老大。首輔陳以勤被迫退休;直接動手打瞭殷士儋,把他打回傢種地去瞭;嚇跑新首輔李春芳;同鄉郭樸立刻跪地喊老大;而張居正也是乖得不要不要的,表示首輔的位置天經地義留應該屬於高拱高閣老的,是不容爭辯的!
收拾完內閣,高拱開始清算“大貪污犯”徐階,高拱的手段毒辣,讓人意想不到。他動用瞭海瑞去清算徐階。海瑞的耿直,令人跪喊“海閻王”,差點沒要瞭徐階的老命,結果硬是讓徐階的兒子去充軍瞭。徐階送瞭三萬兩銀子,向張居正求救。高拱得到瞭消息,張居正被懟得魂不附體。但是詭異的事情發生瞭,高拱竟然沒有追究張居正,但是他犯瞭一個錯,他把這個當做把柄動不動就去威脅張居正。張居正之後就更裝孫子瞭。
但是很快朱載垕不行瞭,其實高拱的最大危機來瞭,但是高拱對此並沒有清晰的認識,他覺得我還是首輔,萬歷年幼,朱載垕這麼信任自己,自己必然是顧命大臣。還是張居正很快還是發現瞭問題的關鍵,如果沒有瞭朱載垕,權力就轉移到瞭十歲的萬歷身上,其實就是萬歷的母親李皇後身上。朱載垕喜歡高拱,萬歷和李皇後則未必。
所以必須要找盟友,很快張居正找到瞭自己最可靠的盟友馮保。馮保對高拱是恨之入骨的,因為第一次自己隆慶元年提督東廠兼管禦馬監。當時司禮監缺一名掌印太監,按資歷應由馮保升任,但高拱推薦禦用監的陳洪掌印司禮監。等到陳洪罷職,高拱又推薦掌管尚膳監的孟沖補缺。陳洪對你有恩,也就罷瞭。後來你又弄個廚子是幾個意思?於是馮保和張居正密議,達成共識,各取所需,一個要掌印太監的位子,一個要內閣首輔的位置。

這樣一來,高拱傻眼瞭。因為最終的批紅蓋章的權力鬥集中到馮保手裡瞭。這就意味著自己什麼事情都是在請示馮保瞭。而且馮保和張居正結成同盟。自己相當於被排除出權力遊戲瞭,雖然自己仍然是內閣首輔,輔政大臣。高拱出離憤怒瞭,他口無遮攔,隨心所欲。結果因為“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而被搞倒!徹底沒有機會再回到內閣。
不過高拱在任時,政績還是非常好的。雖然人緣不大好,但是功績還是深得人心的。馮保恨高拱不死,炮制瞭“王大臣”事件,想徹底搞死高拱,結果反而砸可自己的腳。所以,在嘉靖45年到萬歷元年的內閣中,因為有瞭高拱,而變得不太平。但是大明帝國因為有瞭高拱,而開始變得太平。從人品而言,徐階、張居正和馮保與高拱相差甚遠。但是黨爭政治中,隻有贏傢和輸傢,沒有好人於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