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箭的威力有多大?為什麼古代士兵被射中就不動瞭?
弓箭的威力有多大?為什麼古代士兵被射中就不動瞭?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傢參考。
在一些古代電視當中,難免會涉及到打仗,而打仗時,往往都會出現弓箭手和射箭這個場景,但是隻要被射上一箭,那個人就立刻倒地而亡,那麼弓箭真的能一擊殺人,弓箭的威力真的有這麼大嗎?

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弓箭還是遠在3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正式使用正統的弓箭是在商朝,商朝的弓箭是由青銅鑄成的青銅鏃,到瞭春秋戰國時三棱式鏃開始盛行,為瞭節省銅,漢朝就使用鐵來打造弓箭。
箭桿大多數都是用竹制或者木制,不過射出去的箭飛行速度太慢,於是人們就開始在箭的尾部裝上羽毛,在《考工記》就有相關記載,不過羽毛的質量很差,到瞭宋朝,慶歷四年(1044),優質的羽毛供應不足,就發明的風羽毛箭。

為瞭增加箭的殺傷效力,後漢耿恭發明瞭"毒箭",《三國演義》就有關羽攻城中瞭毒箭的記載,而毒素一旦入體,會順著你的血液流通,你運動的越快,毒素發作的就越快,基本上你就離死不遠瞭。
為瞭保證一場戰爭下來能夠盡可能的存活兵力,一些中瞭弓箭又不知道是不是毒箭的人,隻是乖乖的在原地等候救援,就算不是毒箭,強行起來戰鬥,也隻會撕裂傷口,在春秋時又流行三棱式鏃,這種箭頭一旦入體,隻能讓它穿刺人體,不能強行拔出。

我國古代士兵多數都是穿著藤甲戰鬥,藤甲是非常堅硬的一種木質防具,如果刀刃不鋒利是砍不開藤甲的,但是藤甲有一個巨大的弱點,制作藤甲時,是需要使用一種油來浸泡,這就導致藤甲很怕火。
因此在箭桿上敷上一些縱火物,藤甲因此就被廢棄,由於箭的威力不是特別的大,又隻能塗上毒才能發揮巨大的作用,為此就使用威力非常大的弩,但是弩填充起來非常的麻煩,到瞭三國時,諸葛亮就對弩進行瞭改造,諸葛連弩出世。

一些研究冷兵器的專傢學者,特別對弓箭進行瞭仿制,一般的弓箭由弓射出的初始速度是在40米每秒,而這種箭隻能在100到150米的范圍才能射穿藤甲,基本上兩軍交戰,弓箭是難以發揮作用。
隻能起到一些震懾作用,當敵軍看到密密麻麻的箭矢,也會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害怕,讓敵軍的整體士氣都受到一些打擊,而且弓箭手手上的箭矢也並不是用之不竭的,一般情況下每個弓箭手隻有50支箭而已,而且造價非常的昂貴。

總而言之,如果弓箭手能夠一支箭幹掉一個敵人,那麼在古代也不會出現數十萬人的短兵相接瞭。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