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做狀元二十幾天就被車裂!他做瞭什麼觸怒瞭朱元璋?

做狀元二十幾天就被車裂!他做瞭什麼觸怒瞭朱元璋?

時間:2019-06-26 19:06:05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做狀元二十幾天就被車裂!他做瞭什麼觸怒瞭朱元璋?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解答。

隋朝設立科舉之後之後天下所有的學子都有瞭一個共同的目標,通過層層選拔才有機會到殿試,最終考取狀元,有些人可能考瞭一輩子都考不到一個功名,但在歷史上有一位狀元才考上二十多天就被皇帝給車裂瞭,這是為什麼呢?

在古時候考上狀元就是一件榮耀至極的事情,被認為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很多人中瞭狀元之後就在仕途上平步青雲,其中甚至有人官至宰相。歷史上的知名狀元郎有郭子儀(武狀元)官至宰相,清末狀元翁同龢兩為帝師成為清後期帝後之爭的帝黨首領,還有名族英雄文天祥,著名田園詩人王維等人。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農民皇帝,他在奪得天下建立明朝之後,改國號為洪武,但是由於元末時期戰亂和制度遭遇到巨大破壞,所以在初期的選拔人才上多是通過推舉的,一直到洪武17年才正式步入正軌。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堪稱“最慘的狀元”就發生在洪武三十二年的科舉中。

洪武三十二年朝廷舉行會試,朱元璋以翰林學士劉三吾、王府紀為主考官,經過重重選拔錄取瞭宋琮等52人為進士。陳安在所有參加科舉考試的人中拿到第一名,定是有著不凡的實力,可偏偏,這次科舉考試中舉的被錄取的五十一位進士都是南方人。

其實,在古代的科舉中,南方文人考中進士的人數,要比北方人多得多。據研究人員統計,整個北宋時期,考中進士的文人有九千六百三十人,其中,北方人,隻有四百多人,連零頭都不夠。整個明朝近三百年中,出瞭八十九個狀元,其中北方人也隻有十一個。

由此可見,古代的時候,南方人和北方人在讀書方面,還是有差距的。這也難怪,古代的時候教育資源極不均衡,能夠有條件讀書的傢庭更是少之又少。南方的經濟條件比北方要好得多,進士、狀元多也就理所當然瞭。

可是,這一年北方人無一上榜,令眾多北方文人惱怒異常。落榜的北方文人,將懷疑的目光落在瞭這次考試的主考官員身上。說來也巧,三名主考官偏偏也全是南方人。於是,北方文人群情激奮,認為:這次考試中有徇私舞弊的現象,堅決要朝廷給一個說法。

而主考官劉三吾就是南方人,這場考試很可能有徇私舞弊的情況出現,這件事傳到瞭朱元璋耳朵裡,再加上北方大臣的奏折,朱元璋便嚴查這次科舉考試。朱元璋親自看瞭北方舉子的試卷,發現北方舉子的答的都沒有道理,而且還多犯大忌。

主考官員也是有苦說不出。因為,進士的文章,每篇都要經過朱元璋的過目。而且,北方人的文化水平與南方人相差甚遠,本著擇優錄取的原則,結果隻能是這樣,自己也是問心無愧的。看到此事驚動瞭皇帝,北方文人更加亢奮。

在他們看來,反正一個人也沒有上榜,光腳不怕穿鞋的,鬧到最後,興許還會給點名額。於是,他們咬定其中有暗箱操作,不斷地給朝廷施壓。為瞭平息北方文人的憤怒,朱元璋命令主考官員重新閱卷。

實際上,此時的朱元璋還沒有動殺心,他隻不過是想要讓主考官員錄取幾名北方文人,這樣的話大傢都好有個交代,朝廷也不至於太過難堪。可是,主考官員偏偏在這時候玩弄瞭小聰明。重新閱卷的時候,他們故意將北方文人中質量很差的試卷呈上去,以表明自己之前並無錯誤。

他們自認為做的神不知鬼不覺,可是,世上哪有不透風的墻。有人得知瞭之後,暗中向朝廷舉報,氣的朱元璋殺心頓起。國傢草創,經過幾十年的治理,好不容易穩定瞭下來。可是,手下居然敢在科舉上搞小動作,真是大膽包天,且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對官場舞弊一直深惡痛絕。

於是,朱元璋下令,對主考官員從嚴治罪。

朱元璋怒發沖冠,一氣之下將張信、白信蹈、陳安等人處死,84歲高齡的張三吾由於年老免去死罪,發配邊疆。這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南北榜案,倒黴的陳安還因為這件事被車裂處死,此時距離成為狀元僅僅過去瞭20天。

此後此事件開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洪熙以後遂成定制。在一定程度上普及文化教育,提高落後地區考生的學習積極性,平衡政治關系,乃至維護國傢統一,在少數民族地區推廣科舉制度。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