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為什麼會被稱為桂花花神?原因是什麼
妖媚千年的奇女子徐惠,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徐惠從小就展示瞭她像開掛一樣的人生。
據說一下生,哭聲如響鈴,回旋繞室,剛剛五個月就能說話,四歲,一般孩子呀呀學語的時候,她就能夠熟練地背誦《詩經》與《論語》,嘟著小嘴,眨著星目,著實可愛;轉眼到瞭八歲,竟然能出口成章,是千真萬確的一代神童。
據說八歲的時候,其父徐孝德讓她仿照《離騷》的形式作一首《小山篇》,小徐惠眉毛一動,揮筆就寫:
仰幽若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
將知齡兮此遇,薈何為兮獨往?
其父驚訝地說:“我這寶貝女兒真是天才呀!”
才思不凡的徐惠一時間轟動瞭京城,也勾起瞭一代明君唐太宗的興趣。
便下詔讓這徐惠進宮。唐太宗望這徐惠第一眼,就感覺這女孩子與別的女孩子不一樣,有一種氣質或者說魅力,自骨子裡透出,站在那裡,玉樹臨風似的。李世民很喜歡,立馬封為才人,當珍寶一樣就收藏起來瞭。
為什麼用“收藏”倆字呢?因為李世民後宮香艷的女人太多瞭,皇帝永遠不嫌嬪妃多的情結大概跟女人永遠不嫌衣服多是一個道理吧。
總之太宗一時興起就召徐惠入宮,隨後由於政務繁忙,加上宮中美色如雲,居然就淡忘瞭。
二、超人的才情
徐惠沒有得到唐太宗眷顧,內心有一種失落,冰冷的宮墻蔓延瞭孤寂的文字,一首《長門怨》又成功的喚起瞭唐太宗的註意。
舊愛柏梁臺,新寵昭陽殿。
守分辭芳輦,含情泣團扇。
一朝歌舞榮,夙昔詩書賤。
頹恩誠已矣,覆水難重薦。
這詩在宮中傳開,讓唐太宗一下想起這才女。
立刻封她為充容,徐惠的父親也沐浴瞭皇恩,提升為水部員外郎。一幅幅恩愛的畫卷自此鋪陳開來,才子佳人的故事躍然於紙上。
徐惠是一個有見識又賢淑的女人,面對太宗的眷顧,沒有因見寵而忘乎所以。而是每次見到唐太宗都找出執政的不足,進行規諫。
貞觀末年,太宗數次用兵,勞民傷財,百姓怨聲四起,徐惠上疏諫言:
東戌遼海,西討昆丘,士馬罷耗,漕饟漂沒。捐有盡之農,趨無窮之壑。圖未獲之眾,喪已成之軍……
言辭忠懇,直指時弊。李世民看瞭感慨地說:“送其言,優賜之。”
徐惠,溫情脈脈又才思敏捷,幽默風趣又體貼入微,也很著李世民喜歡。有一次李世民約徐惠,徐惠來晚瞭,李世民不太高興,問她因何遲來。
徐惠望著李世民,嫣然一笑,寫瞭一首詩遞給李世民。
朝來臨鏡臺,妝罷暫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
唐太宗直接轉怒為喜。
三、桂花花神
徐惠還有一件讓人廣為傳頌的事,神乎其神的流傳在民間。
徐惠跟唐太宗經常吟詩作畫,留下瞭許多經典作品,
其中就有詠桂花的詩篇,贊頌桂之飄香流金,開在金秋,逾月不絕,“獨占三秋壓眾芳”。
一個滿腹才情的女子,一個榮辱不驚的女子,久居深宮大院,卻心懷天下百姓。不知不覺就讓百姓把她跟桂花的花神聯系到一起。她的故事也讓桂花的香襲人心懷,在八月乘著風引出無數淒美的故事,絲絲不舍隨香味飄向遠方。
甜蜜的故事,有開頭就會有結尾,一段紅塵佳話落幕在唐太宗的離去。
詩詞詮釋不瞭失去的回憶,眼淚把幸福埋到苦澀的心底,思念,遊走在她每寸筋脈,肝腸寸斷。
藥石治不瞭徐惠的心傷,她一心隻是想追隨愛人而去。
終在太宗去世第二年,香消玉殞,時年二十四歲。死後追加賢妃,陪葬太宗昭陵。
歷史的長河裡遊蕩著曾經的神話,散落的桂子,扯痛沉重的嘆息,月光搬運著塵世間長情的故事。
癡纏在指尖的是誰帶著執念的靈魂?