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的老師是誰?商鞅的老師給他帶來瞭什麼影響?
商鞅的老師是誰?商鞅的老師給他帶來瞭什麼影響?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商鞅是戰國時期著名改革傢、思想傢,秦國正是因為實行商鞅變法才逐漸強盛起來。很多人好奇,商鞅的老師到底是誰,他又是師承哪個流派的呢?其實商鞅師承法傢,他是當時法傢的代表人物,商鞅還是衛國國君後代,據說李悝、吳起對商鞅的影響很大。商鞅原本是公叔痤推薦給魏惠王的人才,可惜魏惠王並沒有重視商鞅,此後他才來到秦國實行自己的變法。商鞅能制定出如此附有爭議的變法,他的老師究竟是誰呢?

商鞅,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頓丘(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人。他是衛國國君的後代,更是戰國時期著名政治傢、改革傢、思想傢、法傢代表人物。
商鞅年輕時就喜歡刑名法術之學,受李悝、吳起的影響很大。在魏國時,商鞅侍奉魏國國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史記·商君列傳》記載:“鞅少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座為中庶子。”魏武侯九年(前387),公叔痤在田文死後,擔任魏國相國,並娶魏國公主為妻。
後來公叔痤在自己病重時,曾向魏惠王推薦商鞅,說:“商鞅年輕有才,可以擔任國相治理國傢”。魏王認為此時公叔痤病入膏肓,胡言亂語,因而沒有答應這個提議。《戰國策》記載:“王弗應,出而謂左右曰:“豈不悲哉!以公叔之賢,而謂寡人必以國事聽鞅,不亦悖乎!”於是公叔痤又對魏惠王說:“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殺掉他,不要讓他投奔別國。”魏惠王答應瞭公叔痤,隨後起身離去。

魏惠王走後,公叔痤又召來商鞅,向他道歉說:“今天大王詢問我誰可以做相國,我推薦瞭你。看大王的表情,他是沒有答應我。但我又對大王說,如果不任用你,就應當殺死你。大王同意瞭我的這個建議。你可趕快離開,不然將被捉拿。”
商鞅說:“魏王不能聽您的話任用我,又怎能聽您的話殺死我呢?”因而商鞅始終不願離開。不久,公叔痤去世,而商鞅又得知秦孝公正在求賢。於是在埋葬完公叔痤後,商鞅就向西投奔秦國,並得到秦孝公的重用,實施其著名的商鞅變法。

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傢,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瞭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瞭嚴酷的法律;經濟上,他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軍事上,他統率秦軍收復瞭河西之地,被賜予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而他被史稱為商鞅。
商鞅在秦國任相期間,奉門客屍佼為師。屍佼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傢、思想傢。《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曰:“楚有屍子、長盧。世多有其書故不論其傳雲。” 屍佼因明於刑名之術,被稱為“屍子”。

屍子在其著作《屍子》中提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這是迄今為止,我們在中國古代典籍中能找到的與現代“時空”概念最接近的論述。他對於空間觀、時間觀還作瞭進一步的論述,並對“學積有生”、“從道必吉”、“重民”的觀點作過重要的闡述。他一生中對於社會改革、哲學思想都有重大的貢獻。他貫通各傢學說,被視為雜傢代表。
《漢書·藝文志》中記載:“《屍子》二十篇。名佼,魯人,秦相商君師之,鞅死,佼逃入蜀”。周顯王三十一年(前338),秦惠文王處死瞭商鞅。屍佼懼恐株連,便離開政界,逃往瞭蜀地。《曲沃縣志》記載:“屍佼,晉人,衛鞅客。立法理民,嘗與佼規。鞅誅,亡入蜀,著《屍子》二十篇。
商鞅的兩位老師,一位被尊稱為屍子,作為雜傢代表人物流芳百世。而另一個老師公叔痤則毀譽參半。但他們二人的學生商鞅的政治舉措,使他成為瞭影響中華千年基本制度的人物之一。因而這兩人作為老師,還是非常稱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