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把遼國元帥射死,遼國為何就方寸大亂瞭?
在北宋建國之前,中原政權就一直和遼國紛戰不斷,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後,仍不停出兵遼國。宋遼戰爭一直持續瞭四十多年,直到澶州之戰,兩國才以和談解決瞭問題,維持瞭100多年的和平時光。

宋遼能和談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遼國主帥被殺,這在歷史中是比較少見的。古語有雲“將在謀而不在勇”,更何況蕭撻凜是遼軍統帥,比一般將軍的職位不知道高瞭多少。對於高級將領的保護必定非常嚴格,要殺掉遼軍主將自然也是很困難的。
公元1004年,蕭太後、耶律隆緒帶兵親征大宋,統兵主將蕭撻凜。史料記載“撻凜幼敦厚,有才略,通天文。”蕭撻凜原本是耶律斜軫手下部將,曾經在雍熙北伐時參戰,幫助遼國活捉宋朝大將楊業。
“凜以諸軍副部署,從樞密使耶律斜軫敗之,擒繼業於朔州。”
在耶律斜軫、耶律休哥去世後,蕭撻凜成為軍隊主帥。宋軍在此次戰爭中處於劣勢,遼國20多萬主力部隊大舉入侵,雖然宋軍有幾十萬軍隊鎮守在邊境線線上,但仍然無法阻止敵人的進攻。
蕭撻凜先後在威虜軍、定州、瀛洲等地進攻受挫,損兵折將,大軍也就剩下十幾萬人。不過蕭太後依舊我行我素,要求軍隊進攻澶州。此時遼軍已是強弩之末,孤軍深入宋朝境內,處境相當危險,一旦失敗可能有亡國的危險。
北宋方面也是危機不斷,宋真宗趙恒兩次想要南逃,都被宰相寇準攔瞭下來,在寇準的威逼利誘下,趙恒再次決定親征澶州。寇準之所要讓皇帝親征,目的就是提高士兵士氣,一旦軍威重振,那麼契丹就有可能被擊敗。

就在兩軍對峙之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瞭。宋軍在澶州城守衛,並且還有名將李繼隆助陣,城中就是大宋的皇帝陛下,所以這幫軍兵也想在皇帝面前搶些功勞。為瞭震懾敵人,李繼隆命人把秘密武器抬到瞭城上,這種武器名為“床子弩”。
北宋缺少戰馬導致瞭騎兵的稀缺,為瞭克制敵人的騎兵,他們搞出瞭很多弓弩,而床子弩是當時最強弓弩之一,也號稱是攻城大炮。好比《權力的遊戲》裡殺龍的那種弓弩,北宋的床子弩威力應該更大一些。
這種弓弩把三張強弓力道結合在一起,需要三十個人才能拉開,發射的時候必須用錘子砸動開關,才能發射。這種東西準確度不高,卻殺傷力巨大。在雙方交戰之前,蕭撻凜親自帶領親兵到城下視察地形,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已經進入瞭床子弩的射程。
這種強弩的射程超過500米,是當時最遠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且宋軍的城樓上並非隻有一臺床子弩,大概有幾十臺之多。在一輪齊射之下,對方傷亡慘重,遼軍的膽都被嚇掉瞭,最為悲催的是主帥蕭撻凜被射中瞭,而且還是爆頭。

“契丹兵至澶州北,直犯前軍西陣,其大帥撻覽耀兵出陣,俄中伏弩死。”
很快蕭撻凜就駕鶴西遊瞭,蕭太後的部隊陷入極端不利的地步,戰爭的關鍵時刻,主帥竟然被斬首,蕭太後隻剩下最後一條路,那就是求和。蕭撻凜的死被嚴密封鎖消息,遼國主動向宋朝求和,在使者的磋商之下,最後雙方達成一致意見,這就是著名的“澶淵之盟”。
蕭撻凜的死有很重要的戰略意義,他是壓倒遼國的最後一根稻草,也讓趙恒有瞭退身的餘地。後世想來蕭撻凜也算是“死得其所”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