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室子弟44個男丁,最後隻活下來8個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唐朝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瞭解大唐歷史的人都知道,唐朝的皇帝雖然生育能力很強大,可是到瞭最後能幸存的卻很少,而女子們能力卻一直很強大,如李淵的女兒平陽公主,獨當一面,支持李淵起兵,在軍中非常有威望,李治的女兒太平公主,一度權勢顯赫,直接參與政事,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竟然與母後韋氏把皇帝毒死瞭。李唐傢還出瞭兩個厲害的媳婦,武則天與韋皇後,把李傢鬧瞭個天翻地覆,那大唐皇室陰盛陽衰,原因是什麼呢?
大唐皇室皇子其實數量還是很龐大的,唐高祖李淵生瞭22個兒子,唐太宗李世民生瞭14個兒子,唐高宗李治生瞭8個兒子,可是到瞭垂拱四年,李唐皇族仍然在世的已經不多瞭,李淵的兒子還活著4個,韓王元嘉、魯王靈夔、霍王元軌、舒王元名,李世民的兒子隻活著2個,越王李貞、紀王李慎,李治的兒子還活著4個,武則天親生的死瞭兩個,隻剩下李顯和李旦在囚禁中,然後就隻剩下李上金和李素節這兩個早已被炮制得半死不活的庶子瞭。皇族親王原來共有44個,可是最後隻剩下這8人以及他們的子嗣瞭。

而最初李唐皇室興起的時候,傢族男丁可是非常繁榮的,當年李淵太原起兵並成功地奪取天下,借助宗族之力不少,初唐統一戰爭中領軍掛帥的俱為李唐皇室,出現瞭李孝恭等名將。可是後來為何男丁稀少瞭呢?
這與李世民和武則天有關,當初,這些皇室宗親集地方軍政大權於一身,權勢極盛,不少卷入瞭武德末年的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之間的奪嫡之戰,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當時就殺死瞭不少李唐皇室子弟。李世民當瞭皇帝後,害怕其他親王奪權,因此大力加強君權,。高祖諸子及太宗庶子大多外放為刺史,無法參與中央高層的權力鬥爭。他們享受著優厚的待遇,卻基本上無事可做,便寄情於書畫音樂之中悠遊度日。這導致他們在今後的政治權力鬥爭中任人宰割而無還手之力。

李治上臺後,對皇室也是比較防范,長孫無忌一掌政就殺瞭幾個親王,後來李治進一步加強瞭對皇室宗親的監督。他的哥哥蔣王李惲被人誣告謀反,竟然連抗辯都不,敢便惶懼自殺。後來武則天又通過燕王李忠謀反案、章懷太子李賢謀反案等一輪又一輪的清洗,使得李唐皇室人員急劇減少。武則天親政之後,表面上仍然對高祖太宗諸子極盡禮遇,暗地裡卻安插親信監視,大開告密之門。這些宗室地位雖尊貴,但有封爵而無國土,有虛職而無實權,自身又處於重重監視之中,惶惶不可終日。

後來徐敬業發動兵變,武承嗣便向武則天建議,要借機剪除諸王,這讓諸王更是提心吊膽,想反抗卻無能為力,隻有韓王李元嘉之子李譔與越王李貞之子李沖交遊廣闊,政治敏感度較高,便以密語的形式四下串聯相約舉事。在武則天步步緊逼之下,李唐皇室終於有所反應,由李譔與李沖牽頭,偽造瞭皇帝的書信,以皇帝名義要求諸王派兵勤王,聯絡諸王起兵響應。可是效果卻非常不理想,如紀王李慎就堅決拒絕起兵,因為實力太過懸殊,完全是以卵擊石。魯王李靈夔之子李藹承受不住壓力,當他知道父親正與越王父子策劃起兵之時,他自忖越王必敗,而武則天的手段他越想越是膽寒,竟將宗室起兵的計劃全盤報告給瞭武則天,出賣瞭父親和皇室宗親,隻求換得自己免死不誅。
相對於李唐皇室男性令人失望的表現,女人們則體現出令人欣賞的態度,唐高祖李淵之女常樂公主表現出瞭果斷的決心。她的女兒趙氏嫁給武則天第三子李顯為嫡妃,卻被武則天無故餓斃,雙方早已結仇。接到越王的消息,常樂公主慨然道:“昔日隋文帝將篡周室,尉遲迥身為北周皇室的外甥,猶能舉兵匡救社稷。功雖不成,威震海內,足為忠烈。現在諸王均為先帝之子,豈能不以社稷為心!面對如今李氏危若朝露的困境,不能舍生取義,尚待何時!就算是兵敗身死,也無愧此生。”雖然知道力量不足以對抗武則天,可是公主果決的口吻,卻分明流露出必死的淒涼。常樂公主的這番話,讓李唐皇室的男性汗顏啊,這番話也充分地表現出當時女性強烈的參政意識和巨大的社會活動能力。這大概也是武則天能在唐代出現,而且隻能在唐代出現的原因吧。
大唐皇室子弟陰盛陽衰,44個男丁,隻活著8個,生在皇室,既是榮華富貴,卻也是危機重重,因為權力之爭,隨時都有生命的危險,李世民為瞭權力,打壓同宗室子弟,武則天為瞭以武周易李唐,更是不遺餘力地打壓李唐皇室,這些鬥爭,讓大唐皇室男丁如同雨後的殘荷被雨打風吹去,隻有少數幾個幸存者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