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貍貓換太子”是真的嗎?真正的幕後黑手是誰?
“貍貓換太子”是真的嗎?真正的幕後黑手是誰?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關於涉及到大宋皇族的民間傳說,最出名的莫過於“貍貓換太子”瞭吧?
根據評書演義等描述,這一事件的幕後主謀為真宗皇後劉氏,經包拯斷案而大白於天下。
據傳說,劉皇後一直未能生育,便將李妃所生的皇子偷走,然後將一隻貍貓剝瞭皮,頂替瞭過去。眾人一看,皆驚呼李妃生瞭個妖物。真宗得知後勃然大怒,把李妃打入冷宮。後來,李妃將此事告知瞭包拯。於是我們的包青天便秉公斷案。而劉太後也在事情敗露後自盡謝罪。
然而,歷史的真相確實如此嗎?
事實上,“奪子”事件的確在真宗朝發生過。仁宗的確非劉皇後所生,而是李氏。但是,這跟貍貓無關,也與包拯無關。甚至可以說,此事件的幕後主謀正是真宗本人。
據史載,真宗寵愛的劉皇後沒有生育能力,並無子嗣。而真宗的其他兒子也盡皆早夭,這令他很是憂慮。
劉皇後身邊有一貼身侍女李氏,長得很是標致。於是有一天,她被真宗臨時起意,給臨幸瞭。這究竟是真宗本人的一時沖動,還是劉皇後的刻意安排?我們就不得而知瞭。
李氏懷胎十月後生下一子,便是後來的仁宗。但是仁宗並非由李氏所養育。在他剛一出生時,便被劉皇後領走撫養。在真宗的安排下,宮中對外宣稱此子為劉後所生。之所以要這樣做,估計是因為李氏身份低微,加之皇帝又寵愛劉後,正好需要一個兒子立為太子。
劉後也並沒有像傳說中那麼狠毒,事後對李氏也是恩義有加,後來封其為才人。而李氏也自認命薄,一直不敢與親生兒子相認,即使到瞭仁宗正式登基之後。這可能也是為瞭兒子考慮吧,一旦真相公開,對兒子也未必是件好事,甚至影響其皇位。
真宗駕崩後,由十二歲的仁宗繼位。此時他尚屬年幼,由劉太後“垂簾聽政”,軍國大事都由她定奪。
一直平靜地躲在角落裡的李氏,到死都沒有跟皇帝兒子相認。宮中其他知情的人也都懾於太後權威,並不敢向仁宗說明真相。關於他的身世,是個公開的秘密。
李氏後來因病去世。劉太後本來打算用一般的宮人禮儀葬之。後來,她的親信宰相呂夷簡得知後,趕緊勸阻道:“太後如若為日後著想,並要保全劉氏一門,請一定厚葬李妃。”
太後聽瞭恍然大悟,才意識到事情重大。的確,畢竟人傢是當今皇帝的親娘,而秘密也終有公開的一天。於是,她將李妃以皇後的禮儀厚葬。
劉太後“垂簾聽政”十一年後去世,仁宗從此親政。這個時候,一些憋不住秘密的人終於要躍躍欲試瞭。
仁宗終於瞭解瞭自己的身世,並且還聽說劉太後下瞭毒手,自己親母乃死於非命。當下,他勃然大怒,馬上派出禦林軍,將劉氏親屬的府邸圍瞭個水泄不通。他要待查清真相後嚴加處理。
然後,他領著禦醫提刑官快馬加鞭真奔停放李妃棺木的地方。這一路上,仁宗的內心世界一定是翻湧澎湃,做著各種推理假設。
待棺木打開後,隻見李妃穿戴皇後服飾,妝容華貴,並無中毒被虐的跡象。他知道瞭養母劉太後是清白的。當下,仁宗後悔莫及,趕緊下令撤銷瞭對劉氏府宅的包圍。
而史實中的劉後,並不像傳說的那樣陰險狠毒,本是個仁慈善良的皇後。“奪子”事件後,她也是頗為善待李氏,將她從貼身侍女升為妃子,而且死後還按皇後的禮儀厚葬。
至於對待仁宗,她也是視同己出,從小便開始著力培養他,使他後來能夠成為一代明君。
縱觀整個“奪子”事件,以當時的環境背景來說,似乎根本就談不上奪子,頂多也就是“代孕”而已。而且,這對仁宗本人來說,似乎也並不是壞事。至少改變瞭他的命運,如若不然的話,他可能就無緣登上皇位。
在宋仁宗的心裡,大概也持這一想法,所以他在知道真相後依然對太後充滿感情。把養母劉氏及生母李氏並列追謚為皇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